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七一」建黨紀念日的由來嗎?

2022年07月01日10:42:12 歷史 1510

小朋友們

今天是7月1日

也就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你們知道「七一」的由來嗎?

你知道「七一」建黨紀念日的由來嗎? - 天天要聞

圖為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新華社發 郭長耀/攝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

參加會議的代表有: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出席了會議。他們代表着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克爾斯基出席了會議。陳獨秀和李大釗因事務繁忙未出席會議。

由於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

黨的一大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明確「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爭結束」,「消滅資本家私有制」,以及聯合第三國際。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定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堅持用革命的手段實現這個目標。

黨的一大決定設立中央局作為中央的臨時領導機構,選舉產生了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着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它從一開始就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

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之所以屢遭挫折和失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力量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局面。

你知道「七一」建黨紀念日的由來嗎? - 天天要聞

後來,7月1日又是如何被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的呢?這還要從中共中央進駐延安說起。

第一次在7月1日

開展黨員教育活動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由於長期處於革命戰爭年代,風雨飄搖,歷經艱辛。在那腥風血雨的年代,我黨一直沒有進行有計劃、有規模、有程序且公開的紀念建黨活動。

1937年1月13日,黨中央進駐延安,環境相對穩定,開始了紀念建黨活動。據《周恩來年譜》記載,1937年7月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黨的活動分子大會,周恩來作了題為《十六周年的中國共產黨》的報告。這是我黨歷史上第一次在7月1日開展黨員教育活動。

報告概述了我黨自成立以來經歷的曲折發展歷程,分析了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就的原因在於,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與中國人民有根深蒂固的聯繫的黨。

報告系統總結了中共在大革命時期的歷史教訓,號召黨在繼承優良傳統、汲取革命教訓的基礎上自覺地擔負起領導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任務。

毛澤東第一次明確

黨的成立紀念日

黨的一大召開後不久,黨中央在上海曾遭到一次破壞,包括一大檔案在內的中央檔案資料全部遺失,致使關於黨的一大的很多問題在相當長時間裏成為歷史之謎。1936年,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在莫斯科發表了文章《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回憶》,講述了中共一大召開的具體過程,提供了許多生動鮮活的細節,文中說:「一九二一年的夏天,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私立博文女校的樓上,在七月下半月,忽然新來了九個臨時寓客……這些人原來就是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為了正式組織共產黨,約定到上海來開會的。」他只是說中共第一次代表大會是在「七月下半月」開的,並沒有提到具體日期。

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後,為進一步擴大中共的影響力,統一全黨思想,凝聚力量,投入到抗戰中去,1938年春,中共中央準備舉行紀念建黨17周年活動,需要確定具體日期。當時,在延安的一大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等人。他們回憶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但確切的日期記不清了,於是就商量將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作《論持久戰》的講演。他在講演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戰的必要。」這是我黨領導人第一次提出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紀念日。

今天,我們向黨致以青春的禮讚

今天,我們對黨許下青春的誓言

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同心向黨,奔赴遠方!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