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寶馬:喲,奧迪小老弟,你終於綳不住啦?
4 年前大張旗鼓說要全面電動化的奧迪,最近終於鬆口了。
不久前,現任奧迪 ceo 格諾特·多爾納在接受媒體 autocar 採訪時表示,奧迪內部已經取消了 「內燃機禁令」。今後他們將推出全新的燃油、插混車型,確保未來七到八年的 「靈活性」。
同時,多爾納還把鍋推給了之前的領導層:「都是他們定的,我可沒幹。」
在採訪中,多爾納還透露未來奧迪將主導大眾集團未來所有大型車型的硬件、軟件開發,包括高端的 ssp 純電平台,讓全集團實現軟件定義汽車。
預計首批基於 ssp 平台打造的車型將在 2027 年末或 2028 年上市。
既然 ceo 都表態了,隨後中國奧迪也發表了公開聲明,表達全球市場各異,奧迪會儘可能以 「靈活且穩定的方式提供差異化的產品組合」 ,說人話就是今後啥都要造,走一步看一步。
說實話,奧迪的出爾反爾也不算意外。
除了之前奔馳、寶馬、沃爾沃、福特等等一眾外國車企都在食言之外,奧迪自己其實一直都在放點消息出來試探市場。
首先就是今年 2 月份的時候,他們自己先把賣得差的 q8 e-tron 砍了。
這車大夥可能沒啥印象,因為它 15 年概念車剛出來宣傳最猛的時候還叫 「奧迪 e-tron」。
這可是奧迪的第一輛純電車,為了它,奧迪專門建了布魯塞爾工廠,聲勢浩大。意圖也很明顯,就是看特斯拉成功之後,用來對標特斯拉 model x 的。
但很快奧迪就發現,這造電車,自己真是個新兵蛋子。
比如特斯拉電池包裏面有 16 個模組,而奧迪 e-tron 有 36 個,模組越多,產生的損耗就越大,對能耗的管理要求就越嚴苛。
還有就是冷卻系統,特斯拉採用的是在電池中間走冷卻水道,而奧迪採用的是在電池包下面增加冷卻裝置。
兩相對比之下,奧迪的電池包明顯更厚更重,在增加了能耗的同時,這款電池包只有奧迪的 suv 能用,轎車用不了,大眾/奧迪的平台化優勢根本無法發揮。
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電機、空懸等等的設計奧迪都得重新針對電車進行適配,費時費力還不討好。
最終,奧迪 e-tron(q8 e-tron)的續航只有 400 多公里(wltp標準),百公里能耗 26kwh(比model x 高 3 度以上)。
加上和 model x 不相上下的售價(75795 萬美元),q8 e-tron 自上市的熱度過去之後,銷量一直都不溫不火,現在終於是要停產了。
而奧迪電動化的昏招還不止於此。先前奧迪奇奇怪怪的單雙數奇葩命名方法也是電動化在作怪。
23 年的時候,當時奧迪的管理層為了區分電車與油車,宣布雙數系列代表電車,單數代表油車,意思是經典的 a4l、a6l 等車將會變成 a5l、a7l,a4、a6 的名字將在後面加上 e-tron 給電車用 。。。
然後熟悉汽車的小夥伴就知道,奧迪以前單數的車型基本都是 sportback 溜背車型,純進口價格更高。實用性相比三廂的版本反而略有下降,主打一個個性化。
2025款 a5 sportback
2025 款 a4
然後問題就出現了,在那段時間裏 a5 和 a5l(原a4)同台銷售,經銷商和顧客都一臉懵逼,本來奧迪的配置就多,頓時眼花繚亂,一線的壓力陡增。
但你說這一波改名對奧迪梳理整個產品陣列有什麼幫助嗎?銷量數據是現實的,折騰換名字,推出 q2、4、6 e-tron,反而怠慢了原本的燃油基本盤。
2024 年,奧迪全球銷量為 167.12 萬,下滑 11.8%,電動車銷量為 16.4 萬輛,下滑了 8%。
在這一片慘淡的數據中,反倒是硬跟德國總部 battle,保住了燃油 a6 名字的一汽奧迪逆勢上揚,a6l 全年賣了 17.7 萬輛,打破了豪華中大型轎車的年銷量記錄。
既然燃油市場還有着不小的潛力,奧迪現在也是醒過來了,該搞燃油車搞燃油車,純電這個沒啥優勢的東西就先陪跑,急不來。
剛剛開始預售的全新奧迪 a5l 就可以看見奧迪的改變。
上汽奧迪 a5l sportback
一汽奧迪 a5l
以前躺着賺錢,現在電車隨隨便便零百都能 5 秒內,沒時間給它再擠牙膏了。
這次奧迪 a5l 換裝了第五代的 ea888,把自家保時捷那個 vgt 可變幾何截面渦輪增壓器拿了過來,再加大缸內直噴的壓力(500bar),用一系列操作提高汽油的燃燒效率。
雖然變化不大,但終於是把馬力提升了點,油耗也降了一丟丟(馬力增加了 14 匹,百公里油耗下降 0.5l)。
電氣化發展緩慢,奧迪也是一邊向特斯拉學習,另一邊直接找上了華子。
a5l 全新的 ppc 平台,採用了 48v 的低壓架構,搭上華為的 idvp(汽車數字平台),讓 a5l 能夠用上激光雷達,搭載華為智駕。
打個比方就是,以前的老舊燃油車用的 3g 網絡,無法同時帶動車上的攝像頭、雷達等大型電器,更別提精準的控制車輪、空懸、電機輸出來實現智駕的效果了。
現在如果奧迪沒有誇大的話,a5l 相當於實現了油車的融合計算與精準控制,與電車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
再加上油車天生的低底盤、輕車重優勢,油車與電車將真的成為消費者喜好上的差異,而不再是代際關係。
具體開起來如何,華子在裏面出了多少力,等下半年正式上市之後我們就知道了。
至於純電路線,奧迪和母公司大眾集團的則是默默的補發育。
相關的消息很少,但每個動作又很大,什麼和上汽聯合開發新品牌 「audi」;大眾入股小鵬,與小鵬共同研發 cea 電子電氣架構;大眾旗下智駕公司 cariad 出資 24 億歐元與地平線組建合資公司。。。
從三電到架構,奧迪和大眾明擺着開始廣撒網,就像開頭 ceo 多爾納說的直接騎牆,主打一個靈活。
這樣看來的話,當它們背靠海外市場不停的輸血打持久戰, 「兩條腿走路」 的他們未來到底是怯戰蜥蜴還是隱忍龍王,一切都得交給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