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大決戰》在央視熱播後,成為觀眾追逐的焦點。該劇通過戰略、戰役、戰鬥、戰術等多個層面還原歷史,全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下,領導人民解放軍取得解放戰爭偉大勝利的光輝歷程。劇中對遼瀋戰役的展現可謂濃墨重彩,而「錦州」又是高頻出現,對錦州戰役從醞釀到實施,再到完勝,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毛澤東的一句「錦州之戰,將是一場歷史性的會戰,關乎到東北存亡,關乎到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對錦州戰役的重要性進行了精準定位。那麼,錦州戰役為什麼會成為遼瀋戰役乃至全國解放戰爭的關鍵之戰,成為影響全局的重要戰役呢?
1948年,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到第三年,全國的軍事、政治、經濟形勢出現了更有利於人民解放軍而不利於國民黨軍的顯著變化。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審時度勢,決定在東北戰場與國民黨軍展開戰略決戰,確定首先攻克錦州。錦州是聯結關內外的陸上交通要道,被稱為東北的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攻克錦州,關閉了東北的「大門」,就可以將東北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地區全殲,進而形成對全國解放戰爭有力的態勢。9月7日,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了遼瀋戰役作戰方針,提出「攻錦打援」戰略部署,即攻打錦州,阻擊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9月12日,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發起遼瀋戰役。先後攻佔昌黎、北戴河、綏中、興城、義縣等地,包圍了錦州。10日,毛澤東再次向東北野戰軍首長強調了攻錦作戰的重要性,指出「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求得儘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其他目的都未達到,只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經過充分準備,14日11時,東野野戰軍以25萬餘人的優勢兵力向錦州城發起總攻。各突擊集團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全線發起攻擊,突破城垣後,向縱深發展,繼而展開激烈巷戰。廣大指戰員不顧國民黨軍飛機轟炸、掃射,英勇衝殺,大膽穿插,以火力、爆破、突擊相結合的戰術,逐個攻破國民黨軍據守的各核心據點。激戰至15日18時,歷時31小時,以傷亡2.4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10萬守軍,取得解放錦州的偉大勝利。
攻克錦州,完全截斷了東北國民黨軍向關內撤退的陸路通道,實現了「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戰略構想,促使東北戰局迅速發展,為奪取遼瀋戰役的最後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共中央電賀錦州大捷:「慶祝你們此次殲敵十萬解放錦州的偉大勝利。這一勝利出現於你們今年秋季攻勢的開始階段,新的勝利必將繼續到來。希望你們繼續努力,為全殲東北蔣匪軍隊、完全解放東北人民而戰!」
錦州戰役的勝利,彰顯了中共中央正確決策、統一領導的決定性作用,彰顯了東北野戰軍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堅定決心,彰顯了人民軍隊不畏艱險、敢於勝利的堅強意志,彰顯了人民戰爭的磅礴力量。
圖文提供|遼瀋戰役紀念館
編輯|周麗
來源:錦州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