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陳朋沖
昨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承辦的2022數字經濟峰會暨新基建創新發展大會上,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發佈了《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透過《報告》看,全省各地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先發引領、後發快進」的積極態勢。

2021年河南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7萬億元連續六年居全國前十
《報告》顯示,數字經濟成為國民經濟各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較「十三五」初期擴張了1倍多,同比名義增長16.2%,高於GDP名義增速3.4個百分點,佔GDP比重達到39.8%。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數字經濟發展在疫情多點散發、洪澇災害突發、經濟恢複發展等多方面的壓力下,發展韌性與活力依然彰顯,實現了平穩良好開局。

2021年,河南省產業數字化規模突破1.4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5.4%,較上年提升8.5個百分點;佔GDP比重從上年的23%提升至24.8%,占數字經濟比重由上年的83%提升至83.6%,高於全國同期平均水平近2個百分點。
從三次產業滲透率看,2021年,我省三次產業數字經濟滲透率較上年均有提升,分別為5.6%、17.9%、34.5%。
《報告》還提到,河南數字經濟仍有不少待提高的空間。比如從發展增速看,2021年,我省數字經濟增速為14.6%,低於全國平均增速(16.2%)1.6個百分點。從GDP佔比看,2021年,我省數字經濟佔GDP比重為29.6%,與全國平均差距有所縮小,但仍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產業數字化,呈現「兩極引領、多點開花」局面
數字產業化,呈現「競相發展、加速布局」特點
產業數字化主導地位持續鞏固,呈現「兩極引領、多點開花」局面。從區域看,鄭州、洛陽分別超過4000億元、1500億元,引領我省產業數字化發展;其餘地市數字化發展「如火如荼」,南陽、新鄉、許昌產業數字化規模首次突破800億元,新鄉、漯河、三門峽產業數字化佔GDP比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南陽、駐馬店產業數字化節奏明顯加快,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速。區域工業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逐漸縮小,鄭州、三門峽、洛陽等6個市工業數字經濟滲透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較上年數目翻倍。
數字產業化持續提速,呈現「競相發展、加速布局」特點。2021年,我省數字產業化規模突破280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9%,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和電信業增速分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9.3、6.8個百分點。從區域看,第一梯隊鄭州以穩步擴張為主,2021年,全市數字產業化規模近1300億元,佔全省數字產業化比重超過45%;第二梯隊不斷壯大,開封、南陽首次躋身百億陣營,與洛陽、許昌、安陽一同位列第二梯隊,5市佔據全省數字產業化近三成;第三梯隊提速追趕,駐馬店、商丘、漯河增速位居全省前三。
建設智慧地鐵、智慧高速公路
如何做強做優做大河南數字經濟?2022數字經濟峰會暨新基建創新發展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黨委書記宋靈恩提到多項建議。
其中包括,抓好數字基建,夯實發展新底座。強化信息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協同推進5G和千兆光網「雙千兆」網絡建設,擴容提升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等關鍵樞紐設施,統籌布局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計算中心。
加快建設融合基礎設施,推動軌道交通、公路、航空、港口等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建設鄭州地鐵12號線等智慧地鐵、安羅高速等智慧高速公路,完善我省智能充換電網絡,有序推進鄭州、開封、洛陽、新鄉等氫燃料汽車示範城市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環保、水利、健康、城管等領域數字化改造。
加速服務業數字化轉型
圍繞電子信息製造、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興數字產業,以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鯤鵬軟件小鎮、鄭州航空港區智能終端產業園、南陽國家級數字光電產業園、鄭州傳感谷、人工智能科技園、河南省信息安全產業示範基地、河南區塊鏈產業園等重大載體為抓手,培育高端顯示、智能傳感器、安全芯片、工業軟件、安全軟件等產品,集聚一批產業鏈配套企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智能終端、智能傳感器、網絡安全產業集群和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發展高地。
加速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鄭州5G+智慧物流等行業和區域電子商務快遞物流公共服務平台,持續舉辦全球跨境電商大會,建設河南文旅數字中心和旅遊雲集散平台,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打造農業數字化發展典範,構建農業物聯網,大力發展數字田園、智慧養殖、數字種業等高端農業,加快建設南陽中醫藥、信陽毛尖、三門峽蘋果等特色農產品平台,加快推廣農產品「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