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2025年03月31日11:34:06 美食 1327

近日,博主@劉大好 在社交平台發佈了一段「山西婆婆給湖南兒媳做的滿『碳』全席」的視頻。

炸油糕、炒撥爛子、馬鈴薯絲拌粉條、蒸棗饃、南瓜綠豆泥、油炸紅薯丸子、餃子……一道又一道原料千差萬別,烹飪手法豐富多樣的美食,不僅征服了外地兒媳的味蕾,也讓不少網友感到震撼,表示:「開眼了!」「就說我們胖的不冤枉吧!」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是的!如果碳水界有「武林大會」,山西絕對是頭號種子選手。今天,跟着小編走進山西的碳水宇宙,看看它憑什麼「稱霸」碳水江湖?

在山西,千萬別給「面」下定義!

01

在碳水版圖裡,山西有着無可撼動的江湖地位,而面,則是山西碳水文化的「靈魂」所在。一日三餐,無論何時,只要糾結吃什麼,答案大概率是:那就吃麵條吧!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小紅書@蘸點軟妹醬

可千萬別小看這簡簡單單的「吃麵條」 三個字。在山西,光是確定吃哪種麵條,就夠讓人費一番腦筋。因為,山西麵食的一大特點,就是當你的山西朋友邀請你吃面,你永遠不知道端上來的是什麼造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獨特的地理與氣候條件,造就了山西多元的物產。晉南土壤肥沃,小麥產量頗豐;晉北氣候涼爽,莜麥、蕎麥茁壯成長;晉中與晉東南,則是穀子、玉米、高粱的主產區。豐富的五穀雜糧為山西麵食提供了堅實的原料基礎,而心靈手巧的山西人,秉持對土地的敬畏,又將這些食材巧妙轉化,孕育出一個龐大的「麵食宇宙」。

刀削麵、剔尖、莜麵栲栳栳、燜面、餄餎面、打滷麵、紅面擦尖、沾片子、豆面抿尖、貓耳朵……多樣的種類、豐富的澆頭碼料,碳水滿滿,讓人超滿足!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糕、餅、馬鈴薯……

山西碳水的百種形態

02

山西人對麵食的喜愛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碳水」的精彩可不只是一碗麵條的呈現。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三晉大地,山西人便奏響了碳水的交響曲。麻葉、麻花在熱油中翻滾,「滋滋」 聲此起彼伏,山西人碳水滿滿的一天正式拉開大幕。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大同日報融媒

緊接着,烤爐里的稷山餅子也相繼出鍋,牛仔骨、雞蛋、麻辣串、涼拌馬鈴薯絲、蘿蔔絲……一股腦放入餅中,一個熱氣騰騰、香飄四溢的「燒餅夾X」就做好了。帶着麥香的餅子,表面烤得微微發黃,有嚼勁不軟,加上充足的餡料,一口下去,碳水滿滿,快樂加倍!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小紅書@胡桃夾子

當然,炸鍋可一直沒停歇!在山西各地的油炸品類中,「油糕家族」可以說是極為龐大,從北到南品類十分豐富,鄉寧油糕、山陰油糕、大同油糕、孝義油糕、運城油糕等,各地做法不一,做出的樣子和味道也各不相同,泡泡油糕,黍面油糕,紅薯油糕……每一種都能與麵粉完美融合,創造出獨特的口感。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運城文旅

五穀雜糧能變身軟糯香甜的糕、包羅萬象的餅。而貌不驚人的小馬鈴薯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琳琅滿目的「馬鈴薯宴」。打成泥、切成絲、燜成塊;爆炒着、蒸煮着、油炸着;被卷着、被澆着、被拌着……山西人用他們的烹飪技藝,將馬鈴薯的平凡轉化為非凡,讓這枚小小的食物在山西人的碳水生活中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沒有一個馬鈴薯能完整地離開山西!」在山西人的手中變幻莫測,馬鈴薯可以成為丸子形狀的——合楞子;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也可以與肉糊混合後蒸制,變身為既有肉的鮮美,又有馬鈴薯的軟糯的定襄蒸肉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中國黃河電視台

可以壓成碎塊,再起鍋熱油,加蔥爆炒,成為晉北人的最愛——塊壘……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大同日報

還可以蒸熟壓成馬鈴薯泥,再攤成厚餅上鍋蒸熟,晾涼變成呂梁人最愛的街邊小吃——炒「惡」……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中國黃河電視台

這些極具特色的碳水美食,共同拼湊出山西碳水飲食的多元輪廓,生動地詮釋着這片土地深厚的飲食文化……

碳水+碳水!

滿「碳」全席讓山西人吃明白了!

03

如果只吃碳水還不夠,山西人還可以把這些碳水排列組合,變成另一種可能,讓你體驗到碳水+碳水的極致快樂~

比如,你一定吃過餃子,也一定吃過粉條,但你吃過這種餃子和粉條一起煮的扁食冒湯嗎?

餃子和粉條這兩種本來應該各自為營的食物,在山西呂梁人的手中竟然被「迷惑」地組合在了一起。以羊肉、粉條、山藥、餃子等十餘種食材做成,鮮香可口,遠近聞名,吃起來熱辣辣,渾身冒汗,不負「冒」湯之名!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小紅書@Foam

你喝過小米粥,喝過蔬菜粥,也一定吃過麵條,但知道嗎?山西人不但吃純雜糧,還將精米白面中摻入雜糧,平衡營養的同時交融出別樣的境界。

小米粥中加入南瓜、蔬菜、煮麵條最後用炸麻麻花調味便是和子飯,一碗下肚,從胃裡暖到身體,全身冒汗。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山西廣播電視台

比如,陽泉人的心頭好——糊嘟,由玉米面、馬鈴薯、小米和豆角等食材精心烹飪而成。在寒冷的雨天或雪天,一家人圍坐一桌,每一口都是溫暖和滿足。

啥?滿「碳」全席?終於明白山西憑什麼能「稱霸」碳水江湖了…… - 天天要聞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再比如,在太原,早餐店的一碗老豆腐得搭配着油條、麻葉吃才夠香;在臨汾,最好吃的牛肉丸子面里一定得加上一根麻花,才夠入味兒;在運城解州,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粉湯,得就着吸滿湯汁的饃塊,熱乎乎進肚才足夠舒坦……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眷戀大地、依賴大地的山西人眼裡,漫山遍野的小麥、高粱,以及深藏黃土之下的馬鈴薯,都是大自然慷慨的饋贈。他們將小麥粉揉成麵糰,削成薄厚均勻的刀削麵;把樹上的槐花、地下的馬鈴薯與麵粉交織,蒸出別具風味的撥爛子;又或是將高粱磨粉,製作成口感獨特的面魚魚……

普普通通食材,在他們的手中,化作一道道充滿煙火氣的碳水美食。它們雖不奢華,卻在平凡中見真章,在質樸中彰顯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今日話題#

你們還有什麼

滿「碳」全席的吃法推薦呢?

留言區聊聊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2025山西廣播電視台版權所有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綠清竹以品質為基,解鎖盒裝豆腐的健康密碼 - 天天要聞

綠清竹以品質為基,解鎖盒裝豆腐的健康密碼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在食品行業日益追求健康與品質的今天,陝西綠清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憑藉其專註鎖鮮盒裝豆腐的品質,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作為一家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豆製品的企業,綠清竹在原料選擇上嚴格把關,採用中國東北海倫
建議中年男人多吃這3種食物,強壯身體,過好春天 - 天天要聞

建議中年男人多吃這3種食物,強壯身體,過好春天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身體需要調整和補充的時節。尤其是對於中年男人來說,春季氣候變化無常,容易感到疲乏、乏力,甚至免疫力下降,因此更需要通過飲食來強化體質。合理搭配食物,不僅能提供所需的營養,還能幫助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讓男人們在這個充滿
一杯飲品三成冰塊,消費者權益不容「冰」冷對待 | 新京報快評 - 天天要聞

一杯飲品三成冰塊,消費者權益不容「冰」冷對待 | 新京報快評

▲某新茶飲新品因冰塊過量問題遭消費者在社交媒體吐槽。圖/網絡截圖近日,據九派新聞報道,某新茶飲新品因冰塊過量問題遭消費者在社交媒體吐槽。多名網友實測發現,標價23元/杯的奶茶,冰塊佔比高達30%以上,即便選擇「少少冰」,杯內仍被塞入大量冰塊,融化後飲品量不足杯體三分之二,被調侃「三分之一的錢買了空氣和冰」...
陝西白水杜康以精準管控,打造廠商共贏新生態 - 天天要聞

陝西白水杜康以精準管控,打造廠商共贏新生態

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與消費升級並行的當下,品牌如何通過規範市場秩序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作為中國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企業,陝西白水杜康憑藉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創新戰略,近年來持續強化市場管控、優化廠商合作機制,走出了一條「以規範促發展
為何現在的豬肉越來越難吃?是豬變了還是人變了? - 天天要聞

為何現在的豬肉越來越難吃?是豬變了還是人變了?

你有沒有覺得,現在的豬肉怎麼越來越難吃了?感覺以前的豬肉十分美味,如今怎麼就少了點魂兒?是豬肉真的變了,還是我們的口味變了?豬變了過去十幾年,養豬這件事早就不是小農院子里散養幾頭的模樣,而是變成了流水線上的大產業。
五糧液聯合米其林主廚 解鎖白酒破圈新方式 - 天天要聞

五糧液聯合米其林主廚 解鎖白酒破圈新方式

「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的內涵還在提升。在近日舉行的《2025香港澳門米其林指南》發佈典禮中,五糧液攜手韓國米其林二星餐廳主廚金寶美(Kim Bo-mi),將五糧液與日本料理相結合,通過「以酒入菜」的方式進一步破圈,拓寬了中國白酒與世
抖音生活美食季|春日餐飲新機遇,一頓飯帶火一座城 - 天天要聞

抖音生活美食季|春日餐飲新機遇,一頓飯帶火一座城

一碗天水麻辣燙,讓一座甘肅小城,成為2024年新晉頂流城市;一桌江西小炒菜,讓沒進八大菜系的贛菜,從本地走向全國;一道鍋包肉,讓東北在冬天重新衝上熱搜。在「特種兵式旅遊」與City Walk盛行的今天,大眾探索城市的方式除了「看風景」,也要
大風藍色預警! - 天天要聞

大風藍色預警!

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巴彥淖爾市氣象台2025年4月3日8時55分發佈大風藍色預警信號:24小時內臨河區、五原縣、磴口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杭錦後旗將受大風影響,平均風力套區4~5級、北部5~6級西北風,陣風6~9級,西部、北部
上海之旅相冊|Fedir:我在你們社區食堂吃飯 - 天天要聞

上海之旅相冊|Fedir:我在你們社區食堂吃飯

【編者按】2025年3月,中國已經對38個國家實行了單方面免簽,入境短期旅遊持續升溫。與此同時,在上海亦生活着許多外國人,他們有的在此客居一段日子,也有的把這座城市當作了他們的家。對很多外國人來說,上海是他們了解中國的第一站。在新項目《上海之旅相冊》中,澎湃新聞邀請了一些來自世界各地和上海產生交集的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