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技術日新月異,但帶來的財富不對等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加劇了。
馬太效應的加劇,正在成為一個趨勢,而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2024年,招行銀行交出了一份「增利不增收」的成績單。其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374億元,同比下降0.48%,但歸母凈利潤1483億元,同比增長1.22%。
這份成績單看着很亮眼,但比成績單更亮眼的,還是招商銀行的客戶結構財富分配。
招商銀行的客戶結構,堪稱我國財富分化的一個縮影。
年報顯示,招商銀行其零售客戶總數達2.1億戶,而金葵花及以上客戶(資產50萬元以上)僅523.57萬戶,佔比2.49%,但這些金葵花及以上客戶,卻管理着14.93萬億元的零售客戶總資產,佔全行零售客戶總資產的87.4%。
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招商銀行私人客戶(資產1000萬以上)僅16.91萬戶,佔比不足0.08%,卻貢獻了全行最高凈值資產。
過去二八定律說的是20%的人掌握着80%的財富,但今天招行的年報告訴我們,2%的人,就可以掌握80%的財富。
這一數據揭示了兩大現實。
第一,財富高度集中。金字塔尖的極少數人掌握着絕大多數金融資源,這就導致普通客戶的資產增值能力被稀釋。
第二,馬太效應越來越強。銀行針對高凈值客戶的資源傾斜,也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
細看這份年報可以發現,招商銀行的第一類客戶是普通客戶有2.04億戶,他們占招行總客戶數的97.51%,但他們的戶均資產僅有1.33萬元。
第二類客戶就是金葵花客戶,他們資產50萬以上,一共有523.57萬戶,佔比2.49%,戶均資產高達233.5萬元。
最後一類客戶就是私人銀行客戶,資產1000萬以上,一共有16.91萬戶,佔比0.08%,戶均資產高達2813.38萬元。
然後我們就很容易發現,招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戶,他們管理資產12.2萬億元,2.49%的人,掌握着總資產的87.4%。
而私人銀行客戶,佔比只有萬分之八,卻占招行總資產的31%。
八二定律,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可怕。
更可怕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財富反而是越來越向少數人集中,而不是呈橄欖型收入。
2018年末時,招行零售客戶達1.2億戶,總資產是6.8萬億元。其中私人銀行、金葵花以及普通客戶數量分別為7.29萬戶、236.26萬戶和1.2億戶。
當時的財富分佈金字塔是:塔頂的0.058%客戶佔據着30%的財富,人均2800萬;1.88%的客戶佔據着81%的財富,人均233.1萬元;最底部的98.12%的人佔19%財富,人均1.05萬元。
六年後的今天,變成了塔頂的0.08%客戶佔據着31%財富,戶均資產2813萬元;中間的金葵花客戶2.49%佔據着87.4%的財富;而底部的97%客戶,佔據着13%左右的財富,戶均資產1.33萬元。
從2018年末,到2024年末,六年過去了,我國的財富結構變得更集中了嗎?從招行的「樣本」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六年過去了,最底部的客戶幾乎沒有變化,但他們占的財富從19%降低到不足13%,儘管戶均資產從1.05萬增加到了1.33萬,但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事實上的購買力可能還下降了。
六年前,招行30%的資產掌握在0.06%的客戶手裡,六年後的今天,招行31%的資產掌握在0.08的客戶手裡,但實際上最頂尖的財富變化,也沒有什麼變化。
六年前,1.88%的招行客戶佔據着81%的財富,六年後的今天,2.5%的招行客戶佔據着87%的財富。
這份2億多樣本的報告告訴我們,六年過去,我國財富結構似乎變得更集中了,而普通人的財富總體佔比,也更低了。
報告揭露現實,而現實往往殘忍可怕。
招行的年報簡單粗暴直接,2億多的樣本幾乎可以推測我國居民總體的財富結構真實水平;98%的人戶均資產只有1.33萬元,六年前是這樣,六年後的今天,仍然是這樣。
而那2.5%的人,則掌握着87%的財富;剩下的13%財富,由98%的人瓜分。
但普通人就僅僅只是資產少嗎?顯然不是,他們不僅僅是資產少,特點還在於負債多。
高凈值客戶憑藉資本優勢,可以通過定製化理財、低息借貸等工具實現財富滾雪球式增長,而普通客戶在低利率環境中難以通過儲蓄增值,甚至還要因消費貸款、信用卡分期陷入債務陷阱。
數據顯示,招行信用卡交易額同比下降8.23%,但消費貸款餘額反而逆勢增長31.38%,側面反映了普通居民的借貸依賴。
對銀行而言,調整業務結構,也不斷在將成本轉嫁給低收入群體。2024年招行零售小微貸款餘額增長9.89%,消費貸款增長31.38%,但零售貸款不良率攀升至0.7%,關注貸款率升至0.92%,也預示着未來的風險可能進一步向低收入群體蔓延。
在當前鼓勵消費的大背景下,低收入群體也在「貸款消費」的刺激下,再次淪為消費主義的奴隸。
最終,這些問題一併影響到了宏觀經濟的消費復蘇。
過去我們常說要刺激消費、刺激消費,但從銀行客戶結構來看,98%的人戶均資產1萬多元,幾乎無錢消費,如果算上貸款的話,他們甚至是負債的。
而那2%的人,戶均資產上百萬元,才是真正需要「刺激消費」的群體。
未來的道路,仍然還是需要進行收入結構性的調整,才能夠徹底突破當下的困局。
例如進一步完善資本利得稅、遺產稅等二次分配工具,遏制財富的代際傳遞。
總體來看,招行的年報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宏觀經濟在轉型期的陣痛與矛盾,財富分配的結構性失衡正在侵蝕社會宏觀消費能力。
當2.5%的客戶掌握着87%的資產時,問題事實上已經不言而喻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