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2021年01月24日22:42:02 歷史 1453

作為毛主席的衛士,本來只是負責輔助毛主席生活工作的貼身人員,但卻也是他最親近的人。在早些時候,毛主席最為依賴的衛士是李銀橋。

但後來,隨着中央精簡幹部,毛主席又向來樂為表率,不得已讓李銀橋去地方上謀出路。在李銀橋走後,毛主席身邊還有幾個貼心的衛士,周福明就是其中一個。

周福明是江蘇人,因為一手理髮的手藝而在當地聞名,又因此偶遇了毛主席,並成為了毛主席的衛士。

周福明為毛主席服務十七年,成為毛主席的"專用理髮師",直至毛主席逝世。周福明後來曾說,他這一生有兩難,第一是第一次為毛主席理髮,而第二則是最後一次。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周福明合影

膽大心細,被毛主席看中

周福明來自揚州,都說揚州有"三把刀",分別是"廚刀、剪刀和理髮刀",古老的揚州靠着這三把刀一直在國內享有盛譽。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揚州人,周福明從小也在耳濡目染之下學會了一手理髮的好手藝,僅僅二十歲出頭,就來到杭州做理髮工作並在當地已經有了些名氣。

杭州的繁華和熱鬧自古就名揚神州,家鄉在揚州,生活在杭州,周福明也在這種平凡安逸的生活中自得其樂,從不曾想過自己以後會來到中南海,成為國家主席的貼身衛士。

在1959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那天,理髮店內生意很紅火,正午時分,周福明正在給顧客剪頭髮,杭州的一個領導火急火燎的進來就問周福明:"你一般理髮要多久,半小時你能剪好頭髮嗎?"

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對方馬上讓他帶着傢伙什給一個重要的人物理髮。當時的周福明還是一個小夥子,儘管對方說是要給一個重要的人物理髮,周福明沒多想,隨即就應承了下來。

在收拾好東西之後,坐上了吉普車,周福明被來人帶往杭州王府附近的南屏晚鐘。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南屏晚鐘景區

南屏晚鐘是杭州的一大盛景,坐落在杭州西湖的南岸,是西湖十景中問世最早的景緻。早在北宋時期,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就曾做過一篇《南屏晚鐘圖》。

儘管這篇畫作並不如《清明上河圖》聞名於世,但也表明了南屏晚鐘的獨特之美,讓這位名揚天下的藝術家也為之傾倒。毛主席當時來到杭州,就下榻在南屏晚鐘這個景區之內。

毛主席一生最大的運動愛好,就是游泳,南屏晚鐘之內有一個室內游泳池,他就在這裡等着周福明。

毛主席此前有一個理髮師,但在此時,這位理髮師發了高燒,不得已才從地方上找來了周福明。

一直到臨近見面,在周福明才知道他是要給毛主席理髮,這可給他嚇得一激靈,按照周福明自己的話說就是:"像是雷聲在耳邊炸響",頓時周福明心裏是七上八下。

他以前可從來沒有給大人物理過發,更何況是毛主席,生怕自己要是搞砸了可怎麼辦。

當時周福明的心裏,想的是當下最要緊的是一會見到毛主席,他該怎麼稱呼,是叫"毛爺爺"?還是叫"大爺"?生怕自己說錯話的周福明連忙問隨行人員,對方回答他只要稱呼毛主席就可以了。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在進門之後,毛主席很快就出來了,他穿着一個睡衣,一臉笑意的走了過來,並伸手前來迎接。周福明本來就心裏犯嘀咕,一時緊張,嘴裏忙不迭的說:"毛主席好",也趕緊伸手握住了毛主席的手。

簡單的寒暄之後,毛主席和周福明一起坐了下來,他並沒有立即讓周福明給自己理髮,而是嘮起了家常。

毛主席先是問他叫什麼名字,周福明回答:"周福明。"

"哪三個字啊?"毛主席又問。

周福明說:"周總理的周,幸福的福,光明的明。"

毛主席一臉笑容的說:"這個名字好啊,既有福了,又光明前途啊。"

緊接着,毛主席又打聽了他的家庭情況,都是些諸如:結婚了沒有啊?家裡都有哪些親人?父母在哪生活啊之類的問題,儼然像一個家裡的長輩在關心晚輩。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周福明

其實這些事情,毛主席早都知道了,在喊周福明到來之前,就已經有人將周福明的個人資料送給毛主席看過了。

而毛主席之所以還要家長里短的問個不停,就是知道群眾見到國家領袖,心中難免緊張。

毛主席是人民的毛主席,他對待人民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他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拉近他與民眾之間的距離。

在交談過後,周福明正式開始為毛主席打理髮型。別看周福明這個人初次見到毛主席心裏一陣緊張,但工作起來卻一點都不含糊,絲毫不馬虎。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給毛主席用過的理髮用具

打理完了頭髮,他又開始為毛主席收拾鬍子。毛主席本來是想讓周福明更為方便的為他刮鬍子,因此憋着一口氣,把腮幫子鼓了起來。

但他沒想到的是,因為他的下巴有一顆痣,這反倒讓周福明無從下手,手勁小了刮不動,手勁大了怕刮出傷來。

於是,他就對毛主席說:"主席您不要憋着氣,您隨意,我刮到什麼地方,手指都會跟到什麼地方。"

聽他說完,毛主席放鬆了下來,周福明三下五除二就把鬍子刮完了。整理完之後,毛主席非常開心的去游泳池游泳去了,而周福明也隨後返回了理髮店。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游泳照

本來對於周福明來說,他以為今天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緣分也就到這了,而這也已經讓他十分興奮了,他也沒再多想什麼,繼續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像往常一樣為顧客打理頭髮。

毛主席也很快離開了杭州,前往廣州公幹。也許在此後,周福明只能自豪的對別人說:"我當年還為主席理過發",這份奇遇也許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點綴。

但他沒想到的是,僅僅三個月後,毛主席再次回到杭州並接見了他。毛主席當時對周福明說:"小周啊,把你帶到北京去,你願不願意啊?"

聽見主席這句話,周福明非常開心,他立即回復說:"主席,沒問題,我願意。"毛主席聽了哈哈大笑,然後對他說讓他不要着急,讓他回家請示一下自己的領導以及妻子。

周福明隨後回到了理髮店,對自己的領導做了交待。領導當然不會想着耽誤青年小夥子的前程了,立即做出了批示並囑咐他在北京要好好為毛主席服務。

隨後,周福明回到了家中,向妻子做了交待,妻子也同意他的遠行。在當年的四月份,周福明隨毛主席一起啟程前往北京。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周福明拿着和毛主席的合影很激動

看得出,毛主席對周福明非常滿意,至於為什麼毛主席會中意周福明,據周福明自己說,一是因為自己技術好,二是因為自己出身沒問題,三是因為自己思想進步。

而在後來,毛主席親自對周福明做了解釋,周福明技術好不假,但毛主席遇到的技術好的師傅也不是他一個,之所以偏偏看中他,是因為周福明做事不怯場。

別的理髮師給毛主席理頭髮,總是嚇得手心冒汗,理髮師緊張毛主席也緊張。而周福明就不這樣,他的心態很好,所以毛主席看中了他。

在毛主席身邊感受他的偉大

到現在,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毛主席的形象,最經典的畫面在天安門的城樓上,而最常見的在我們每天使用的人民幣上。

畫面中的毛主席一個"背頭"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面前,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當我們想起他老人家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也都是這幅形象。

毛主席的這個髮型,並非是周福明設計的,而是一個叫錢水桃的理髮師。但是,在周福明來到北京之後,也就是他一直在精心為毛主席的髮型而服務。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的標準像

毛主席的髮型並不好做,他的這一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不能做太大的修改。而毛主席的頭髮又有一些特點,一是頭髮的質地非常堅硬,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怒髮衝冠";

二是毛主席的頭髮右邊多左邊少,想要做到美觀就得把兩邊都理順,做到均勻好看;

再者,儘管毛主席平易近人,但身邊做工作人員都不好意思對他下"命令",理髮的時候,只能自己來回走動;

最後是毛主席的鬍子特別多,胡茬又比較硬,下巴還有一個痣,這些都要注意。

在來到中南海之後,毛主席對周福明說:"我理髮不多,你年紀輕輕應該多做點工作,好好鍛煉一下自己。跟着衛士長值班,做點管理工作,行不行?"

周福明連忙應承。就這樣,周福明成為了毛主席的"專用理髮師"以及貼身衛士。在來到衛士班之後,周福明跟着他的"前輩們"學習怎麼值班做工作。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工作照

毛主席的衛士班,有好幾個人,有些人還是跟了他很多年的。但是有一點,這裡的人沒有太多升遷機會,毛主席是一個不會徇私的人,所以他的衛士班是一個苦差事,但大家都樂意為他做事情,樂意為他放棄自己的前途。

老衛士長李銀橋就是個典型,他終生惦念着毛主席的恩情,而毛主席也一直牽掛着他。

周福明在衛士班的學習持續了兩年,到他可以開始獨立值班的時候,有很多老的衛士已經退伍回家,他們或者去社會上闖蕩,或者去學校里繼續學習進步,各謀各的出路。

就這樣,周福明漸漸也成為主席身邊的"老人"。

對於給主席理頭髮,周福明有自己的心得。因為主席的頭髮質地比較硬,睡一覺起來頭髮就容易亂,周福明就用熱毛巾給他敷頭髮,然後用梳子反覆梳理,直到頭髮順溜。

在別的方面,他也同樣精心護理,始終做到盡善盡美,維持着毛主席一貫的高大形象。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周福明深情的給毛主席蠟像梳頭

當然,周福明為毛主席做的事還不止這些。因為毛主席在生活上向來比較隨和,不會注意小節。有時候在卧室中辦公,吃飯也在床邊吃。

看到因為桌子低矮,毛主席吃飯的姿勢不舒服,周福明自告奮勇要為毛主席做一張桌子。

本來毛主席還不相信他會做桌子,但沒想到還真讓他做出來了,這張桌子至今保留在中南海毛主席故居。

因為毛主席隨意的生活習慣,有時候接見外賓不方便,他還給自己定做了一些"假衣領"和"假袖口"。

每當會見外賓的時候,毛主席都是迅速起身換好衣服,然後他自己看衛士遞過來的資料,周福明為他整理髮型和着裝。時間一到,毛主席的資料看完了,周福明的工作也剛好完成。

儘管毛主席對周福明做事情的態度十分滿意,但他也不是沒對周福明發過火。有一次,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講話,因為是烈日暴晒,他的額頭滿是汗珠。

一旁的衛士們看到後,就有人提醒周福明去為毛主席擦汗,而當周福明拿着手帕過來伸手的時候,卻遭到毛主席嚴厲的呵斥。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在天安門

毛主席向來習慣以身作則,大家都在太陽底下曬着,怎麼自己可以搞特殊化呢?周福明吃了癟,也就此知道不能亂做事,要不然他老人家發起火來也着實嚴厲。

只不過,儘管衛士們多有被毛主席呵斥的經歷,但卻從沒有人因此埋怨毛主席。這不僅是因為毛主席是主席,也是因為毛主席的人格魅力。

毛主席對身邊的人都不錯,總是盡自己所能幫助大家。周福明的兒子生了重病沒錢醫治,是毛主席掏了五百塊錢給他兒子看病;

李銀橋家鄉遭了水災,又是毛主席捐了一千塊;衛士們退伍回家,毛主席雖然不會為他們安排職位,但也會慷慨解囊,送一筆路費。

這些錢,大多是他老人家的稿費和補貼。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無不體現出毛主席對身邊工作人員的無私關懷。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身邊工作人員

最後一次給毛主席理髮

從1960年開始,周福明在北京一共為毛主席服務了十七年的時間,直至他老人家逝世。

在這十七年中,周福明一共為毛主席理髮一千八百餘次,是毛主席最為看重的"理髮師"。在這十七年的陪伴中,還有一段小插曲。

那是在1967年的時候,因為連着兩次體檢周福明的轉氨指標都達到了100以上,被懷疑有患肝炎的風險。出於對毛主席安全負責的考慮,組織上暫停了周福明的工作。

一連好幾天,毛主席都沒有見到周福明,他就覺得奇怪,問了其他人才知道周福明被暫時停職了。

對此,毛主席很不高興,他把周福明喊到身邊來,對他說:"小周啊!他們不要你了吧,他們不要你,我要。"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和周福明

周福明鼻子一酸,當場就留下了眼淚,但是毛主席的身體自然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如果自己真的得了肝炎,他自己也不願意留在毛主席身邊。

毛主席看出了他的心思,就繼續安慰他,讓他先去看病,但也可以繼續做事。等到病好了,再來他身邊工作。

直到一個月後,周福明的體檢報告出來了,他並沒有得肝炎,這才讓他的心放了下來,而毛主席也很開心。

周福明繼續為毛主席工作,到了1975年時,毛主席的身體每況愈下,並很快惡化。到1976年的時候,他就不得不進入重症病房。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晚年的毛主席

病情最危急的時候,毛主席連吃飯都很困難,只能通過一根管子從鼻子里送下去。只不過,儘管病的再嚴重,毛主席始終都沒有向醫生表示自己的痛苦,他以超然的耐力在堅持着。

毛主席在重病中說:"中國有句古話'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咱們不能超過它。"

重病中的毛主席,始終是一種樂觀豁達的態度。在病情稍微有所減輕的時候,他還要求身邊工作人員給他放電影,他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電影了。在最後的時光,他顯得很放鬆。

毛主席生病期間,周福明幾乎是寸步不離,他看着身體越來越差的毛主席,心中止不住的難過。儘管自己已經連吃飯都困難了,但毛主席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關心國家大事。

當毛主席掙扎着說什麼的時候,不知所云的護士們連忙找來了周福明。毛主席說話聽不清,周福明就拿來紙筆讓他老人家畫。

此時的毛主席每畫一筆都很吃力,但他堅持着畫了一座山。

周福明不明所以,毛主席又努力嘗試着敲了一下木頭做的床頭櫃,周福明這才明白過來,主席這是要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資料,這才趕緊拿過資料並放大後給他看。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周福明

病重期間,毛主席已經三個月沒有理過發了,護士們用剪刀給他簡單的修剪了耳朵兩側的長髮。

對此,周福明非常着急,飽含着悲痛的心情,他多次去找領導,要求給主席最後再剪一次頭髮。最終,領導同意了。

在凌晨三點鐘的時候,當時毛主席已經逝世三個小時了,周福明獲准前來為主席打理頭髮。他帶着自己的工具箱一路走到主席的病床前,拿出工具開始為毛主席理髮。

十七年來,一千八百多次理髮,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困難。毛主席的身體無法移動,並且已經開始發僵。沒有辦法,周福明只能隨着要理的區域調整自己的姿勢,或跪着,或躺着,或趴着。

儘管動作非常的困難,但周福明做的十分的認真。因為他知道,這一次理髮,是他最後一次為毛主席服務了。

在為毛主席做完這一切之後,周福明看着眼前這個老人:「淚水早已哭干」,在他的腦海中,全然都是毛主席曾經意氣風發的模樣,精神而莊重。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毛主席逝世

毛主席在生前曾經說過,不要用領導人的名字來命名地名,不要祝壽,不要保存遺體,提倡火化。但這次,大家決定違背他老人家的意願。

人們都覺得,還有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毛主席,應該將他的面容身形保留下來,供後人瞻仰,以紀念這個偉大的領袖。

於是,在領導開會商討過後,根據國際上的先例,決定對毛主席的遺體進行防腐處理。正是這一決定,使得今天的我們依然能夠瞻仰他老人家偉岸的身軀,銘記那個偉大的時代。

在毛主席逝世之後,作為衛士的周福明並沒有退伍回家,而是被調到了警衛局辦公室工作。

在此之後,他一直在毛主席故居從事管理工作。作為毛主席最後的一名"衛士",他始終用自己的餘生在守望着那遠去的背影。

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毛主席一生光芒照耀。而在高山般偉岸的身影之下,卻是一個隨和而又嚴明的老人。

對於普通民眾,他沒有高高在上的心態,總是用最貼近群眾的方式去交流;對於身邊工作人員,他不會為之徇私,總是以公正嚴明的態度對待自己的身邊人。

毛主席逝世3小時後,周福明跪着給他最後一次理髮:淚水早已哭干 - 天天要聞

周福明參加紀念毛主席活動

而同時,他又有一顆博愛而寬厚的心,總是以最無私的精神去關懷他們,用最包容的心態去接受他們。儘管他有時候是嚴厲的,但不管是作為他的衛士還是作為群眾,都永遠銘記着他,感懷着他。

周福明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為我們走近偉大領袖提供了一個窗口,讓人們更加直觀的去了解這個我們無比熟悉卻又觸摸不到的偉人。毛主席是偉大的,而守衛在他身後的"周福明們",也是可貴的,都是我們尊敬的先輩。

毛主席逝世後,每年周福明都會去毛主席紀念堂:"主席,您安息吧,我們國家今年做了一件很大的、前人沒有做過的偉大的事情。什麼事情呢?我們國家開了奧運會,殘奧會也正在進行,我向您老人家彙報。"此時毛主席已經逝世32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滿清入主中原的真相:並非武力強悍,而是全靠詐騙! - 天天要聞

滿清入主中原的真相:並非武力強悍,而是全靠詐騙!

文/胡鐵瓜1644年清軍入關,絕非簡單的武力征服,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合法性詐騙」。當多爾袞以「替明復仇」之名叩開山海關時,漢人正深陷「華夷之辨」崩塌的文化泥潭——元朝正統化的歷史遺產,讓「夷狄可為天子」的觀念深入人心;明朝末年的腐敗與災荒
18歲的他壯烈犧牲!葬禮現場全員被打馬賽克 - 天天要聞

18歲的他壯烈犧牲!葬禮現場全員被打馬賽克

4月4日清明節當天@央視新聞 發佈的一個視頻引發大量網友關注2011年8月22日凌晨雲南瑞麗江邊一男子被執勤武警查出有疑似毒品後逃跑年僅18歲的姚元軍奮力追趕在距離江邊兩米處死死抓住了毒販與之殊死搏鬥搏鬥中,二人墜入江中姚元軍直到最後一刻都沒鬆開抓住毒販的手直至壯烈犧牲,時長02:29不到兩分半鐘的視頻卻如青銅編鐘叩...
湖南嘉禾五中師生連續19年清明徒步祭英烈 - 天天要聞

湖南嘉禾五中師生連續19年清明徒步祭英烈

4月3日清晨,湖南省嘉禾縣第五中學(下稱嘉禾五中)黨員、團員代表及國旗護衛隊百餘名師生徒步前往九老峰烈士塔及陵園,開展「緬懷先烈志 賡續愛國魂」清明祭英烈活動,以莊嚴儀式追思革命英魂,傳承紅色精神。嘉禾五中開展「緬懷先烈志 賡續愛國魂」清明祭英烈活動(嘉禾五中 供圖)晨光熹微中,全體師生整裝列隊,沿既定...
村民翻遍峭壁石縫,尋找八路軍遺骸 - 天天要聞

村民翻遍峭壁石縫,尋找八路軍遺骸

村民翻遍峭壁石縫,尋找八路軍遺骸一把鐮刀,砍掉荊棘,開出一條路徒步上山;一個布袋,仔細裝殮遺骨,帶英雄「回家」……郭海波,山西太行山區黎城縣孔家峧村的村民,自2012年起,他一有空就上山,走遍黎城縣的山區,尋找無名烈士的遺骸並帶回。今年清明前夕,在一次長達6個小時的翻山越嶺之後,老郭再次在峭壁石縫中找到...
中國縣城大合併,最終結果如何? - 天天要聞

中國縣城大合併,最終結果如何?

2019年,一場轟轟烈烈的縣城機構大合併在我國的山西拉開序幕,截止到去年底已經有97個人口小縣完成了機構大合併 但奇怪的是根據全國住房公積金報告的數據,全國體制內職工人數,從2020年的4....
瀏陽市葛家鎮梁岳山烈士長眠廣西邊陲 你19歲的模樣,母親永遠記得 - 天天要聞

瀏陽市葛家鎮梁岳山烈士長眠廣西邊陲 你19歲的模樣,母親永遠記得

烈士名片 梁岳山,瀏陽市葛家鎮葛家園村人,生於1959年7月。1979年1月入伍後參加南疆保衛戰,2月17日壯烈犧牲。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顏開雲 通訊員 李珏 46年前的那個春天,青年梁岳山穿上嶄新的軍裝,告別父母,懷着一腔熱血,從瀏陽河畔奔赴千里之外的廣西邊陲。 一別就是永遠。 如果梁岳山還在的話,今年已經65歲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