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的文化表徵

2025年04月08日06:20:14 科學 1471

閻 安

新質生產力的文化表徵 - 天天要聞

圖為李子柒短視頻《雕漆隱花》截圖。 資料圖片

在新技術革命和時代變遷背景下,文藝與生活、作者與讀者的界限逐漸模糊,形成了一種生活即文藝、文藝即生活,人人都是創作者、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新大眾文藝生態。新大眾文藝之新,是創作主體之新、傳播載體之新,也是技術驅動之新、媒體融合之新,更是社會的高度發展和現代化變遷之新。

目前圍繞新大眾文藝的探討,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傳統文藝工作者和新興創作者的身份問題;文藝作品創作傳播的主體轉換問題;新的文藝類型和文化業態問題;ai對文藝創作者專業能力的衝擊問題。但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同樣值得探討,“新大眾文藝與新質生產力的關係”就是其中之一。

通過對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進行分析和研究,不難發現,這些作品要麼體現了當時最深刻的思想觀念,要麼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製作水平,要麼針對當時最突出的社會焦點進行表現和回應。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往往都是先進觀念、先進技術、先進手段的結合。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文藝活動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能力限制,生產規模和傳播範圍都不夠,市場淬鍊不夠,創作潮流也漸漸從關注社會話題變成個體化的心靈問題,呈現圈子化、封閉化的趨勢。

當下,新大眾文藝的興起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文藝藉著新質生產力的東風,重新回到時代生活現場,重新接受社會大眾檢驗。尤其是經由規模空前、水平空前、熱情空前的人民大眾創造,新大眾文藝能夠呈現當下最前沿的科技成就、討論最新潮的文化現象、回應最熱門的現實議題,再次實現先進觀念與先進手段的結合,從而更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為社會進步貢獻文藝力量。

(作者為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延河》雜誌社社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8日 20 版)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種下小小“太空種子” 激起大大“航天夢” - 天天要聞

種下小小“太空種子” 激起大大“航天夢”

【來源:寧波市教育局_教育新聞】同學們學習關於“太空種子”的知識。4月3日下午,餘姚市馬渚鎮中心小學“青葵園”勞動實踐基地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播種活動。孩子們小心翼翼地翻土、澆灌,是什麼讓他們滿懷期待?
可可西里現狀:保護站能打視頻電話,藏羚羊恢復到7萬多隻 - 天天要聞

可可西里現狀:保護站能打視頻電話,藏羚羊恢復到7萬多隻

‍‍‍‌‍‍‌可可西里,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極寒、缺氧、廣袤的無人區孕育着獨特的生命奇蹟。近些年,可可西里管護基礎設施、監測體系不斷完善,巡山隊員的足跡與數字“天眼”交織,守護着這片高原凈土。
滇中引水工程最大直徑單護盾岩石掘進機下線 - 天天要聞

滇中引水工程最大直徑單護盾岩石掘進機下線

2025年4月8日,西南地區最大直徑單護盾岩石掘進機(TBM)“福和號”在四川德陽順利下線。該設備將用於雲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大理I段香爐山隧洞6#施工支洞施工建設,為儘早解決滇中地區城鎮生產生活用水困難,改善區內河道和湖泊生態及水環境創造有利條件。據了解,“福和號”TBM是目前滇中引水工程中運用的最大直徑單護盾,設...
新質生產力的文化表徵 - 天天要聞

新質生產力的文化表徵

閻 安 圖為李子柒短視頻《雕漆隱花》截圖。 資料圖片 在新技術革命和時代變遷背景下,文藝與生活、作者與讀者的界限逐漸模糊,形成了一種生活即文藝、文藝即生活,人人都是創作者、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新大眾文藝生態。新大眾文藝之新,是創作主體之新、傳播載體之新,也是技術驅動之新、媒體融合之新,更是社會的高度發展和現...
如何科學吹牛? - 天天要聞

如何科學吹牛?

如果只是把牛吹涼,那可能得從正面吹。2001年,科學家在《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發表了這個研究[1]。研究的第一步是造一頭牛——當然不是真牛,是電腦里的數字牛。身材數據很標準:長2.15米,從鼻子到屁股;寬0.75米,肚子最寬的地方;高1.3米,從地面到背部,或者1.5米到頭頂。不過為了省事,他們把牛尾巴、牛毛這...
范代娣,任西北大學副校長 - 天天要聞

范代娣,任西北大學副校長

據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消息,省政府2025年4月1日決定,任命范代娣為西北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公開資料顯示,范代娣,女,陝西蒲城人,1966年1月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