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的完結篇,主要講述的是男主張無忌練成神功、闖蕩江湖的精彩故事。
不可否認,《倚天屠龍記》又是一部經典武俠巨作,不僅張無忌的奇遇、艷遇讓讀者們嘖嘖稱奇,就連張翠山邂逅殷素素、流落冰火島的劇情同樣引人入勝,讓人嘆為觀止。
不過對於一些資深武俠迷來說,《倚天屠龍記》固然妙趣橫生,但卻有些美中不足,即金庸並沒有在書中提及《神鵰俠侶》的男主楊過。

楊過走下華山之後去了哪裡?為何會在倚天時代銷聲匿跡?
一、後世江湖
在《倚天屠龍記》的原著里,金庸是這麼寫的,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郭公破虜青年殉國,沒有傳人,是以刀劍中的秘密,只本派郭祖師傳了下來。
可見楊過走下華山之後,只過了數年,襄陽城再次爆發了戰事。此時的忽必烈率領十萬鐵騎包圍了襄陽城,郭靖帶着妻兒家眷奮力守城,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唯有郭襄因為追尋神鵰大俠楊過遠在千里之外的西川,這才逃過一劫。因此讀者們會在《倚天屠龍記》的開篇里看到,金庸以19歲的郭襄作為第一視角,講述了她如何追尋楊過、如何邂逅張三丰的傳奇之旅。
可以預見的是,只要金庸繼續寫下去,他完全可以藉著19歲的郭襄逐漸讓楊過露臉。
可金庸並沒有這麼做,他在原著的第三回里就將郭襄匆匆寫死。至此,整個江湖被金庸跳過了近百年的時間,直接來到了動蕩不安的元朝末年。
金庸為何不讓楊過露臉?否則金庸將楊過的後續故事鋪開來寫,這一部《神鵰俠侶後傳》必是蕩氣迴腸,能成就一部頗有史詩感的《射鵰四部曲》。

二、本可以承上啟下的神鵰大俠
莫非楊過走下華山之後遭遇了不測,他的意外身亡這才讓郭襄追尋了24年未果?
可如果是這樣,該如何解釋屠獅大會上飄然而至的黃衫女?
是呀,黃衫女臉色蒼白,她說了一句「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加之史紅石稱呼黃衫女為「楊姐姐」,因此黃衫女定是楊過的後人。
既然黃衫女是楊過的後人,那就證明楊過走下華山之後還活了很久。
但該如何解釋楊過尚在人間,卻對郭襄的追尋、郭靖戰死等大事件不聞不問?
的確,以楊過那狂傲又偏激的性格來看,他是絕對不會失信於人。原來楊過在離開華山的時候,曾親口對郭襄說道:「小妹子,你好生保重,你如有何為難之事,雖無金針,仍可來要我為你辦到。」

等於說,楊過以前贈以三枚金針,答允郭襄辦三件事,此時不贈金針,等於說不論多少難事,一概皆允,全不推辭。
加上楊過和郭家淵源頗深,因此郭襄的苦苦追尋以及郭靖戰死襄陽城這兩件事若讓楊過知曉會如何?必是重出江湖,一來讓郭襄解相思之苦,二來替郭靖報仇雪恨。
但該如何解釋楊過在中原突然銷聲匿跡這件事?
一種解讀之法非常有趣,你且看一看楊過走下華山之後改名換姓成了誰?
三、改名換姓,成了一代魔頭
根據《倚天屠龍記》的設定來看,明教並非倚天時代的「專屬」,而是自唐朝就進入中原。
由於明教吸納了諸多歪魔邪道,又頻頻與六大門派大打出手,因此被江湖中人視為魔教。
可當陽頂天成為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之時,他卻接過了驅逐韃虜、還我山河的旗幟,還嚴詞拒絕了波斯總教「降元」的命令,非要與蒙古韃子周旋到底。
直到張無忌誤入明教密室,得了陽頂天的遺書,讀者們才恍然大悟一件事,即:陽頂天家國大義的情懷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傳承於上一任魔教教主,此人正是明教第三十二代教主衣教主!

書中是這麼寫的,陽頂天道:三十二代衣教主遺命,令余修習乾坤大挪移神功有成之後,率眾前赴波斯總教,設法迎回聖火令。本教雖發源於波斯,然在中華生根,開枝散葉,已數百年於茲。今韃子占我中土,本教誓與周旋到底,決不可遵波斯總教無理命令,而奉蒙古元人為主。聖火令若重入我手,我中華明教即可與波斯總教分庭抗禮也。張無忌心想:『原來明教的總教在波斯國。這衣教主和陽教主不肯奉總教之命而降順元朝,實是極有血性骨氣的好漢子。』
原來並非是陽頂天懷有雄心壯志,而是他傳承了衣教主的遺命,這才拒絕了波斯總教的命令,一心要將蒙古人趕出中原。
既是如此,衣教主為何要這麼做,他不是魔教教主么?如果將衣教主視為混入魔教的楊過,一切不是解釋得通了?

在聽聞郭靖戰死的噩耗時,楊過心神大震,他本想立即奔赴襄陽城血戰,卻忽地一想:蒙古韃子兵強馬壯,自己武功雖高,但終究只是一副血肉之軀,如何抵擋得住忽必烈的千軍萬馬?若強行闖入襄陽城,無疑是飛蛾撲火。倒不如率領一群有志之士抱團取暖,待蒙古韃子勢微時猛然發動奇襲。
於是楊過為了掩人耳目以一個「衣某某」之名加入了明教,憑藉卓絕的武功和聰慧的頭腦,很快就成了明教的第三十二代教主。
這樣一來,郭襄為何找不到楊過,楊過為何銷聲匿跡等謎團都能迎刃而解了。
各位大俠,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