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2025年07月02日21:22:06 汽車 1673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現在的汽車市場,變化越來越快了。

一方面,新技術、新平台層出不窮;

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也早就不再只是「能跑、能裝」那麼簡單…

但問題是——很多人買車時,思路還停留在五年前:

覺得這個品牌靠譜、那款車口碑不錯,那再買一台,肯定穩妥。

可現實往往打臉:

不少「曾經的熱門車型」,放在今天,早就失去了性價比,甚至成了坑。

尤其是下面這3種車——放在2025年來看,真的是既貴又不好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01 油電混動車。

說到這種車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省油、省心、穩定」。

這在以前確實沒錯。

尤其是在5年前,充電樁稀缺、純電車技術也不成熟,油電混動算得上是當時的「最優解」:

不用充電,油耗又低,很多人圖的就是個安心。

但問題是,現在已經是2025年了。

再回過頭看這類車,它們早已變得不上不下、可替代性極強,甚至有些雞肋。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一方面,它既不能上綠牌,購置稅照交,高峰限行照樣限制;

另一方面,油混車最核心的賣點「省錢」,如今在新能源車面前,也完全站不住腳。

比如同樣是城市通勤,插混車型可以靠純電出行,每公里成本不到一毛錢;

而油電混動車卻無法純電行駛,油耗還在4.5L左右徘徊。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至於在駕駛層面,這種差距就更明顯了。

新能源車沒有變速箱,踩下去動力說來就來,開起來非常順滑;

而混動車再怎麼調校,本質還是油車,頓挫感、噪音感總是繞不開。

有位換過車的網友形容特別貼切:

「電車像在滑翔,油混就像半拉着手剎在跑,跑得動,但你不想多跑。」

所以現在再去選車,如果你還在把油電混動當成「完美方案」,其實已經落伍了。

花了新能源的錢,過的卻還是「不省錢、不便宜、體驗差」的日子——這筆賬,並不划算。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02 緊湊燃油 suv

關於這種車,如果放在10年前,你手握15到20萬預算,想去買,我絕對舉雙手贊同 。

因為那時候,它們空間夠用、通過性好、油耗也低,價格還實在,是實打實的「家庭剛需車」。

但現在還值得買嗎?可能沒那麼理想。

倒不是說這些車質量變差了,而是放在今天,你花同樣的錢,買到的卻是脫節的體驗。

拿配置來說:

十幾萬的車還在用織物座椅、手動調節,車機反應慢得像老年機,連倒車影像都不是標配——

你很難相信,這居然是2025年新車應有的水平。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動力就更別提了——

2.0L+CVT還在撐門面,一腳油門下去,發動機吼得厲害,車卻挪得慢,開着真心沒勁。

油耗也不低,市區跑下來,8-9個油輕輕鬆鬆,和你記憶里的「合資省油神話」完全對不上。

而這時候你再看國產新能源SUV:

15萬出頭,空間更大、動力更強、車機更智能——

連座椅通風加熱、L2輔助駕駛都直接標配,整體體驗可以說是降維打擊。

可以說,現在再買這些合資緊湊SUV,就像你拿2025年的預算,去買2015年的產品,除了標誌上的LOGO,幾乎沒有時代感。

說難聽點就是:你不是在買車,是在給車企「繳納懷舊稅」。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03 油改電車型

可能不少人,還不太了解這個概念。

簡單來說,所謂「油改電」,就是原本是油車的平台、架構和底盤,後來被硬生生改成了新能源車。

聽上去沒什麼問題,甚至有人覺得:「這不是挺好嗎?成熟平台加電驅,穩中求進。」

但問題就出在這個「改」字上——

它不是從零開始為電動車而生的,而是在現有結構上「強行塞電池、安電機」。

結果就是,很多地方都不夠自然,甚至有點尷尬。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比如空間布局,本來為油箱設計的結構,換成電池后座椅變高、後備廂變淺,坐着彆扭、裝不下東西;

再比如整車重量和底盤調校不匹配,導致續航虛標、掉電快、駕駛發飄;

更別提電控效率和熱管理系統,完全跟不上正經純電平台的節奏。

用一句比較直觀的話來說:你花的是電車的錢,開的是「模擬電車」的體驗。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一位試駕過某合資「油改電SUV」的朋友就吐槽說:

「就像你去吃麻辣香鍋,結果吃出一口火鍋底料的味兒……哪哪都差點意思。」

更關鍵的是,二手市場還不吃這一套,買回來用着憋屈,轉手又虧慘。

所以現在買電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別碰「偽電車」。

否則省下的不是錢,而是技術、體驗和你的耐心。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特斯拉公布Q2車輛交付量下降14%,但高於市場預期 - 天天要聞

特斯拉公布Q2車輛交付量下降14%,但高於市場預期

特斯拉公布第二季度交付約 38.4122 萬輛汽車,同比下降 14%,為連續第二個季度同比下滑。由於這一數據好於一些分析師的預期,其股價上漲近 5%。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去年同期交付 44.3956 萬輛,生產 41.0831 萬輛。關鍵數據如下:2025 年第二季度總交付量:384,122 輛;2025 年第二季度總產量:410,244 輛。根據 FactS
想買車別錯過長安啟源A07,空間、配置、動力均表現出色 - 天天要聞

想買車別錯過長安啟源A07,空間、配置、動力均表現出色

過去國產車一直給人以技術不行只會純堆配置的印象,在一代代中國汽車工匠的努力下,不但在質量、性價比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長安啟源A07 ( 參數 | 詢價 | 圖片 ) 的後期用車成本是它的潛在消費者比較關注的點。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現在的汽車市場,變化越來越快了。一方面,新技術、新平台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也早就不再只是「能跑、能裝」那麼簡單…但問題是——很多人買車時,思路還停留在五年前:覺得這個品牌靠譜、那款車口碑不錯,那再買一台,肯定
全新萬事得CX-5預告,2.5L插混,銷量能翻番嗎? - 天天要聞

全新萬事得CX-5預告,2.5L插混,銷量能翻番嗎?

今年3月萬事得6官宣全球停產,23年的銷售時間永遠停止,與此同時,萬事得3昂克賽拉還可以承擔銷量重任,儘管長安萬事得積極的電氣化升級,萬事得EZ-6的訂單數據不錯,但最近時間,萬事得CX-5才是銷量支柱。萬事得CX-5的銷量雖然只有兩三千台
福特美國電池工廠用寧德時代技術遭質疑,福特稱合法且必要 - 天天要聞

福特美國電池工廠用寧德時代技術遭質疑,福特稱合法且必要

IT之家 7 月 2 日消息,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福特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 藍橢圓電池公園(BlueOval Battery Park Michigan)自開工建設以來便受到來自美國方面的質疑,一方面,當地居民擔心該項目會對社區環境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部分美國立法者則對福特計劃在此使用中國寧德時代(CATL)授權的磷酸鐵鋰(LFP)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