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近有點飄了。
他們以為捏着中國稀土的「命門」,就能逼中國在醫療器械採購上低頭;結果中國反手一巴掌扇過來——7月6日,商務部直接宣布對部分歐盟醫療器械實施對等限制,打得歐洲企業措手不及。
歐洲的「囂張劇本」:拿稀土當籌碼,逼中國「服軟」
歐洲這一輪操作,從一開始就透着股「我吃定你了」的囂張。
故事要從今年6月說起。歐盟委員會突然拋出個《國際採購工具》(IPI),宣布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其500萬歐元以上的醫療器械公共招標,理由是「中國長期歧視歐盟企業」。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借口就是個遮羞布——
歐洲真正的目標,是想用醫療器械當「人質」,逼中國在稀土出口上讓步!
過去幾年,中國為了維護稀土產業安全,對鏑、鐠、釹等關鍵稀土元素實施了出口管制。歐洲急了:他們的高端芯片、新能源電池、軍工設備全靠中國稀土「續命」,一旦中國收緊供應,歐洲工業立馬得「卡脖子」。
於是歐洲使出了「圍魏救趙」的老套路:先拿醫療器械市場當籌碼,威脅中國「不開放採購就制裁稀土」。按照他們的設想,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歐盟企業每年能在中國賺1000多億,要是被限制採購,中國企業肯定急;中國企業急了,稀土談判就能松
可歐洲算漏了一件事:中國早就不是當年那個「怕你制裁」的中國了。
中國的「忍無可忍」:你耍我?那我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面對歐洲的威脅,中國一開始保持了剋制。
從年初開始,商務部多次主動找歐盟談,表示有話好好說,別搞單邊制裁;6月19日,商務部長王文濤還和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視頻通話,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分歧」。
結果呢?歐洲根本不當回事,6月20日直接甩出IPI禁令,連「給中國留面子」的緩衝期都省了。
這哪是「談判」?分明是「我拳頭硬,你就得聽我的」的霸道邏輯。
中國這次徹底寒心了:你歐洲一邊在中國市場賺着錢,一邊罵中國「保護主義」;現在還想拿我們的稀土當籌碼,當我們中國是軟柿子么?
於是,中國的反擊來了——7月6日,商務部發佈通知:4500萬元以上的政府採購項目,確需進口醫療器械的,必須排除歐盟企業;非歐盟企業的進口貨,在合同里佔比不能超過50%。
這招有多「解氣」?
第一,精準戳中歐洲「命門」。
歐洲企業最賺錢的就是MRI、CT、人工臟器這類高端醫療器械,單價普遍超4500萬。中國一刀切限制,等於直接斷了他們的「財路」。德國西門子的MRI設備在中國三甲醫院佔有率超30%,荷蘭飛利浦的超聲儀年銷售額超50億,現在全得涼。
第二,留足「合作空間」,專治「吃中國飯砸中國鍋」。
在華歐資企業生產的醫療器械不受限——西門子在上海的工廠、飛利浦在蘇州的基地,照樣能參與政府採購。但那些沒在華設廠的歐洲企業?不好意思,你們連「撿漏」的資格都沒了。
第三,反制措施「師出有名」,把歐洲的「雙標」扒得底褲都不剩。
歐盟說中國「歧視歐盟企業」,但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總額1010億,佔全國進口量的43%;其中MRI、CT等高端設備,歐盟企業佔了近一半。明明是歐洲自己「佔著中國便宜不鬆手」,現在倒打一耙說中國「歧視」,這臉打得啪啪響。
歐洲的「慌」,藏都藏不住
德國某醫療器械公司高管在財報會上哭喪着臉:「中國是我們的第二大市場,占我們營收的28%,現在突然被限制,今年業績肯定要下滑15%以上!」
法國某醫療設備公司更慘——他們剛中標中國某省5000萬元的招標項目,結果反制措施一出台,項目直接黃了,前期投入的2000萬調研費打了水漂。
更尷尬的是,歐洲的「反擊」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虛弱。
這些年,歐洲醫療器械企業早就習慣了「躺着賺錢」:靠技術壟斷抬高價格,靠市場准入搞「霸王條款」。現在中國一限制,他們連「降價競爭」都不會了——中國聯影的MRI設備性能已經追上西門子,價格還便宜30%;邁瑞的監護儀在歐洲醫院的裝機量超過10萬台,比飛利浦還多。
歐洲企業要是再鬧,只會加速中國企業的替代進程。
中國的底氣:你敢耍我?我有的是辦法「治你」
這場風波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歐洲以為捏着稀土就能拿捏中國,結果中國根本不吃這一套。
中國的稀土產業,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了。2023年,中國稀土開採量佔全球60%,精鍊產能佔80%;更關鍵的是,中國掌握了從開採到分離、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技術,美國、日本想繞開中國搞稀土,根本不可能。
歐洲不是想逼中國在稀土上讓步嗎?中國偏不。7月6日的反制措施里,特意提到「血液製品行業人士表示『4500萬元以上的政府採購訂單極少』」——言外之意就是:稀土的事,我們根本不急;你要玩,我們就陪你玩到底。
更絕的是,中國的反制還「敲山震虎」。歐盟最近正想和中國談電動汽車、光伏產品的貿易摩擦,結果醫療器械的反制直接給歐洲提了個醒:別以為中國好欺負,惹急了我們,你們什麼好處都撈不着。
歐洲這次算是栽了個大跟頭——他們以為用醫療器械當籌碼能逼中國低頭,結果反被中國「精準打臉」;他們以為中國還在乎那點醫療器械市場,結果中國根本不稀罕;他們以為中國會被稀土「卡脖子」,結果中國的稀土產業早就「硬到沒朋友」。
這不是「貿易戰」,是中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必要反擊。中國開放的大門從來沒關過,但想「佔便宜」「耍橫」?門兒都沒有!
大家覺得,我們這場反擊解不解氣?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資料來源:
①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歐盟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其醫療器械公共採購答記者問(央視新聞,2025-07-06)
② 歐盟限制中企參與醫療器械招標,中方發聲:典型的「雙標」(環球網,2025-06-21)
③ 財聯社:中方對自歐盟進口醫療器械採取「對等限制」,業內:三大品類受關注(財聯社,2025-07-07)
④ 2023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數據報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