3月18日,中日韓三國敲定了一件大事。
新華網報道,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將出席3月22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日本期間,還將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這一輪中日外長會主要討論的內容,還是在經貿合作和外交關係上。在特朗普揮起關稅大棒,推動產業迴流的當下,中日韓三國可謂首當其衝,畢竟在造船、汽車等領域,本身就是中日韓三國的強勢領域。特別是美國準備推進的造船業復興,全球前三強就是中韓日三國。
另外在地區戰略局勢方面,東北亞局勢從2022年以來,一直都處於不穩定狀態,尤其是朝韓關係緊張,導致地區局勢隨之陷入緊張狀態,甚至一度劍拔弩張。這場中日韓三國外長會,地區局勢和經貿合作問題必然會是三國關注的焦點。
當然了,在這場三國外長會上,除了上述2個大目標之外,中日韓還有各自不同的小目標。中方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保持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穩定和平衡,不說讓日韓兩國完全脫離美國的印太戰略,最起碼是在中美關係中扮演一個相對偏中立一些的角色。
日韓兩國的目的也比較契合中方設想。特朗普上任後,給美日、美韓關係都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具體來說,就是日韓兩國經濟都是出口導向型,而且美國市場都佔據了兩國出口總額中相當大的比例。日韓兩國經濟將會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巨大衝擊。
中日韓三國
在這一背景下,日韓兩國只有一條路走,就是發展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增強雙邊貿易合作。一方面,日韓可以通過加強與中國的雙邊關係作為和美國談判的籌碼,讓美國在政治和經貿問題上讓步。另一邊中國同樣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旦對美國出口通道受阻,必然需要尋求新的市場,中國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中國和日韓之間的需求是互補的,因此在即將舉行的中日韓外長會上,是有機會取得一些成果的。
但是,深化經貿合作歸深化合作,穩定地區局勢歸穩定地區局勢。在一些問題上,中方必須提前向日本闡述立場、亮明態度,並提出要求。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在王毅到訪日本前夕,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9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日本提出了2個要求。
在記者會上,有日本記者提問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訪問美國時,和美國總統特朗普保持同一步調,表示反對任何以武力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為了表現日本在該問題上的決心,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於今年2月派出艦艇穿越台灣海峽,中方對此有何看法。
藉著日本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毛寧在回應中,當眾對日本提出了2項要求,而且直接指向中日關係的核心問題。第一個是要求不得干涉台灣問題。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容不得任何外部勢力干涉。日本曾經對台灣實施殖民統治,在這個問題上對中國人民是負有歷史罪責的,所以尤其應當謹言慎行。因為一旦日本敢介入台灣問題,用島內學者介文汲的話來說,中國對日本使用武力沒有任何道德和歷史上的障礙。
中日關係
第二個問題是要求日本和中國相向而行。今年是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如果日本不能本着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反省80年前的侵略歷史,執意要進行美化推責,必將引起亞洲國家的聯合反對。只有日本在深刻反思歷史、正視歷史,恪守相關表態和承諾,中日關係才能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如果日本不能滿足中方提出的這兩個要求,即便是日本說再多好話,推動再多中日雙邊會晤,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