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鍵圈臀部用戶
說實話,松下 GX9 這台相機,我已經反覆關注過好幾次了。最早是兩年前剛入坑攝影那陣子,當時手裡預算不多,在 GX85 和 GX9 之間猶豫了很久,最後還是買了更便宜的 GX85。當時 GX85 的價格大概在 2000 出頭,而 GX9 二手行情大概要貴上四五百。但就這麼一台“進階款”,我始終對它念念不忘,直到最近又在閑魚把它收了回來,算是補上了當初的小遺憾。更離譜的是,這一台七八年前的老機器,因為炒作,現在身價暴漲。。(銀色版本溢價更離譜,甚至有不少黃牛說是平民版X100VI,不過我覺得顏色不值得那個溢價,所以還是收黑色)
️定位:入門進階的 M43 旁軸風寶藏機型
GX9 是松下在 2018 年發布的無反微單,相對於它的前輩 GX7、GX85,GX9 更多地延續了“便攜 + 實用”的設計理念,也是在那個年代少有的旁軸造型機身。別看它歸類為“入門”,但從外觀、操作邏輯到實際成像能力,它在今天依然稱得上一句“小鋼炮”。
事實上,GX9 的海外型號原名是 GX7 Mark III(佳能暈了要),只是引入中國後換了個名字叫 GX9。它屬於松下 Micro Four Thirds(哈哈哈,裝一下,實際上就是:M43)系統,搭配 M43 卡口鏡頭群,不僅選擇多,而且價格普遍實惠,這也是很多人推薦它給新手入門的原因。
外觀與操控:復古旁軸造型 + 高度自定義
別的不說,光是這台機子的外形就足以讓人心動——尤其是銀色款,搭配翻折取景器,儼然一副旁軸機身的模樣。復古感滿滿,拿在街上拍照時回頭率甚至不輸富士 X-E 系列。
儘管我沒有銀色,但是還是不得不承認銀色顏值很高:
✨ 亮點配置
整機重量約四五百克,別看它是塑料殼子,但緊湊度和結構設計毫不敷衍,手感也很紮實,不會有“廉價感”。
️傳感器與畫質表現:2000 萬像素夠用、五軸防抖加持
GX9 採用一枚 2000 萬像素的 M43傳感器(無 AA 濾鏡),相比 GX85 的 1600 萬像素傳感器有了明顯提升。雖然在畫幅大小上不如 APS-C 或全畫幅,但得益於松下強大的圖像算法和五軸機身防抖,GX9 實際畫質表現仍然非常能打。
在良好光線條件下,無論是街拍、人像還是靜物,細節解析都十分細膩。暗光下配合大光圈鏡頭,也完全可用。
✨ 建議搭配:松下 15mm f/1.7、25mm f/1.7 或奧巴 45mm f/1.8
值得一提的是,GX9 內建色彩調校功能豐富,還可手動調節陰影/高光/色調曲線,配合松下獨有的“L.Classic Neo”膠片模擬模式,直出效果極具膠片味,簡直是 CCD愛好者的理想機型。
視頻性能:小機身也有大能耐
雖然定位是入門,但 GX9 的視頻能力絕不雞肋:
續航與細節設計:小容量但續航不俗
GX9 的電池容量約為 1000mAh,確實不算大,但 M43 系統整體功耗低,一塊電池輕鬆拍攝 200~300 張沒有太大壓力。如果你用得多,建議多備兩塊電池。
不過,它有兩個小缺點也值得一提:
- 充電接口為 Micro USB ——略顯落伍,不支持 USB-C。
- 卡槽與電池共用艙口,設計上略顯緊湊。
但這些缺點也都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是定位入門級,重點是核心體驗沒縮水。
二手行情與購買建議
目前來看,GX9 的二手行情在 3000 元以內的算是比較合理(成色好的銀色機身可能略貴)。由於熱度回暖,現在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建議值友:
- 入手價最好 控制在 3000 元以內;
- 配套鏡頭建議選擇輕便定焦,如松下 20mm f/1.7、25mm f/1.7、奧林巴斯 17mm f/1.8;
- 套機鏡頭若為 12-32mm 或 25mm,性價比也不錯。
總結:這可能是最值得入手的 M43 入門機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是我對 GX9 的評價。它可能不是性能最強的,也不是最便宜的,但它的綜合體驗真的非常“香”
✅ 便攜、輕巧
✅ 操控邏輯專業、可自定義程度高
✅ 畫質、視頻表現優秀
✅ 復古外觀與翻折 EVF 令人上頭
這是一台不折不扣的生活記錄好伴侶,也是一台攝影愛好者可以一直留在包里的隨身機。它承載的是那個時代廠商的用心設計(近兩年,即便是以往實誠的松下,也開始學fuji搞飢餓營銷了,實在是無語),也給了今天還想認真拍照的人一份溫柔的回應。
如果你預算有限,但又想擁有一台質感出色、可玩性強的微單,那麼 GX9,真的可以閉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