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為颱風錯過的天文氣象地震科普之旅,這個春天安排上啦! - 天天要聞 科學

去年因為颱風錯過的天文氣象地震科普之旅,這個春天安排上啦!

每次一推出就秒殺完名額的徐家匯-佘山“‘向光而行 海派尋源’市民修身巴士”探源之旅,去年8月的計劃因為颱風“泡湯”,讓許多市民大呼遺憾。春暖花開的日子,這趟天文氣象地震科普之旅又安排上啦!上周末,同樣是秒殺到名額的親子家庭們坐上巴士,從徐家匯源出發,最終到達佘山,一一打卡徐家匯觀象台(上海氣象博物館)...
全球首展!航天迷必看的“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在國博開幕 - 天天要聞 科學

全球首展!航天迷必看的“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在國博開幕

今天起,由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的“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展覽在全球首次對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樣品,上百件珍貴實物與圖文史料首度集體亮相。展覽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為主線,圍繞工程歷史背景、研製歷程、主要成就、未來任務等,以實...
14秒生死戰!奧特曼逆轉擊穿怪獸,數據分解特效封神 - 天天要聞 科學

14秒生死戰!奧特曼逆轉擊穿怪獸,數據分解特效封神

深夜,巨型章魚怪獸"深海吞噬者"突然出現在濱海城市,觸手掀翻橋樑與建築,市民驚慌逃竄。鹹蛋超人研究所的實習生小海發現實驗室警報閃爍,抓起裝有鹹蛋超人軟膠人偶的金屬箱沖向天台。小海打開金屬箱啟動能量裝置,鹹蛋超人軟膠人偶雙眼亮起金光。
祝賀!北大兩項成果入選! - 天天要聞 科學

祝賀!北大兩項成果入選!

剛剛閉幕的2025中關村論壇集中發布了19項重磅成果北京大學有兩項成果入選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團隊首創“晶格傳質-界面生長”晶體製備新範式極大提高了晶體結構的可控性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志博團隊開創了放射性藥物共價技術引領腫瘤診療新變革
中國氣象局:預計4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過程有5-6次,強度略偏強 - 天天要聞 科學

中國氣象局:預計4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過程有5-6次,強度略偏強

4月1日,中國氣象局舉行4月新聞發布會。前段時間,北方多地出現沙塵天氣。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預計4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過程有5-6次,強度略偏強。具體來說,賈小龍表示,北方地區沙塵天氣日數為2.5-3天,較常年同期(2.5天)略偏多,其中東北地區(常年1.6天)、華北(常年1.1天)偏多1-2天。賈小...
首場陝西——2025年極地知識進校園活動開講啦 - 天天要聞 科學

首場陝西——2025年極地知識進校園活動開講啦

4月1日,以“認識極地、保護極地、利用極地——探索自然奧秘、勇攀科學高峰”為主題的極地知識進校園活動走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科普講座、連線南極、現場互動……極地工作者帶領師生,開啟了一場與極地的跨時空對話。活動現場,與會者首先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南極秦嶺站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重要賀信精神,觀看了中國極地...
太性感了!中國蟲子愛好者越來越多了 - 天天要聞 科學

太性感了!中國蟲子愛好者越來越多了

“媽媽,今年暑假我想去山裡抓蟲子!”“傻孩子,蟲子有啥可抓的?媽媽帶你去三亞海邊度假。”“我不,我們班同學好幾個都和老師一起出去抓蟲子,抓的大甲蟲可帥了。”以上對話可能暫時還沒有辦法引起大家的共鳴,甚至讓大家感到莫名其妙,因為沒有人會大老遠
DEAI 2025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國際學術會議在廣東舉辦 - 天天要聞 科學

DEAI 2025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國際學術會議在廣東舉辦

3月29日—30日,DEAI 2025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國際學術會議(以下簡稱“DEAI 2025”)在東莞和惠州成功舉辦。本次大會首次雙城聯動,主會場設在廣東科技學院松山湖校區,分會場設在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東校區,以“賦能未來: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為主題,通過主旨報告、優秀論文口頭彙報、海報展...
玻璃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存多久?為什麼? - 天天要聞 科學

玻璃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存多久?為什麼?

在人類的生活中,玻璃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材料。它的身影無處不在,從我們居住的房屋窗戶,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器皿,都能看到玻璃的存在。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其發展歷程充滿了曲折與獨特早在五千多年前,簡單的玻璃珠就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