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很富有地下工作經驗,他機敏、靈活的工作着。不論在工廠、鐵路、碼頭工人中,農民群眾中,也不論在學校的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和自由職業者中,他都廣為接觸,石
向他們作宣傳教育和組織發動工作,號召他們實行人民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
他通常使用不同的語調,向不同的人解釋和答覆問題,語句明確、具體、生動、有力,引人深思,鼓人鬥志,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他像戲劇演員一樣,扮成什麼就像什麼,他常常以機智靈巧的動作巧妙躲過敵探走狗的跟蹤。
勇敢地開展工作和鬥爭。他上電車,都事先把零錢備好,買票時不必說話,為的是防備密探從口音上察覺他。
日本駐哈爾濱領事館設在南崗和馬家溝之間,滿洲省委的辦公地址就在馬家溝小成街二號。日本侵略軍進攻哈爾濱以後,就在十三道街設上崗哨,對來往行人嚴加盤查,
楊靖宇經常帶着機密文件路過十三道街,走到敵人崗哨跟前,就照直走去,讓敵人檢查,結果什麼事也沒發生。
一次,他帶着秘密文件去省委彙報工作,當快到日本領事館時,突然發現前面日本憲兵設崗檢查過路行人。
往回返,恐怕引起敵人的懷疑;走過去,處境更加危險。這時,楊靖宇鎮靜自若,繼續大踏步向前走去,
到了敵人崗哨跟前,他大模大樣解開大衫,乘機將文件藏在抽筒內,讓敵人檢查,敵人什麼也沒發現,楊靖宇順利完成任務。
1932年4月的一天,楊靖宇約團市委宣傳委員姜椿芳在松花江邊碰頭,談情況。
當時剛剛開江,滿江流着冰塊,他們一面裝着看冰排,一面談怎樣開展工作,這時,一架日本飛機在頭頂盤旋,
楊靖宇風趣而嚴肅地說:"日本帝國主義向我們示威了,但他們的日子是長不了的。"
話剛落地,突然,楊靖宇哈哈大笑起來,接着拾起一塊石頭向江里扔去,姜椿芳覺得很奇怪,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過了一會,他才對姜椿芳說,"剛才,發現一個可疑的人,站在我們背後的江岸上,向我們這邊張望。
我哈哈一笑,他以為我們是閑聊就走了。以後要注意,我們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要留心周圍的情況,以便應付。
這是我多年搞地下工作的經驗。"說罷,他們站起來,一邊觀賞着江邊的景色,一邊談論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