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說:發展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

2022年09月27日21:56:30 歷史 1064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國家開始大力進行工業建設,毛主席非常重視。

有一次,在談到中國工業發展的時候,毛澤東說道:發展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

到底是哪四個人,毛主席為何如此重視呢?

1、講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說:發展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 - 天天要聞

張之洞,晚清巨擘,人稱「香帥」。

新中國建立的時候,香帥已經去世40年了。即使如此,毛澤東依然記得他,只因張之洞此人對中國重工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張之洞能力卓越,身處大清,思想並不滯後,有點超前於晚清那個腐朽的時代。

1884年的中法戰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馮子材,但人們不知道的是,大膽啟用馮子材的官員就是香帥張之洞。

1889年,張之洞上奏朝廷:我們應該自行修建一條從盧溝橋到武漢的鐵路!

張之洞建議的,就是「盧漢鐵路」,後來叫「京漢鐵路」。

這膽子大了,洋人的玩意自己建造,也就是香帥有此氣魄。

朝廷批准了盧漢鐵路的修建,並有兩位的大員負責,一是直隸總督,負責北段;二是湖廣總督,負責南段。

很快,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

盧漢鐵路立項了,但修建鐵路需要大量的鋼材,而且,其它工業化的發展也離不開鋼鐵,張之洞提出修建「漢陽鐵廠」。

於是,京漢鐵路還沒有開始修建,漢陽鋼鐵廠的籌建開始啟動了。

到1893年,漢陽鋼鐵廠建造完成。那一刻,「漢陽鐵廠」瞬時成為了亞洲明星企業,因為是亞洲最大的鋼鐵廠。當時日本鋼鐵業的發展,要落後於漢陽鐵廠。

如果當時執政的不是腐朽的大清,可以預見中國的發展,也可以預見甲午戰爭中日本的敗北。

除了京漢鐵路、漢陽鋼鐵廠,張之洞還主持建立了湖北織布局、湖北槍炮廠。後來中國大地上的「漢陽造」,就是託了張之洞的福。

狠抓建設,大興洋務,舉辦各種學堂,張之洞成為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一時之間,風頭和李鴻章不相上下,而武漢也成為天津、上海之外的第三大洋務基地。

可以這樣說,後續中國的重工業發展,得益於張之洞打開了「重工業那扇大門」。

雖然,起初花費大、產品質量低,但重要的是邁出的那第一大步,太過重要了。

1906年,京漢鐵路(盧漢鐵路)竣工了,那時的張之洞一定是欣慰的。

所以,發展重工業不應忘記張之洞,毛主席說得很有道理。

2、講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jiǎn]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說:發展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說,發展輕工業,絕不能忘記張謇。

張謇是何許人也?他出生於1853年。

1894年,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份,小日本進攻了大清,還取得了甲午戰爭中的輝煌勝利。就在這一年,張謇考中了狀元,年41歲。

狀元之才,就要重用,否則浪費人才。

一雙深邃的眼睛發現了張謇這個特殊的人才,那雙眼睛的主人就是張之洞。

張之洞向朝廷提議:張謇有才,希望朝廷派張謇籌建紗廠。

對於張之洞的推薦,朝廷是很重視的。於是,從1895年起,張謇開始籌建紗廠了,地點選擇在江蘇南通唐家閘。

這不是個肥差,極度考驗人,但凡張謇稍微弱一些,就避免不了放棄和逃走。

紗長要籌辦,「錢」是頂重要的,問題是沒錢。

經過探討,朝廷建議:搞成完全的私營企業,國家給予政策。

「沒錢」是第一難關,怎麼突破?

招股融資。這很新鮮。

當時,在上海和南通兩地進行股份募集,發行6000股,總計計劃籌得60萬兩白銀。

可誰成想,太難了。概念很先進,但買股投入,非官即富,可張謇的身份很尷尬。

當時的張謇不像張之洞那樣是高官(有朝廷背書),他也不是大商人,家族也不富裕,甚至,自己的工資收入還要靠書院的講課費。難啊!身份不被認同,步步艱難。

但有轉機的是,當時,兩江總督將擱置在上海的快鏽蝕的紗機拿了出來,作價50萬兩,計劃再募集50萬兩。

這就成了典型的「官商合營」了。

後來,商界大咖盛宣懷有意介入,他出了一半紗機的錢,相當於那一批紗機25萬兩是朝廷出的,25萬兩是盛宣懷出的,另外籌集25完了就可以了。

盛宣懷介入了,此事變得簡單了。

1899年,紗廠建成投產,這就是著名的「大生紗廠」,是當時著名的工業化的棉紡織企業。

因為稀缺,所以很吃香,紗廠利潤相當豐厚。

1903、1907、1921,又分別設立了大生二廠、三廠、四廠。

而張謇除了紗廠,繼續辦其它實業。

在1909年,張謇籌建了南通電燈廠。

民國成立後,張謇擔任了實業總長,又協調建立了大聰電話公司,還建立了第一個民用氣象台,還關注水利等國計民生的行業。

總之,張謇這個狀元郎,在中國輕工業的發展上貢獻巨大,以至於在1922年票選為「中國最受民眾敬仰之人物」。

但是,1923年後,棉紡織業發生危機,大生紗廠處境極其艱難,那時的國家軍閥割據,四分五裂,最終也未能挽救大生,導致走向徹底的衰落。

1926年,張謇去世,年73歲。

此人在輕工業方面做出的貢獻,被很多人記得,包括毛澤東,因此有毛澤東的話語:發展輕工業,不要忘記張謇。

3、講化學工業,不能忘記范旭東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說:發展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 - 天天要聞

說起范旭東(出生於1883年),不得不說他爺爺,他爺爺曾經是個知縣。

知縣官很大嗎?不大,但可以讓子孫有很多學習和就業的機會。但是,范旭東只是有這麼一個爺爺,1889年時,爺爺和父親相繼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幸虧他姑母一家不錯,資助他上學。

范旭東和哥哥沒有走科舉的路子,1897年,范旭東和哥哥范源濂考入了湖南時務學堂,一邊學着實用的知識,一邊想着如何救國救民。

年輕人總是衝動的,百日維新時,范旭東兄弟倆也曾到了京城。維新運動失敗後,哥哥和一幫學友一起去了日本,16歲的范旭東繼續在家讀書。

那時的范旭東,如果沒人幫忙,就成了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獃子了。此時,他需要一個貴人。貴人來了,就是他哥哥。哥哥帶着各種新思潮回到了祖國,並參加了一個起義。起義失敗後,哥哥范源濂帶着弟弟范旭東到了日本。

幾年學習後,范旭東考入了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化學工業系

范旭東對大清是沒有任何期待的。他在191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了。如果清朝不倒,他可能都不會回來了。

一年之後,民國建立,范旭東沒有任何猶豫回到了祖國。

幹些啥呢?梁啟超說:去財政部吧!

好,范旭東聽從了老友的安排。1913年,是范旭東轉折的一年,這一年他被派到了歐洲考察鹽業

一次出國,讓他感受極其深刻,他也是化學工業系出來的高材生啊!

如此,他有了做實業的想法。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說:發展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 - 天天要聞

1915年,范旭東幾個人籌辦了久大精鹽公司,總股本五萬元,范旭東是股東之一。懂管理、懂專業技術,因此范旭東成為了總經理。

1918年,范旭東創辦了永利制鹼公司,從這一刻起,他的事業就要起飛了。彼時,他35歲,正是幹事業的時候。

後來,范旭東建立了一系列的相關化學工業公司,除了久大精鹽公司、永利鹼廠,還有久大精鹽廠、永裕鹽業公司、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等等,除此之外,還建立了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並長期擔任民國化學工業副會長。

范旭東的企業,1926年能生產優質純鹼;1937年,生產出第一批硫酸銨產品;1943年,研究開發出「聯合制鹼新工藝」。

當時的范旭東,不僅僅是中國化學工業的帶頭人,也是亞洲非常出眾的化學工業方面的人物。

1945年,毛澤東去重慶時,見到了范旭東,並做了親切交談。

因為積勞成疾,在當年的10月4日,范旭東病逝,年62歲。

毛澤東對范旭東印象非常好,每當說起化學工業,他能很快說出范旭東這個人。

4、講交通運輸,不能忘記盧作孚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說:發展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 - 天天要聞

盧作孚是個奇蹟,如果你了解他乾的事,你就不會否認這一點。

盧作孚,1893年出生,和毛主席同年。

此人生在四川合川,喜歡念書,但家裡太窮,1907年之後再也沒有進過任何正規學校。

盧作孚志向高遠,十來歲的時候就想着如何救國救民了。輟學之後,在1910年加入了同盟會

1913年,眼睜睜望着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二次革命失敗,盧作孚從成都到了上海。

在上海,盧作孚認識了大牛人,名字叫做黃炎培。老黃當時已經35歲了,但他很欣賞20歲的盧作孚。並且介紹盧作孚去商務印書館去當編輯。

老黃的心意,小盧領了,他執意回家建設家鄉。

於是,合川多了個見多識廣的年輕人,先是在中學教書,後來幫助編寫了《合川縣誌》。合川還是池子太淺,盧作孚發揮的空間有限,他去了成都,先後擔任了《群報》、《川報》編輯、主筆和記者。1919年時,26歲的盧作孚擔任了《群報》的總編輯。

26歲能當總編,真的很牛。那時的他意氣風發,主張「教育救國」

幾年後,他有了新的觀點:教育救國、實業救國,雙管齊下,才對國家是最大的幫助。

1925年秋,小盧又回了老家合川,他準備做實業了,他開了「民生實業公司」,業務方向:航運。

起初,錢少人少,他們訂製了一艘70.5噸的鐵殼船,航線是「渝—合」(重慶到合川)。

別看不起這很低的起點,三年之後,人家又有了兩艘船,航線增加了三條,重要的是有一條航線是「渝—滬線」,這意味着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因為這是黃金航線。

當時的軍閥劉湘發現盧作孚是個人才,任命他為川江航務管理處處長。這是好事,官當著,航運也不能丟。

到1931年時,民生公司又吞併了上游七家公司、下游四家華輪公司,還有十艘輪船。這就是個上規模的航運公司了。

一邊做着生意,一邊不忘愛國。因為日本侵入東北,侵吞華北,盧作孚成立了北碚抗日救國義勇軍。這舉動,一般商人真不敢整。

盧作孚在商言商的前提是:愛國在先!

1935年,盧作孚完全控制了長江上下游航運,把外資航運公司都擠了出去。

這時的盧作孚引起了更多的注意了。

1937年,盧作孚已經擁有了46艘輪船,4000名員工,「民生」就此成為一個巨無霸企業,他也有了「中國船王」的稱號。

抗戰開始後,盧作孚的航運公司為國家運輸了不少重要的戰略物資。

抗戰過程中,盧作孚算是另類的英雄,貢獻不少。

內戰發生後,盧作孚的航運公司大受影響。國民黨兵敗龜縮南方寶島,蔣介石一度邀請盧作孚過去,被人在香港的盧作孚拒絕。

應周恩來的邀請,盧作孚於1950年6月回到了祖國。

周恩來等人為了幫助民生公司和盧作孚,將民生公司欠加拿大的債務給還清了,盧作孚帶着滯留於港的二十多條船和兩千多萬美元的實物財產回到了祖國大陸。

如果說,毛澤東、周恩來距離張之洞等三人還很遠的話,盧作孚是很近了,畢竟,他加入到了新中國的建設中。

可惜的是,僅僅兩年,盧作孚在重慶病逝了,年59歲。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主席說:發展工業,有四個人不能忘記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眼光長遠,胸懷寬廣,在發展新中國的同時,沒有忘記那些為曾經的工業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因此也就有了那句話:

中國的工業發展,有四個人不能忘記,講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jiǎn];講化學工業,不能忘記范旭東;講交通運輸業,不能忘記盧作孚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我們對教員的感情,不需要長篇大幅,更不用華麗詞藻! - 天天要聞

我們對教員的感情,不需要長篇大幅,更不用華麗詞藻!

毛主席在關鍵時刻挽留了中國革命,重新將黨和軍隊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我們習慣稱他是偉人!但他卻在晚年自稱「教員」!更準確地說,他老人家是一名歷史教員!他1917年時就在書信中表達過要當「教員」的志願,後來更是有多次擔任歷史
尉犁縣開展崇尚英雄緬懷先烈清明節祭掃活動 - 天天要聞

尉犁縣開展崇尚英雄緬懷先烈清明節祭掃活動

近日,新疆尉犁縣緊扣「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崇尚英雄緬懷先烈清明節祭掃活動,營造濃厚的緬懷氛圍。旨在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節祭掃活動現場 (尉犁縣融媒體中心供圖)4月2日,尉犁縣公安局民警、輔警代表在興平鎮統其克村公安烈士西爾艾力·艾比英模之家,開展致敬英...
公安英烈武霖:直至倒下仍保持控制嫌犯姿勢 - 天天要聞

公安英烈武霖:直至倒下仍保持控制嫌犯姿勢

中新網忻州4月4日電 題:公安英烈武霖:直至倒下仍保持控制嫌犯姿勢 中新網記者 李庭耀 「快!快!上銬!上銬!」27歲的武霖喊出生前最後的話,直至倒下,仍保持着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姿勢。 2024年4月15日,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公安局晉昌派出所接到線索後,由民警輔警在轄區依法對一身份可疑男子進行核查。一行人接近該男子時...
諸葛亮本來能活83歲,為何只活了53歲?做錯3件事被折30年陽壽 - 天天要聞

諸葛亮本來能活83歲,為何只活了53歲?做錯3件事被折30年陽壽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徐 來編輯|徐 來《——【·前言·】——》關於諸葛亮早逝的原因,民間有着許多神秘的預言和故事。諸葛亮本應活
古書里的 春藥 - 天天要聞

古書里的 春藥

這名字一聽就特別,再加上那些神秘兮兮的傳說,可把人的好奇心勾得足足的,就像小貓爪子在心裏撓啊撓,特想把它那神秘外衣扒開看個透徹。
廳干江建華,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廳干江建華,任上被查

據福建省紀委監委4月3日晚消息,南平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江建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福建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江建華 資料圖公開資料顯示,江建華,男,漢族,1966年2月出生,福建建甌人,省委黨校大學學歷,1986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任福建省南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
濟南市萊蕪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濟南市萊蕪區: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4日訊 梨花風起正清明,緬懷先烈寄深情。清明節到來之際,濟南市萊蕪區各學校師生組織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在濟南市萊蕪區萊蕪戰役紀念館,師生們向革命烈士默哀,並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