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2025年07月01日15:50:18 歷史 8950

昨天,「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上,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等百位全國勞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承載着歷史記憶,更展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這些肖像的背後,是上海畫家劉雙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半個月內攻克難關、完成創作的故事。

傳統版畫邂逅ai創新

想像一下,要在短短半個月內完成百位全國勞動模範的肖像創作,這聽起來像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若僅僅依靠傳統的畫筆和刻刀,確實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但劉雙工作室將傳統版畫藝術與現代人工智能技術融合,讓勞模肖像創作玩出了新花樣。

劉雙介紹,團隊首先手繪了多張不同素描和版畫風格的效果圖作為樣本,隨後,將這些樣本,連同杜勒、倫勃朗、珂勒惠支等版畫大師的代表作,以及前期確定的職業風格分類標準,一併輸入人工智能系統進行學習。很快,ai就掌握了木版、銅版等版畫類型的風格特點,能夠將素材照片初步轉換成帶有繪畫樣式的框架圖,極大地加速了創作進度。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劉雙(左一)在展覽現場

當然,ai並非萬能。它在精準捕捉人物神態、處理複雜造型以及表現手繪筆觸和藝術個性方面仍有不足。因此,ai完成初稿後,劉雙和團隊成員會立即進行「靈魂斧正」:修正偏差、強化邊緣線、調整黑白灰層次。最終,劉雙對每一幅作品進行精修提升,精準刻畫人物神態,優化造型結構,融入版畫特色筆觸,確保作品既符合公眾印象,又富有藝術感染力。這種「ai輔助+人工精修」的模式,讓極限挑戰成為了可能。

肖像風格量身定製

在為百位勞模繪製肖像時,劉雙團隊並非採用單一風格,而是根據勞模的職業特點、精神氣質和歷史背景,巧妙地選擇了銅版畫、木刻、白描、篆刻四種不同的技法進行呈現,讓每一幅肖像都獨具神韻。

提到王進喜,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鐵人」精神,是他在油田上那股子拼搏的勁頭。選擇木刻來表現他,正是看中了木刻藝術粗獷有力的刀痕、強烈的黑白對比。木刻的語言是直接且充滿力量感的,它摒棄繁複,忠實記錄現實,與王進喜身上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不謀而合。畫面中大塊黑白的反差,讓王進喜的形象彷彿從地層油田中浮現,眉眼間寫滿了堅毅與執着。

謝晉導演不僅是一位藝術家,更是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選擇銅版畫來刻畫他,是因為銅版畫以其精緻入微、層次豐富的表現力,天然適合表現那些兼具精神深度與文化氣質的人物。銅版畫講究光影的漸變、線條的密度控制以及形象的精密塑造,通過細密的線網與明暗交錯,能夠構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謝晉導演的肖像中,細密的線條構建出內在張力,他平視鏡頭的目光中,顯露出堅定與理性。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篆刻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經典樣式,其「刀感」與「金石韻」深入人心。此次藝術家將其拓展至人物肖像,以硬朗的篆刻刀線和微妙的光影變化,突顯鍾南山院士「穩如磐石」的堅毅與淡定,傳遞他守護人民健康的堅定意志。

白描是一種簡練而富有表現力的中國傳統繪畫方式,強調以線傳神、形神兼備。劉雙團隊主要用它來刻畫女性勞模。在表現張桂梅校長時,簡潔卻有力量感的線條,既展現了她母性的慈愛,也刻畫出她眼神中那略帶疲憊卻從未熄滅的光芒,傳達她將一生奉獻給教育的崇高精神。

藝術致敬奮鬥不止

劉雙表示,這次創作,自己深深體會到,傳統藝術和現代科技結合,能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就像我們身邊的勞模,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文藝創作也一樣,守正創新才能有突破。」

展覽對公眾免費開放,將持續至7月31日。 展覽期間還將舉辦相關講座、印說百年工運故事、印說勞模故事等系列活動。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趙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着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着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着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