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憂心忡忡地問,在動脈里發現了斑塊,要如何做可以逆轉,難道只有吃藥一種途徑嗎,如果吃了葯是不是就一輩子不能停了?
華子告訴他,首先不要對動脈斑塊過於焦慮,這是一種衰老的自然現象,隨着年齡老化,幾乎每個人都會發生;其次通過生活干預和使用藥物,都有可能使斑塊逆轉,關鍵在於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控制。
一、與衰老相關的動脈斑塊
當動脈內膜出現損傷時,血液中的LDL-C就容易進入血管內膜,被巨噬細胞吞噬,轉化為泡沫細胞沉積在其中,最終會形成脂質斑塊核心,進展成斑塊。
頸動脈長期被血流沖刷,容易出現機械性損傷,隨着衰老,發生斑塊的概率會逐漸變大。在四五十歲的人群中,大約有一半人會出現斑塊;而在七八十歲的人群中,幾乎都會出現斑塊。在正常情況下,斑塊的進展速度很慢,不必過於擔心。
但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肥胖、遺傳等因素會加速斑塊的進展,就會增加心梗、腦梗等疾病的發生率,需要小心提防。
二、動脈斑塊的危險性與逆轉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正常進展速度並不快,從發現斑塊後,往往需要幾十年才會造成明顯的血管狹窄,可能已經超過了預期壽命,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在諸多危險因素的作用下,斑塊會加速進展,還有可能破潰引起血栓,就會造成心梗、腦梗等急性心腦血管疾病。
在彩超檢查時,強回聲、等回聲代表的是“硬斑塊”,破潰風險低,安全性較高;低回聲、混合回聲代表的是“軟斑塊”,相對破潰風險高,安全性較低。
斑塊脂質核心的泡沫細胞,一旦形成,幾乎就無法完全消除,但是人們研究發現,只要降低LDL-C水平,就有可能使斑塊的密度增加,體積縮小,實現部分逆轉。
三、動脈斑塊實現逆轉的關鍵
少數人沒有服用藥物,只通過生活干預(飲食控制、加強運動等),使LDL-C降低,就會產生斑塊逆轉的作用,使動脈的狹窄程度減輕。但是生活干預對LDL-C水平影響較小(降幅最多約30%),大多數人仍然需要服用藥物才能產生明顯的效果。
他汀類藥物被證明有明確逆轉斑塊的作用,其不僅可以降低LDL-C水平,同時還有抗氧化、抗炎、改善動脈內膜代謝等作用,這是其他降脂藥物所不能替代的。
臨床試驗證明,LDL-C至少要達到2.6mmol/L以下,持續6個月以上,才可能出現斑塊逆轉;不過更多的人,LDL-C要達到1.8mmol/L以下,持續用藥2-4年,斑塊才可能逆轉;如果病情較重,LDL-C則需要達到1.4mmol/L以下,才會產生較好的斑塊逆轉作用。
絕大多數人的脂質代謝紊亂無法自行恢復,所以使用他汀控制血脂,如果沒有用藥禁忌或是出現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常建議長期用藥甚至終生用藥。以目前的研究來看,用藥越久,產生的獲益就會越大。
如果對他汀不耐受,或是用藥後效果不好,還需要與膽固醇吸收抑製劑、PCSK9抑製劑等其他降脂藥物聯用,共同降低LDL-C水平。
總結一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衰老相關,如果相關危險因素較多,就需要積極控制,以降低疾病風險。斑塊逆轉的關鍵是控制LDL-C水平,他汀是基礎藥物,而且通常需要持續用藥較長的時間,才可能實現斑塊的逆轉。
藥物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用藥有疑惑,請諮詢醫生或藥師。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