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 | 邵建成
編輯 | 程果
「高端化」這個命題一直是中國企業的「硬傷」,各行各業無不為此絞盡腦汁,中間有成功,有失敗,但後者居多。
從服裝、香水、再到汽車等,高端品牌一直被歐洲壟斷,其實在汽車領域,美國也曾寄希望凱迪拉克、林肯能與其一較高下,但卻始終不如德、意、英系車。
究其原因,曾有無數的學者曾去分析探討過,如產品、品牌、文化等等,綜合來看,歸根到底在於對於生活的理解。我相信,去過歐洲的人一定會那裡的環境、生活、事物印象深刻,縱使如今歐洲的經濟已經被中、美、日超越,但終究沒有貴族歷史加身的歐洲講究,背後所象徵的標籤就是差點意思。
如今,中國經濟增長迅速,文化軟實力增長卻沒那麼快,大家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很少會第一時間想到中國。中國經濟增長迅速,文化軟實力增長卻沒那麼快,大家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很少會第一時間想到中國。
要知道,我們還是定位於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做高端品牌,一個字「難」!
這裡有人不禁要問,既然如此之難,為什麼還要做,「薄利多銷」不好么?
針對這個問題,新創視點給大家列一組數據就懂了,法拉利在2019年銷量達到10131輛,而每輛車的運營利潤率高達23.2%,平均利潤大約在8.64萬歐元左右(約66萬元人民幣)。不難發現,基本上越高端的品牌,單車利潤越高。
那麼國產品牌為什麼不適合做高端品牌呢?
以往在消費者的認知里,中國市場是「廉價商品製造基地」,現在大家都默認國產車就應該比合資車便宜。在中國市場,便宜很多時候不是優勢,LOW就是原罪,如果要花20萬買一輛國產車,大部分人不會去看看這輛車怎麼樣,而潛意識認為,為啥不買合資車。
難道國產車「高端化」永無出頭之日?,事實上,不被看好是正常的,當年本田豐田日產三大巨頭,在把謳歌、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真的做出來之前,國外人也是抱着看笑話的心態,如今這三大品牌在核心市場美國算是站穩了,但出了國門依然進不了主流豪車梯隊。
回看國內車企,先行者觀致已被轉賣前途未卜,蔚來汽車高端新能源形象站穩,但經營依然艱難,領克,wey,榮威,傳祺,比亞迪仍在走向高端的路上,長安、廣汽高端化並不被看好。
到底如何真正作出高端品牌呢?
新創視點有三點意見
1、傳統的車主消費溢出
雷克薩斯、謳歌的成功,首先是建立在豐田、本田原有的車主消費力溢出,而原品牌沒有適合的產品可以滿足他們。例如開着20萬凱美瑞的車主對豐田很滿意,想換40萬轎車的時候還想買豐田,但豐田並沒有這個價位的產品,這時候就需要「豪裝版豐田」的雷克薩斯來滿足他們了。
2、產品力過硬
如特斯拉,驚人的高性能和高續航,改變了純電車的定義,影響了整個產業。除此之外,局部產品力突出,如凱迪拉克的動力,沃爾沃的安全,也能佔有一席之地。
3、具備品牌盈利思維
品牌本身就是獨立的產品做品牌就是脫離產品進行獨立思考。品牌不屬於商家,品牌屬於消費者,目前做品牌三個方法:1、賣功能 例如:王老吉、紅牛2、賣情感 例如:腦白金、哈根達斯。3、賣文化、精神 例如:路易威登、耐克
最後,新創視點認為:當下國內一線廠商不缺錢、不缺技術、不缺人,但就是做不出高端品牌,歸根到底還是人,如果我們連自身都沒有弄清楚何為「高端生活」,僅停留在物質層面,那麼如何教育消費者購買所謂的「高端車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