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2022年06月30日00:51:02 歷史 1711

度尾中嶽古屬萬善里,為李氏世居。堂號「鳳池」,並非自詡,真一望族也。中嶽地處度尾鎮中西部,與洋坂接壤,並稱度尾兩處最大的平原板塊。

中嶽雖是平原鄉,卻在中嶽街後橫亘着一座海拔約四五十餘米的「鳳山」,鳳山是洋坂鳳山的余脈。自從仙永公路貫穿後,「鳳山」成了一截孤山,貫穿處今稱「壩頭嶺」。中嶽在古時便有十餘爿雙面街,它東街倚鳳山,西街背下是嵩溪(今中嶽溪)。史上中嶽街是西鄉一處重要商貿中心。建國初,七區(度尾)鄉公所辦公地址就選設在「朝天書院」。1951年夏的一場特大暴雨,導致屏山上雲村出現「龍幫」(泥石流),中嶽嵩溪即日洪水暴漲,淹進朝天書院,迫使鄉公所遷至度尾那座用76斤黃金建造的「瑞雲第」(華僑大張厝,今稱舊公社)。

如果你有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地圖冊,便能輕易從福建省中找出注有仙游中嶽的標誌,且是仙游全境為數不多三個標誌中的一個,可見中嶽地理位置的重要。

歷史上度尾僅有三個地方被稱為「街」的。一是設有市貿的萬善里潭邊街;二是雖處東北一隅的聖頭街;再之就是負有盛名的中嶽街。中嶽街是仙游、永春、德化古驛道的一段,是仙游與永春、德化要會之沖。

在登瀛橋、步雲橋未修建前,仙、永、德及西部山區居民,視中嶽街為第一站市貿地。由於西鄉溝壑縱橫,溪如羅帶,中嶽橋便應運而生,它始造年無考。據縣誌載:明正統五年(1440)鄭恆淑(紀父)重修,始名嵩溪橋,嵩溪河面寬,又集紫帽(雲居)、梁山(霞溪與劍山)、屏山、雲水四合水的豐沛水資源,尤在一年數度汛情襲擾下,嵩溪橋無久尋圮。

人類出行,始步於足,無奈的繞道和涉溪,非常折磨人們耐力的極限。西鄉盛產蔗糖、煙葉和大米,而通行城邑,非行此道不可。不體貼民間疾苦,枉讀十年寒窗,鄭紀決意子承父業倡修重造。據乾隆三十五年縣誌載:明成化十一年(1475)鄭紀率各地鄉紳募資動工,翌年(1476)竣工,在相當一段時間裏,該橋極大方便了廣大人民的出行。

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今天的登瀛橋

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來自紫帽山、梁山的兩合水流經今登瀛橋

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鄭紀建登瀛橋,記:「溪有自紫帽,有自屏山兩股而來。」這是今兩股(實三股水)匯合處實景

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這是屏山水經「長溪橋」後流經雲水「真武橋」實景

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這是雲水山間來水最後匯入中嶽溪(形成四合水)的地方(位步雲橋下5米處)

二月九日,意外發現了一塊明成化十六年(1480)庚子年吉月立的碑記,霍然發現,這是迄今找到貨真價實名曰朝天橋的原始碑記,從碑記中還原了建橋始末故事。碑額篆刻着「重修朝天橋記」六字,細辯碑文落款時間為成化十六年庚子吉月立,距今533年。碑記是由賜進士、敕總京畿學政、奉政大夫廣東道監察御史林誠所記。碑文詳記,朝天橋前身原為松菴居士(紀父),帶頭捐稻穀興募重建並改名「嵩溪橋」。時橋一墩,疏為兩門分流,後圮。此時,鄭紀歸養已十六七年,離北上復職時日無幾。鄉耆很想讓鄭紀牽頭再修該橋,基於舊橋易圮原因,此次修橋又添一墩,疏為三間,擴容成倍,並仍以石為梁,橋上置涼亭。郡人(莆田人)御史林誠適逢拜訪鄭紀,紀請誠作記,林誠幾易橋名,最終定名「朝天橋」。碑文所記十月前面缺了些字,雖然不清楚何年十月動工,但接下「功於明年庚子三月也」。可溯庚子年,就是成化16年(1480)。也就是說橋是在前年己亥(1479)十月動工,這與縣誌所載成化十一年(1475),有明顯舛誤。有意思的是,落款鄉親僅14人,或許歷時五月時間不算短,耗資也不少,依這14人為董事也未必沒有可能。所謂董事成員,不是鄉紳,也是有頭臉的人,但所岀之錢也是非同一般。如修鹿鳴橋有吳廷瑞、余禹錫;修朝天橋又是有吳廷瑞、余禹成(余禹錫同父異母弟),且已知度尾余禹錫為致仕小官;其弟雖不為官,也是官宦之後,這難道與今天修橋情況不如出一轍嗎?

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重修朝天橋記(明代碑刻)

朝天橋第三次的修成,解決了雲水及大帽山人民進出仙邑的問題,在登瀛橋未建造時,儘管人們要涉溪,但最終進仙邑都要通過朝天橋,這是必經之橋,因為今天的壩頭嶺是建國初才貫穿的。也因此,朝天橋除了文賢里人民,仙游、永春、德化大部商販都唯它是瞻。但是史上至今,朝天橋命運多舛,清嘉慶十年大修一次,從民國到建國後一段時間,橋上都無奈到採用厚杜杉板鋪架,亦是屢建屢圮,都難逃洪水一劫,除了朝天橋上游共有四合水洪峰緣故,究其因,還是基礎墩沒有釆用鹿鳴橋墩船尖錐形設計和斜坡壩的保護。今天的朝天橋,有賴於水泥原料的輔助,再之距橋百餘米開外,修了堅固硬壩,儘管再有百年不遇洪水,撼壩難,撼朝天橋更難,將是事實。

本文作者:余洪森

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朝天橋新貌

余洪森:朝天橋背後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溪水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