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1954年的勞模照片

2024年05月16日06:25:24 歷史 1884

文 | 戈壁湧泉

前些日子,老絹紡廠開始搬遷了。在整理檔案時,我偶然發現了一批老照片,其中一張「國營嘉興絹紡廠一九五四年勞動模範留影」,引起了我的注意。

光陰荏苒,半個多世紀過去,彈指一揮間。目睹老照片,不禁勾起對於老勞模、老領導的緬懷之情。

一張1954年的勞模照片 - 天天要聞

嘉興絹紡廠始建於1921年,其前身為杭州緯成公司裕嘉分廠。抗戰前,裕嘉分廠和緯成絹紡廠是民族資本私營企業,1937年後被日本侵略軍佔領,淪為敵產。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成為官僚資本企業。嘉興解放以後,才成為國營企業。

嘉興絹紡廠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先後湧現了一批全國勞動模範和省級勞動模範。他們為國家和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受到黨和政府的表彰。也為嘉興絹紡廠的歷史描上了精彩一筆。據《嘉絹志》不完全統計和記載,先後有潘文化、馮惠珍、丁彩英、唐玲華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劉阿寶、黃加芬、郁水根等被評為省勞動模範。

這張老照片大約攝於1955年上半年。我進廠稍晚,當時照片上的老同志,大部分已經調離或者離退休。憑記憶,前排左起第一人應為丁彩英同志,她很早就到廠里工作了,從1954年起,作為精紡捻絲擋車工,被評為浙江省輕工業廳勞動模範,以後一直被評為省級勞模,直至「三八紅旗手」和全國勞動模範。晚年擔任技術指導工作,1985年退休,在絹紡新村安度晚年。

記得當時還有一位馮惠珍,她也是精紡擋車工,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開展勞動競賽,她與其他姐妹一道,帶着學習青島紡織女士「郝建秀工作法」,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五十年代中期,曾經隨團出訪前蘇聯和蒙古等國,以後一直勤勤懇懇工作。「文革」以後,擔任廠工會副主任,1985年退休,現居住在絹紡新村。兩位老阿姨均已八旬高齡了。

照片上還有幾位絹紡廠的老領導,即黨委書記李齊同志(前排左起第三人)。他是南下老革命,在絹紡廠工作了二十多年,1978年底調任市委統戰部部長。李書記老小和氣,離休以後,仍然關心絹紡廠的生產與發展,晚年常到廠里走走看看。

2006年6月中旬去世,終年93歲。時文廠長(前排右起第二人)也是一位飽經風霜的南下老幹部,他是一位「技術型」的老絹紡,熟悉絹紡生產工藝、設備、基建,為絹紡廠的發展傾注了畢生精力。五十年代中後期,他曾經擔任嘉興市副市長,後來又重回絹紡廠。

1978年底,調任市紡織絲綢公司經理。前幾年有一次生病住院,我曾到病榻前看望,他還念念不忘絹紡廠。時文於2005年6月下旬去世,終年88歲。

照片上還有一些老同志、老勞模、老領導,不知近況如何,衷心祝福他們健康長壽。


--END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 天天要聞

中央工作會議速記資料、1935年的結婚證……這些珍貴檔案亮相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檔,一份檔案就是一份歷史記憶。今年6月9日是第17個「國際檔案日」,6月5日下午,「築夢現代化 奮鬥蘭台人」2024年嘉定區「國際檔案日」暨檔案地方志文化宣傳月主題活動在嘉定區檔案館新館舉行,吸引20多位市民走進檔案館,開啟一場奇妙的檔案文化體驗之旅。「活」檔案,講「活」歷史「周總理主持日常...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