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百韜可以說是中國軍史上,一個很特殊的人物。
從出身來說,他是將門之後,從軍途中走得卻是頗為坎坷,從身份來說,他雖死忠於蔣介石,但蔣介石只認嫡系不認旁系,所以黃百韜最後戰死,雖然被蔣介石追授了一堆哀榮,但是卻連他葬禮都沒有出席。
黃百韜死後,蔣介石給他舉辦了葬禮,葬禮很隆重,但是蔣介石卻並沒有出席黃百韜的葬禮,以至於多年以後,蔣介石還問別人,「煥然(黃百韜的字)當年埋哪裡了?」
那麼,這位在建國以前,在國共戰場上攪風攪雨,後來被我軍圍殺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名將黃百韜,到底是怎麼死的?關於他死前死後,又有哪些少有人知的故事?而作為黃百韜的效忠對象,蔣介石待黃百韜也不薄,為何最後並沒有出席黃百韜的葬禮呢?
國軍孤臣
在軍史上,對黃百韜的評價是「愚忠於蔣」。
說的是黃百韜對蔣介石很忠誠,對蔣介石交代的命令很賣力,所以哪怕他有妻有兒,且家庭美滿,但是依然願意為了蔣介石的命令,而堅持到底,哪怕堅持到只剩一兵一卒。
哪怕他周圍的「同僚」們都棄他而去,逃的逃,散的散,黃百韜都沒有突圍的心思,沒有苟活的心思。
黃百韜之所以如此孤忠,乃至於愚忠於蔣介石,是因為黃百韜並非蔣介石的嫡系,他既不是蔣介石任校長的黃埔軍校的學生,也沒有在蔣介石的「創業」階段出過力。
如果把蔣介石的「黨國大業」,比作一輛開往末路的列車,那麼黃百韜就是後上車的那類乘客。
因為不是蔣介石的嫡系,又在蔣介石集團中沒有靠山,所以黃百韜這支孤軍,才會那麼死忠於蔣介石,全靠蔣介石的恩榮活在蔣介石集團中。
說起黃百韜,不得不提起他的軍旅生涯,算得上是跌宕起伏,橫生波瀾幾道彎了。
黃百韜出生於1900年9月9日,原名黃伯韜,小字煥然,祖籍廣東梅縣。
黃百韜出生於直隸省(今天津),雖然家裡不富裕,但是黃百韜的精神世界是很富足的,因為他家並不是普通的平凡之家,而是落魄了的武將世家。
黃百韜的祖父、爺爺輩,都曾在清朝末年,給清政府當過軍官,只不過隨着清朝的覆滅,他們家也就漸漸沒落了。
黃百韜在天津長大,然後讀中學,讀軍校,他讀的軍校是江西陸軍軍官學校,隨後又讀了金陵軍官教育團。
黃百韜在江蘇省防當過低級軍官,感覺鬱郁不得志,後來投靠過北洋政府的張宗昌。
張宗昌可謂是民國時期的一大惡人,不僅喜歡橫徵暴斂,而且喜歡濫殺無辜,後來被蔣介石「清理門戶」。
而跟隨張宗昌加入了蔣介石國民黨軍的黃百韜,作為張宗昌的舊部和故屬,也被蔣介石「遣散」了。
不過,黃百韜並沒有如同其他那些老兵痞一樣,被蔣介石趕走,而是送進了國民黨主辦的軍官訓練班。
沒有直接趕走,是因為黃百韜因為還年輕,且並未如同張宗昌一樣濫殺無辜,是個正直的軍官,所以蔣介石也沒有多跟他計較,收走了他的軍權,而後把他送到軍官班「改造」去了。
經過半年的「改造」,黃百韜身上的舊軍閥標籤被一掃而空。
蔣介石這才敢用黃百韜,把他調到國民黨軍41師當師長。
不過就這,還當的是雜牌師的師長,41師這支部隊,兵員素質良莠不齊,武器裝備又差,沒有什麼戰鬥力。
不僅如此,41師接到的任務,還對他們很不友好,因為黃百韜接到的命令是,尋找紅軍部隊,「剿匪」。
眾所周知,我們的人民子弟兵,從土地革命時期,儘管武器裝備很差,但是就是相當頑強,戰鬥力也很強悍,黃百韜接到進攻紅軍的命令,擺明了就是要白給。
但是黃百韜也不氣餒,他覺得蔣介石是一棵大樹,自己只要抱好這棵大樹,遲早能飛黃騰達。
所以黃百韜在這一時期,對我軍的「進剿」,可謂不遺餘力,儘管部隊損失慘重,但是蔣介石對他的認真也是越來越欣賞。
黃百韜真正進入蔣介石的視野,是在1936年,他不僅被蔣介石親自提拔為「剿總」高級參議,而且還入選了國民黨軍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三期的名單。
從「陸大」出來後,黃百韜被授予少將軍銜。
正因為年紀輕輕,即被授予少將,手握重拳,一朝飛黃騰達,所以黃百韜對蔣介石很忠誠,不僅在國民黨內部從不拉幫結派,而且在南京時候,也很少跟人吃飯喝酒。
對別人都敬謝不敏,卻對蔣介石很誠懇熱絡,只有蔣介石找他,黃百韜才會特別積極地去報道。
這樣的上下關係持續了十幾年,黃百韜從少將升中將,職位從師長變成兵團司令,一切的身家都是蔣介石給予的,沒有蔣介石,黃百韜什麼也不是。
正是這樣的關係,所以黃百韜才會寧死不投降,最後被我軍擊斃在淮海戰場。
1948年11月11日,華野在陳毅、粟裕的指揮下,發起了總攻勢,一舉突破了黃百韜兵團的防禦陣地,將黃百韜圍在一個叫做碾庄的地方,最後黃百韜死在了戰場上。
不過,黃百韜到底是一個職業軍人,也曾對自己作為軍人的結局,而發出過感嘆。
黃百韜的感觸很特別,他問了當時自己的屬下,第7兵團25軍的副軍長楊廷宴,黃百韜說:「楊軍長,你說,我黃百韜對黨國忠心耿耿,我沒錯吧?為何最後落得這個結局?到底是我錯了,還是黨國錯了?」
黃百韜之死
其實,歷史上關於黃百韜之死,是有着一些疑問的。
在黃百韜身死之前,身邊最後的見證者,就是25軍的副軍長楊廷宴,據後來他的回憶,黃百韜是走投無路之下,開槍自盡而亡。
而且楊廷宴還說,黃百韜自殺開了一槍,但並沒有打到致命的地方,因此他還在失血與痛苦中掙扎了好久。
後來是楊廷宴不忍看黃百韜生死不如的痛苦掙扎,而替他補了一槍,黃百韜這才死去。
這些話,是楊廷宴親口所說。
不過饒是如此,歷史上關於黃百韜的死,因為其是解放戰場上,第一個被我軍幹掉的國軍中將,兵團司令,所以討論度實在太大,其死亡謎團,還是有着許多不同的說法。
其中第一種說法,也是被流傳最廣,且佐證最多的說法,就是黃百韜是自殺而死。
理由嘛,自然是楊廷宴的現身說法。
楊廷宴與黃百韜不同,他雖然只是個副軍長,但是沒有黃百韜那麼崇高的鬥志,與對蔣介石的忠誠,他是很怕死的,所以並沒有跟黃百韜一起赴死,而是僥倖活了下來。
他雖然試圖偽裝成士兵逃跑,而失敗被抓,但是我軍的戰士見他有傷在身,又因為當時我軍寬待俘虜,所以並沒有危難楊廷宴,而是把他放了,讓他自己歸鄉。
楊廷宴走出我軍陣地,一刻也不敢耽誤,連夜就逃回了徐州,然後就是面見杜聿明。
杜聿明這麼著急找楊廷宴,正是關心黃百韜。
楊廷宴也不敢隱瞞,就說道,「11月11號那天晚上,天漆黑漆黑,黃司令和我突圍失敗,怕被共軍俘虜受辱,所以黃司令當時就舉槍自殺了,不過他沒打正地方,沒有死透,所以我給補了一槍。」
杜聿明一聽黃百韜死了,頓時大驚失色,隨即就是悲從中來。
他雖然跟黃百韜這種孤忠之臣不太熟,但因為後者是正直的軍人,所以杜聿明對他還是賞識的,驟然聽到黃百韜身死,頓生兔死狐悲之感。
不過,雖然黃百韜之死有楊廷宴這個最後「見證者」,但是仍然是流傳出了其他的說法。
建國以後,為了記錄那些光輝歲月,不忘先輩的革命遺志,我黨主持老兵和幹部,整理編撰了各個部隊在各個時期的歷史,最後由軍事科學院黨史軍史部門統一刊印出版,傳頌先輩們的光輝事迹。
1987年,由軍事科學院出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其中作為淮海戰役關鍵一戰,也是開門紅之戰的碾庄戰役,被着重提到,而其中關於戰役的關鍵人物,也就是黃百韜,書中對於他的身死是這樣描述的:
「……黃百韜逃到了大院上繼續指揮殘部做垂死掙扎,我軍組織連續突擊。至22日黃昏殲滅殘敵,擊斃黃百韜……」
不僅如此,之後出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戰史》中,對於碾庄之戰中,黃百韜的身死也有着佐證和補充,其中描述如下:
「……21日晚,再度對六十四軍殘部發起攻擊。22日,全殲守敵,黃百韜斃命。」
也就是說,黃百韜最後是我軍擊斃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黃百韜還是死去了,變成了一抔黃土。
黃百韜死後,屍體被黃百韜的妻子及家人找回,而蔣介石雖然對戰敗很失望,卻依然得給黃百韜賜予哀榮。
蔣介石:煥然埋到哪了
黃百韜死後,蔣介石念其功勞,給黃百韜追授了二級陸軍上將,以及青天白日勳章。
蔣介石的追授,雖是慣例,可是對於國民黨內部的情況而言,可謂是極盡哀榮。
因為黃百韜死時年僅48歲,就已經擔任兵團司令的陸軍中將,給他追授上將,雖然是死後追授,但黃百韜也成了同歲者中,軍銜最高的人之一。
不僅如此,還有一枚青天白日勳章。
青天白日勳章,是國民黨軍中最高等級的榮譽,所頒授者,要麼是立下了很大的戰功,要麼就是死在了戰場上,授予的哀榮。
黃百韜的青天白日勳章,序列號是187號,而在他之前,幾百萬戰死在抗戰前、抗戰中,以及內戰中的國軍官兵中,得此勳章者,不到二百人。
而且蔣介石還在黃百韜的公祭上,派人送給了黃百韜的遺孤10萬元金圓券,以作慰問。
不過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蔣介石有多虛偽。
那送到黃百韜遺孀手中的10萬金圓券,看着數大,其實沒什麼價值。
黃百韜的遺體,被舊部和家人找到,並運到南京時,是1949年1月17日,此時,蔣介石為了挽救國統區崩壞的貨幣秩序和物價,而在1948年8月發行的金圓券,已經發行了5個月左右。
但是由於蔣介石不肯在軍費開支上讓步,導致他的財政支出遠遠超過限制,再加上金圓券無限制發行,價值一貶再貶,不到1948年年底,就已經貶值到如同廢紙。
蔣介石送給黃百韜遺孀這10萬元,看着數額挺大,但是按照當時國統區平均米價按顆粒賣,都要130元一粒米的價格算,10萬元,也就只能買一斤米的。
實在是沒什麼用。
而蔣介石明知道國統區的金圓券,購買力已經相當低,還送了過來,雖然看着是表示撫恤慰問,但是也是夠虛偽的。
而且,蔣介石不僅在慰問金上不靠譜,在黃百韜的葬禮上,也是格外不盡心。
原來,蔣介石當時正被副總統李宗仁「逼位」,被迫下台,在浙江奉化老家卧薪嘗膽。
蔣介石離開南京的時候,正好是黃百韜的祭奠開始的時候,所以,黃百韜到底沒被蔣介石這位主子看着「送走」。
以至於蔣介石晚年在台灣,在餘生之中無聊地回憶着自己的「崢嶸歲月」,回憶起黃百韜的時候,還會很疑惑地問,「煥然當年埋哪裡了?」
結語:
連自己忠心耿耿的部下埋骨何處,都不知道,也難怪蔣介石最後兵敗退走,黃百韜攤上這麼個不靠譜的上司,自以為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可到底是錯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