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主@劉大好 在社交平台發佈了一段「山西婆婆給湖南兒媳做的滿『碳』全席」的視頻。
炸油糕、炒撥爛子、馬鈴薯絲拌粉條、蒸棗饃、南瓜綠豆泥、油炸紅薯丸子、餃子……一道又一道原料千差萬別,烹飪手法豐富多樣的美食,不僅征服了外地兒媳的味蕾,也讓不少網友感到震撼,表示:「開眼了!」「就說我們胖的不冤枉吧!」
是的!如果碳水界有「武林大會」,山西絕對是頭號種子選手。今天,跟着小編走進山西的碳水宇宙,看看它憑什麼「稱霸」碳水江湖?
在山西,千萬別給「面」下定義!
01
在碳水版圖裡,山西有着無可撼動的江湖地位,而面,則是山西碳水文化的「靈魂」所在。一日三餐,無論何時,只要糾結吃什麼,答案大概率是:那就吃麵條吧!
圖源:小紅書@蘸點軟妹醬
可千萬別小看這簡簡單單的「吃麵條」 三個字。在山西,光是確定吃哪種麵條,就夠讓人費一番腦筋。因為,山西麵食的一大特點,就是當你的山西朋友邀請你吃面,你永遠不知道端上來的是什麼造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獨特的地理與氣候條件,造就了山西多元的物產。晉南土壤肥沃,小麥產量頗豐;晉北氣候涼爽,莜麥、蕎麥茁壯成長;晉中與晉東南,則是穀子、玉米、高粱的主產區。豐富的五穀雜糧為山西麵食提供了堅實的原料基礎,而心靈手巧的山西人,秉持對土地的敬畏,又將這些食材巧妙轉化,孕育出一個龐大的「麵食宇宙」。
刀削麵、剔尖、莜麵栲栳栳、燜面、餄餎面、打滷麵、紅面擦尖、沾片子、豆面抿尖、貓耳朵……多樣的種類、豐富的澆頭碼料,碳水滿滿,讓人超滿足!
糕、餅、馬鈴薯……
山西碳水的百種形態
02
山西人對麵食的喜愛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碳水」的精彩可不只是一碗麵條的呈現。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三晉大地,山西人便奏響了碳水的交響曲。麻葉、麻花在熱油中翻滾,「滋滋」 聲此起彼伏,山西人碳水滿滿的一天正式拉開大幕。
圖源:大同日報融媒
緊接着,烤爐里的稷山餅子也相繼出鍋,牛仔骨、雞蛋、麻辣串、涼拌馬鈴薯絲、蘿蔔絲……一股腦放入餅中,一個熱氣騰騰、香飄四溢的「燒餅夾X」就做好了。帶着麥香的餅子,表面烤得微微發黃,有嚼勁不軟,加上充足的餡料,一口下去,碳水滿滿,快樂加倍!
圖源:小紅書@胡桃夾子
當然,炸鍋可一直沒停歇!在山西各地的油炸品類中,「油糕家族」可以說是極為龐大,從北到南品類十分豐富,鄉寧油糕、山陰油糕、大同油糕、孝義油糕、運城油糕等,各地做法不一,做出的樣子和味道也各不相同,泡泡油糕,黍面油糕,紅薯油糕……每一種都能與麵粉完美融合,創造出獨特的口感。
圖源:運城文旅
五穀雜糧能變身軟糯香甜的糕、包羅萬象的餅。而貌不驚人的小馬鈴薯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琳琅滿目的「馬鈴薯宴」。打成泥、切成絲、燜成塊;爆炒着、蒸煮着、油炸着;被卷着、被澆着、被拌着……山西人用他們的烹飪技藝,將馬鈴薯的平凡轉化為非凡,讓這枚小小的食物在山西人的碳水生活中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沒有一個馬鈴薯能完整地離開山西!」在山西人的手中變幻莫測,馬鈴薯可以成為丸子形狀的——合楞子;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也可以與肉糊混合後蒸制,變身為既有肉的鮮美,又有馬鈴薯的軟糯的定襄蒸肉;
圖源:中國黃河電視台
可以壓成碎塊,再起鍋熱油,加蔥爆炒,成為晉北人的最愛——塊壘……
圖源:大同日報
還可以蒸熟壓成馬鈴薯泥,再攤成厚餅上鍋蒸熟,晾涼變成呂梁人最愛的街邊小吃——炒「惡」……
圖源:中國黃河電視台
這些極具特色的碳水美食,共同拼湊出山西碳水飲食的多元輪廓,生動地詮釋着這片土地深厚的飲食文化……
碳水+碳水!
滿「碳」全席讓山西人吃明白了!
03
如果只吃碳水還不夠,山西人還可以把這些碳水排列組合,變成另一種可能,讓你體驗到碳水+碳水的極致快樂~
比如,你一定吃過餃子,也一定吃過粉條,但你吃過這種餃子和粉條一起煮的扁食冒湯嗎?
餃子和粉條這兩種本來應該各自為營的食物,在山西呂梁人的手中竟然被「迷惑」地組合在了一起。以羊肉、粉條、山藥、餃子等十餘種食材做成,鮮香可口,遠近聞名,吃起來熱辣辣,渾身冒汗,不負「冒」湯之名!
圖源:小紅書@Foam
你喝過小米粥,喝過蔬菜粥,也一定吃過麵條,但知道嗎?山西人不但吃純雜糧,還將精米白面中摻入雜糧,平衡營養的同時交融出別樣的境界。
在小米粥中加入南瓜、蔬菜、煮麵條最後用炸麻麻花調味便是和子飯,一碗下肚,從胃裡暖到身體,全身冒汗。
圖源:山西廣播電視台
比如,陽泉人的心頭好——糊嘟,由玉米面、馬鈴薯、小米和豆角等食材精心烹飪而成。在寒冷的雨天或雪天,一家人圍坐一桌,每一口都是溫暖和滿足。
圖源:山西文旅融媒體中心
再比如,在太原,早餐店的一碗老豆腐得搭配着油條、麻葉吃才夠香;在臨汾,最好吃的牛肉丸子面里一定得加上一根麻花,才夠入味兒;在運城解州,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粉湯,得就着吸滿湯汁的饃塊,熱乎乎進肚才足夠舒坦……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眷戀大地、依賴大地的山西人眼裡,漫山遍野的小麥、高粱,以及深藏黃土之下的馬鈴薯,都是大自然慷慨的饋贈。他們將小麥粉揉成麵糰,削成薄厚均勻的刀削麵;把樹上的槐花、地下的馬鈴薯與麵粉交織,蒸出別具風味的撥爛子;又或是將高粱磨粉,製作成口感獨特的面魚魚……
普普通通食材,在他們的手中,化作一道道充滿煙火氣的碳水美食。它們雖不奢華,卻在平凡中見真章,在質樸中彰顯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今日話題#
你們還有什麼
滿「碳」全席的吃法推薦呢?
留言區聊聊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2025山西廣播電視台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