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款猴痘疫苗臨床研究開始招募受試者。
4月8日,“上海生物”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近期,由中國生物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自主研發的MVA株猴痘減毒活疫苗在河南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開展Ⅰ期臨床試驗。該研究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通知書,現計劃在鄭州市範圍內招募120名18歲及以上志願者參加試驗,其中健康人60人,男男性行為者和HIV感染者各30人。

由中國生物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自主研發的MVA株猴痘減毒活疫苗 “上海生物”微信公眾號 圖
招募條件中提及,要求入組當天體溫
據此前報道,上述猴痘疫苗於2024年9月9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簽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是我國首款獲批臨床的猴痘疫苗。
公開資料顯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人獸共患病,人與人之間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也可通過飛沫、呼吸道分泌物、接觸被感染者污染的用品等方式傳播,還可通過母嬰傳播、性傳播。在1-5天的前驅期內,感染者可能會出現發燒、寒戰、不適、頭痛、背痛、喉嚨痛、呼吸急促和淋巴結腫大。
猴痘的臨床特徵與天花相似,但癥狀較輕,死亡率較低(1%-10%),且存在淋巴結腫大。前驅期後,出現進行性斑丘疹,直徑為0.2厘米-1厘米。病變始於口咽和軀體部位,並在手掌和腳底的累及下擴散到四肢。皮損在2-4周內從斑疹發展到丘疹、水皰、膿皰,然後結痂、脫屑並最終脫落。在某些情況下,病變會導致色素沉着的疤痕,且存在肺炎、腦炎、角膜炎和繼發性細菌感染等併發症。
世界衛生組織曾於2022年8月發布猴痘疫苗臨時使用指南,推薦接種對象主要為猴痘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及暴露於猴痘的高風險群體,包括:男男性行為者或有多個性伴侶的個人;有猴痘病毒暴露風險的醫務人員、研究人員、進行猴痘診斷檢測的實驗室人員、疫情應對小組成員等。目前,我國尚無猴痘疫苗上市。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陳斯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