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
沛國譙郡人,字子脩,曹操長子,妾劉氏所生。宛城之戰,曹軍遭張綉夜襲,曹操坐騎被流矢所傷,曹昂以自己坐騎絕影換給曹操,曹操剛剛上馬,曹昂就被亂箭射死。正史中記載,曹昂弱冠之年舉孝廉,生母早逝,由丁氏撫養長大。曹昂戰死後,丁氏經常責問曹操「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曹操氣憤,將其遣返回家,後來又親自去接回,但丁氏不答應,從此兩人關係斷絕。後來曹操病重,感嘆:「我一生所作所為,不虧欠任何人。但若九泉之下子脩問我他的母親在哪,我怎麼回答他呢!」曹昂忠勇孝順,深得曹操喜愛,他的養母丁氏本為曹操正妻,如果不是因為他戰死,其母與曹操決裂,曹丕的母親卞氏就無法扶正,曹丕的世子之位也無法到手。
天妒英才——曹沖
曹沖
曹操幼子,字倉舒,生母環氏。三國演義中沒有他的事迹。但在正史中記載,曹沖年少敏察聰慧,在他五六歲時,就已經有過人的智慧。孫權曾經進貢巨象給曹操,曹操想知道象的重量,問手下群臣,都沒有好辦法,曹沖以置船刻水之法,度而量之。曹操因為以軍法治國,法令嚴明。一次他的馬鞍被老鼠咬壞,保管人員想自縛請罪,以圖免死。曹沖以刀割破衣服,偽造成被老鼠咬壞的樣子,稟告曹操,終於讓曹操赦免了庫管。曹沖仁愛謙恭,見識過人,容貌姿美,出類拔萃,曹操時常有培養他為繼承人之一,然而天不假年,曹操十三歲就因病而亡。曹丕曾經說過「假如倉舒還健在,天下絕不是我的」。
恃才傲物——曹植
曹植
曹操四子,字子建。為當世文才最高者,「才高八斗」的評價就是為他而創。天性聰慧,落筆成章,但嗜酒狂放,曹操最喜其才華,傾向立他為繼承人。曹植進言曹操建造銅雀、玉龍、金鳳三台,作《銅雀台賦》。每次曹操出征,曹植總會作文歌功頌德,而曹丕則會涕淚泣拜,所以曹操疑心曹植投機取巧,不及曹丕誠心,最終採納賈詡之言,立曹丕為世子。後來曹操去世,曹丕繼位,以曹植未來奔喪為由將其下獄,以才試之,命他「七步成詩」,曹植遂吟出煮豆燃萁的名篇。曹丕聞其詩也黯然淚下,貶其為安鄉侯。曹睿在位時,曹植請求獨召論政,希冀重用,但終不得志,抑鬱而終,終年41歲。
勇冠三軍——曹彰
曹彰
曹操嫡次子,字子文。曹操稱之為「黃須兒」。少善騎射,膂力過人,曾倒拖虎尾,虎不敢出聲,手持象鼻,象伏地不動。胸懷大志,常言「大丈夫當率十萬之眾騎馳騁疆場,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賞必行,罰必信!」北征代郡烏桓,身先士卒,北方皆平。後往漢中助陣,敗劉封,刺吳蘭。曹操死後,曹彰急來奔喪,曹丕怕他來爭位,於是設計剝奪曹彰的兵權,最終曹彰回封地鄢陵就國,後暴病身亡。在南派評書張三國中,評曹彰是三國第一猛將,曾獨佔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十虎將而不敗。
最終贏家?——曹丕
曹丕
曹操的嫡長子,字子桓,曹魏開國皇帝,史稱魏文帝。據說曹丕出生時紫氣環繞,時人異之。八歲時即顯露才華,博古通今,善於騎射。曹操攻破鄴郡時,曹丕趁亂納袁熙之妻甄宓。後來曹操進位魏王,議立世子,曹丕得到賈詡暗助,方才繼承大位。曹操死後,曹丕奪曹彰十萬兵權,逼曹植七步成詩,迫曹熊懼罪自盡。後篡漢稱帝,建立大魏,建都洛陽。夷陵之戰後,曹丕三路伐吳,五路攻蜀,皆無功而返。黃初七年,曹丕突感風寒而逝。壽40歲。正史記載,曹丕採納了陳群的建議,立九品中正制,確保了士族的地位,使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奠定了之後魏晉統一天下的政治制度。
曹丕能在諸子中脫穎而出,除了曹昂、曹沖早逝的機會,他自身最具政治素養和心計,不同於曹植曹彰的只精一門,曹丕文武全才,綜合能力最強,還懂得籠絡人心,因此奪得大位也是順理成章。但他早年虛耗過度,奪得帝位後不久就英年早逝,最終辛苦獲得的江山便宜了之後的司馬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