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2025年03月29日22:22:05 歷史 1124

原創 東方某

2025年3月24日,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傑弗里·戈德堡表示,美國國家安全高官把他拉入一個關於打擊也門胡塞武裝計劃的涉密聊天群,他在聊天群潛水幾天都沒被發現,且在美軍行動兩小時前得知了作戰計劃。

這就是最近讓廣大吃瓜群眾感慨「世界真是個草台班子」的「白宮群聊泄密門」事件。

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 天天要聞

之所以這麼草台班子,主要原因還是特朗普團隊完全不信任傳統官僚了,寧願用民用聊天軟件。

吃瓜之外,「胡賽PC小組」群聊泄露的除了作戰計劃之外,還有群聊成員眾口一詞的「向歐洲和埃及要錢」。

「據我所知,總統是明確『開綠燈』的。我們很快將向埃及和歐洲表明我們期望的回報。我們還需要想出如何執行這樣的要求——如果歐洲不付錢,那會怎樣?如果美國以巨大的代價成功恢復了航行自由,那麼作為回報,它需要進一步獲取一些經濟利益。」

意思是美軍打擊胡塞武裝維護了紅海航運,算是替歐洲和埃及幹活了,這活不能白乾,歐洲和埃及得加錢。

埃及,蘇伊士運河擁有者,確實正在為胡塞武裝擾亂紅海航運發愁。

自胡塞武裝以打擊以色列聲援巴勒斯坦為名擾亂紅海航運開始,約30%的集裝箱船不再走蘇伊士運河,轉而繞道好望角,蘇伊士運河通行量下降了約50%。

為此,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多次提高貨船通行費,試圖抵消過路費損失,但高費率導致更多的船隻繞行好望角。

蘇伊士運河過路費比預期下降了不少,讓岌岌可危的埃及財政雪上加霜。

看起來尚且歲月靜好的埃及,受地緣亂局、紅海航運、歐洲經濟失速等影響,賴以生存的外匯和經濟危如累卵,貧富差距、尖銳的人地矛盾、尼羅河水源千年變局,讓這個社會猶如一口高壓鍋。

一場世紀之劫難以避免。

埃及之困

埃及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國土位於非洲東北部,西鄰利比亞,東臨紅海,亞洲部分(西奈半島)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瀕地中海,南接蘇丹,國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人口1.18億,是一個地區大國。

因地處副熱帶高壓帶,埃及國土大部分為荒漠,受尼羅河的饋贈,面積3萬平方公里的尼羅河谷和2.4萬平方公里的尼羅河三角洲成為埃及命脈,這5.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集中了埃及96%的人口。

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 天天要聞

「尼羅河上午乾涸,埃及下午死亡」,埃及的一句諺語,道出了尼羅河對埃及的重要性。

得益於尼羅河定期泛濫帶來的水土,埃及成為地中海數千年的糧倉。

但再肥沃的尼羅河谷和三角洲也架不住人口的持續膨脹,從1959年到現在,埃及人口從2600萬增長到如今的近1.2億,埃及也在1974年淪為糧食凈進口國。

當前埃及糧食自給率僅有50%左右,在糧食普遍不能自給的中東國家中並不稀奇,但考慮到其龐大人口,埃及的糧食缺口尤為突出。

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 天天要聞

由於經濟發展落後,不能吸納足夠的就業人口,埃及龐大的人口數量不僅沒有形成紅利,反而成為巨大負擔。

全國有7000多萬人依靠政府補貼的「福利大餅」度日,佔總人口的60%,福利大餅成為埃及社會的生存底限。

2024年6月1日起,埃及「福利大餅」價格從0.05埃鎊漲價至0.2埃鎊(RMB不到3分錢)以減少政府補貼支出,就這已經讓埃及社會抖三抖,可見其社會之脆弱。

大餅雖然漲價了,但埃及政府補貼花費並沒有減少,2024-2025財年大餅補貼金額仍然升高至1250億埃鎊。

此外,僅進口糧食一項埃及2023年就花費大約130億美元,占其外匯收入的20%,讓捉襟見肘的財政雪上加霜。

受經濟結構影響,僑匯(出國務工收入)、旅遊收入、蘇伊士運河過路費、石油天然氣出口、農產品(主要是經濟作物)及加工出口是埃及主要外匯來源,這5項占外匯來源的95%以上。

悲劇的是,這5項中前4項都受國際局勢的深刻影響,比如,紅海危機嚴重影響蘇伊士運河收入,中東戰亂嚴重影響旅遊業和出國務工,石油天然氣出口又嚴重依賴歐洲經濟需求。

表面上農產品加工受國外影響較小,但為了出口創匯,埃及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這又壓縮了糧食種植面積,進而需擴大糧食進口,而國際糧價又深受國際局勢影響,一個波動就能把埃及財政干翻。

埃及的社會生命線不在內部,而在外部,埃及是一個生存外向型國家。

顯而易見的是,不管是中東局勢還是全球經濟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且都在向著不利於埃及的方向演化。

中東政體魔咒

紅海航運只是冰山一角,截至目前,埃及所在的阿拉伯地區已經烽煙四起。

利比亞、蘇丹、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所有的陸上鄰國全部陷入戰亂之中,此外,敘利亞、伊拉克、也門、黎巴嫩也是戰事不斷,或全國大亂,或局部戰亂。

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 天天要聞

「奇怪」的是,這些戰亂國家實行的均是共和制政體,也即是國家元首和權利機關都由選舉誕生,相對先進民主。

比如,敘利亞的全稱是「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伊拉克的全稱是「伊拉克共和國」,國家元首是總統,由選舉產生。

埃及的全稱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是本地區唯一尚未陷入戰亂的共和國。

中東尚未陷入戰亂的國家反而是君主(立憲)制的王爺國,他們是約旦、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爾、阿聯酋和阿曼,比如,沙特全稱是「沙特阿拉伯王國」,約旦全稱是「‌約旦哈希姆王國」,阿聯酋全稱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其國家元首是國王或者「酋長」,一般是兄終弟及或父子相繼。

這些王爺國尚未陷入戰亂的原因一是石油富國,財政充裕,社會矛盾較為緩和;另一則是和西方關係密切,甚至大多都有美國駐軍,把國家安全作為投名狀交給西方,屬於依附型國家。

依附西方獲得安全,「去依附」則陷入戰亂。

於是,中東政治出現了一個魔咒:有理想的封建王爺國都在推動世俗化,以求解放發展生產力,試圖去依附;而去依附的世俗化政府不願受西方擺布,都被西方搞亂顛覆了;被西方搞亂的國家民間開始反美,但上層被迫接受了美式「民主」政體,搞票選政治,結果選上台更加封建保守且反美的政府;然後西方再支持反對派搞新政府,於是,世俗派和保守派之間,親美派和反美派之間繼續撕扯,國家陷入內戰。

最終,沒有被搞亂的只有還停留在封建社會的王爺國,其餘都陷入內戰之中,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也門無不如此。

埃及,未陷入內亂的共和制唯一獨苗,如今也暗流洶湧。

社會思潮怪圈

近現代埃及經歷了幾個階段:

1922-1952年,王朝時期

一戰後英帝國實力大損,埃及獲得名義獨立,成為英國「保護國」,學習英國進行君主立憲,稱為埃及王朝。

埃及王朝文化上深受英國影響,上層社會生活方式向西方靠攏,但民間、進步階層反對殖民成為主流社會思潮,嚮往改革的「自由派」逐漸發展壯大。

1952-1970年,納賽爾時代

二戰後英國殖民體系逐漸瓦解,埃及軍隊中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終結君主立憲,成立現代共和國。

藉助美蘇打擊英國殖民體系,強人納賽爾收回蘇伊士運河,威望如日中天,成為埃及實際掌控者,此時的埃及雖然名為共和國,實際上變成了納賽爾軍政府執政。

此時阿拉伯世界民族主義泛濫,反對西方成為政治正確,在蘇聯的影響下,埃及文化走向世俗化,經濟上走向國有化。

但埃及向蘇聯的學習並不成功,經濟發展陷入波折停滯。

1970-2011年,薩達特-穆巴拉克時代

受中東戰爭失敗和經濟國有化改革失敗影響,埃及被迫U型轉彎,經濟上轉向放鬆管制,推行自由經濟,政治和文化上與西方緩和關係,經濟得以快速增長,但貧富差距逐漸拉大。

此時的社會思潮出現撕裂,上層社會親西方,嚮往西方生活方式;下層民眾則因軍隊、政府腐敗和宗教影響,走向封閉保守,不少人認為埃及的問題根源是被西方文化腐蝕,主張回歸原始伊斯蘭社會,個別團體思想逐漸極端化,期間誕生了許多「恐怖組織」,仇視西方一切事物,如著名的「穆斯林兄弟會」在此時誕生。

2012-2014年,穆爾西時代

「穆兄會」出身的穆爾西上台,推行宗教保守制度,但長期的世俗化進程讓埃及世俗化力量同樣強大,加上埃及外向型經濟,宗教保守制度根本無法適應,導致其很快被軍隊推翻。

2014年至今,塞西時代

政治上換人並沒有解決埃及的社會撕裂問題,埃及的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受疫情影響,埃及外匯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受到沉重打擊,貨幣大幅貶值,失業率上升,通脹嚴重,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從2020年元旦至今,埃及貨幣埃鎊兌美元官方匯率貶值220%左右,看起來貶值並不算太多,但正常渠道幾乎無法換匯,黑市匯率不知道是官方匯率的多少倍。

僅表面上埃及即負外債1600億美元,遠超其每年外匯收入,埃及政府正在抓住一切可能的外匯收入穩定國際收支,這進一步拉大了實際匯率差。

迫於經濟壓力和國際援助要求,2024年埃及匯率改制,雖然靠援助獲得喘息之機,但貨幣加速貶值,外資持續流出,國外投資進一步減少,外匯儲備下降更加嚴重。

給社會帶來的則是收入進一步下降,失業率更加嚴重,埃及每年畢業生40%找不到工作,這已經不是經濟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當100多萬人口擠在十幾平方公里的「死人城」(古人墓地),每天只能獲得幾升飲用水,另一邊新開羅的富人用珍貴的水源灌滿泳池,澆灌花園的時候,這個社會不出問題才怪。

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 天天要聞

富人們在基督教堂禱告的時候,部分城市中產也在清真寺祈禱,他們是穆斯林,但社會階層決定了他們仍然擁抱現代生活方式,能接收外來事物。

就在不遠,城市底層貧民和鄉下貧民也在清真寺誦經,但他們的思想和前面兩個階層就不一樣了。

獨立前的社會思潮認為,只要獲得民族獨立就能走向富強;獨立之後,埃及親蘇反西方,開啟去殖民化,試圖效仿蘇聯實現富強,但沒有成功;當U型轉彎再次擁抱西方之後,社會矛盾則進一步加劇。

於是,不要西方,不要東方,只要伊斯蘭,似乎回到真主身邊才能獲得慰藉,大量底層民眾走向更加保守。

階級之間一旦不能共情,社會撕裂就在所難免,撕裂到一定程度,就是你死我活。

社會高壓鍋還在加壓的同時,更深重的危機悄然到來。

尼羅河千年變局

2020年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開始蓄水,尼羅河入海水量大減,當2023年第四次蓄水時,下游埃及境內的尼羅河水位下降12米,開羅街頭開始限制供水。

復興大壩蓄滿之後,埃塞俄比亞每年將攔截180億立方米的淡水,等同於埃及全年用水總量的37%。

埃及面臨上下五千年最嚴重的生存危機。

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 天天要聞

尼羅河流經的10國中,水源糾紛嚴重的主要是埃及、蘇丹和埃塞俄比亞三國。

埃及和蘇丹北部是熱帶沙漠氣候,其水源基本全靠上遊河水補給,埃塞俄比亞平均海拔2500-3000米,雨季降水豐富。於是,埃塞俄比亞貢獻了尼羅河的大部分水源。

尼羅河幹流白尼羅河提供了總水量的28%,而發源於埃塞俄比亞的支流青尼羅河則提供了總水量的58%,同樣發源於埃塞俄比亞的阿特巴拉河提供總水量的14%,就連白尼羅河支流阿科博河也發源於埃塞俄比亞。

也就是說,埃塞俄比亞整體貢獻了尼羅河大約80%的淡水資源。

但按照1929年英國和埃及簽署的《尼羅河水協定》,埃及獲得尼羅河水資源中的480億立方米,蘇丹在埃及同意的情況下獲得40億立方米,其他國家未作分配。

《協定》同時規定埃及擁有「天然和歷史權利」優先使用河水,對尼羅河上游任何可能減少其水量的項目擁有否決權。

1959年,因埃及阿斯旺大壩修建需淹沒部分蘇丹土地,埃及與蘇丹在1929年《尼羅河水協定》的基礎上籤署補充協議,規定埃及享有尼羅河840億立方米淡水中的555億立方米,蘇丹獲得185億立方米,尼羅河上游其他國家仍未提及。

埃及拿着英國殖民時代的「國際協議」做聖旨,意圖控制尼羅河的水資源分配。

埃塞俄比亞貢獻了尼羅河的大部分水源,卻僅能利用約1%的尼羅河淡水,當埃塞擁有了修築大壩的能力,決定掀桌子了。

2011年,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動工,2023年復興大壩階段蓄水完成,預計最終蓄水庫容達740億立方米,在尼羅河流域僅次於阿斯旺大壩。

埃及被動搖了國本,但除了揮舞着1929年的「國際法」無能狂怒,埃及改變不了什麼。

除了埃塞俄比亞,蘇丹、南蘇丹、烏干達等上游國也在擴大尼羅河用水,埃及賴以生存的母親河已經被榨乾榨凈。

2000年之前尼羅河年均入海水量約300億立方米,2000-2010年入海徑流量已經減少到了120-150億立方米,2020年尼羅河入海水量僅剩下55億立方米。

如今,尼羅河三角洲約40%的農田出現鹽鹼化,河口濕地面積減少40%,入海泥沙大量減少,河口三角洲面臨海侵風險。

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 天天要聞

結語

1970年,埃及設立「新河谷省」,西接利比亞,南毗蘇丹,東鄰納賽爾水庫和尼羅河谷,是埃及面積最大的省份,「新河谷」這個名字寄託着埃及美好的願望。

1997年,埃及啟動「新河谷計劃」,從納賽爾水庫引水到西部沙漠,計劃開墾約54萬公頃的耕地,以緩解尼羅河谷的壓力。

但最終因尼羅河水量不足、沙漠蒸發巨大、成本過高停滯,整個計劃僅完成3%左右。

中東百年之變,埃及世紀之劫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埃及還啟動了「和平運河」計劃,把尼羅河水引向西奈半島;「三角洲調水工程」把尼羅河水引向西部以擴大三角洲面積;「新開羅」已經建設完工部分,成為埃及新首都,也依靠尼羅河的引水工程。

埃及已經把尼羅河水利用到極致,無太多開發空間,尼羅河的水量已經把埃及的發展上限鎖死。

如今,因上游國家利用尼羅河水,埃及的發展上限不進反退,不僅新的生存空間無法開拓,舊的生存空間也被壓縮。

埃及將傷及根本。

加上,紅海航運受阻導致蘇伊士運河收入下降,歐洲經濟的萎縮、中東的戰亂導致旅遊業收入大減,匯率改革導致僑匯收入減少,埃及國內尖銳的矛盾越發難以緩解。

撕裂的社會,迷茫的底層民眾,不可控的社會思潮。

埃及將面臨世紀之劫。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關注意思下得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廣西名人錄容縣篇——民國少將篇 - 天天要聞

廣西名人錄容縣篇——民國少將篇

容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轄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玉林市東北部,地處大容山和雲開大山兩大弧形山脈之間。容縣古稱容州,明洪武時期改容州為容縣,隸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府治在今梧州市),自此容縣之名沿用至今。容縣歷史悠久,在長期的歲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孫權太菜了么? - 天天要聞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孫權太菜了么?

在波譎雲詭的三國歷史中,逍遙津之戰宛如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張遼率少量兵力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威名瞬間傳遍江東。然而,孫權在這場戰役中的失利,絕不能簡單地扣上「能力不足」的帽子。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作者:王亭貫在遵化地北頭鎮的群山環抱中,義王莊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冀東平原與燕山余脈的交界處。這座始建於明朝的村莊,因王氏家族「正直講義氣」的家風得名,歷經六百年風雨,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犯貪污罪、洗錢罪、詐騙罪、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80後幹部楊永被判20年 - 天天要聞

犯貪污罪、洗錢罪、詐騙罪、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80後幹部楊永被判20年

4月2日,「廉潔四川」發佈案例《以案為鏡丨騙取公款投資「翻盤」 終陷「敗局」》,詳情如下:【案卷】楊永,男,漢族,1982年6月生,四川簡陽人,2002年7月參加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簡陽市原雷家鄉人民政府,簡陽市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農業農村科工作。2022年1月,楊永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簡陽市紀委...
河南西峽:清明時節祭英烈 薪火相傳育新人 - 天天要聞

河南西峽:清明時節祭英烈 薪火相傳育新人

「芳草萋萋春風暖,鳥語聲聲花正妍。追憶往昔悼英魂,培育新人薪火傳。」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賡續紅色血脈,3月31日上午,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回車鎮第一初中以「追尋先烈足跡 勇擔時代使命」為主題,組織師生代表前往西峽縣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掃活動。 上午8時,師生們懷着崇敬的心情,整齊列隊來到烈士陵園。他們展開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