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光明網承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20場活動,將於4月27日在廣西南寧舉行。
本場活動將邀請中央民族大學二級教授、中國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研究院院長嚴慶,作題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演講。本場「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活動將採取專家宣講與踐行典範分享相結合的形式舉行,同時邀請廣西民族博物館黨委書記吳偉鑌、六堡茶製作技藝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石濡菲作為踐行典範分享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關事迹。
嚴慶
在內地西藏班工作15年,博士畢業後又執教於中央民族大學,30多年來,嚴慶的工作始終圍繞「民族」二字。「做好民族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走進民族深處。」為此,嚴慶步履不停,足跡遍布全國。2011年,嚴慶帶領學生遠赴西藏、新疆調研31天,總里程近1.4萬公里,深入基層切實開展「觸底」調研,最終形成的調研報告獲得2012年國家民委調研報告一等獎。同時,嚴慶還利用寒暑假數次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對民族團結工作產生了深刻且獨特的認識。在他看來,做民族團結工作要避免直接講「民族」、講「團結」,要將其具化為生活化、日常化的言行關切,將「團結」工作做到各族人民的心坎里。
豐富的調研經歷讓嚴慶在教研和科研中大受裨益。一方面,調研拓寬了他的「教研」之路。除了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民族團結進步議題、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外,嚴慶還多次以實例、故事,為各地各界各領域的黨員幹部及群眾講政策、講團結,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另一方面,調研豐富了他的「科研」成果。近年來,嚴慶獨著、合著、參編學術著作共計11部,主持省級以上課題24項,僅圍繞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發表文章63篇。
吳偉鑌
吳偉鑌,廣西民族博物館黨委書記,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史、地方史及博物館的陳列展覽、文創研發、社會教育等。參加工作以來,他帶領博物館團隊打造「暢享民歌」「民族志影展」等品牌活動,主持、參與策劃的各類固定、臨時陳列展覽近100個,2015年主持策劃「beixnuengx(貝依)——壯族文化展」榮獲第十二屆(2014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精品獎;參與策劃的「百里岩畫,駱越神工一一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陳列」榮獲第十三屆(2015年)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十大精品推介優勝獎;2022年參與策劃的「家和萬事興一一廣西家庭家教家風主題展」入選2022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項目。他曾榮立全區文化系統個人二等功、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個人三等功,榮獲區直文化系統優秀青年崗位能手、區直文化系統優秀共產黨員、自治區直屬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
石濡菲
石濡菲,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黑石山茶廠黨支部書記、研發部主任,全國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全國第十三屆青聯委員,六堡茶製作技藝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中國制茶能手」「全國十佳農民」等稱號。她匠心獨運、守正出新,將六堡茶傳統技藝編輯成教材,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創新發展思路,在非遺茶匠領域中脫穎而出,成為新一代非遺匠人的傑出代表。她以「石濡菲勞模創新工作室」為載體,通過網上直播銷售、雲課堂、遠程教學等方式,推動「六堡茶文化」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實現非遺「破圈」,讓非遺之美融入百姓生活,推動六堡茶的暢銷與傳統文化的傳播。同時,她堅持黨建引領,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培訓班」的形式促進制茶人才的儲備和產業的發展,有效推動六堡茶的產業振興,也帶動了鄉村振興。
歡迎廣大網友觀看
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進入直播頁面
明天(4月27日)9:30
敬請期待!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