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視頻↑
為切實優化聽障群體的就醫體驗,紮實推進醫療服務無障礙建設,近日,區委社會工作部、區殘聯與區衛生健康黨工委在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聯合開展了一場獨具特色的手語志願服務專題培訓。來自區內醫療機構的 90 余名醫生和護士以助殘志願者的身份積极參与其中,力求為聾人患者跨越溝通障礙搭起一座 “連心橋”。
聾人患者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在就醫流程里,常常因無法用言語順暢表達病情、難以理解醫囑含義,而陷入溝通困境。這不僅延誤了醫療診治的最佳時機,還極大地影響了他們自身的就醫感受。鑒於聾人群體面臨的這一難題,為有效破除聽障人士在挂號、就醫、取葯等環節遭遇的 “語言壁壘”,黃浦區殘聯從實際需求着眼,將助殘志願者的招募範疇拓展至醫療系統,致力於為聾人患者開闢一條就醫 “綠色通道”。此次培訓還特別邀請了手語翻譯專家王燁倩親臨授課,為志願服務提供專業支撐。
培訓採用“理論講授+情景模擬”相結合的形式,聚焦醫療志願服務場景的高頻需求。
培訓開場,王燁倩用平實且生動的方式,向學員們介紹了手語的起源、發展歷程以及基本的手勢構成要素。她著重指出,手語絕非單純的手部動作組合,而是聽障群體用以交流情感、表達想法的關鍵方式,每個手勢都承載着特定的內涵。
進入手勢教學階段,王燁倩詳細闡釋了日常交流及醫療場景下常用的手語詞彙與短語,涵蓋問候語、數字、身體部位、醫院科室稱謂等內容。通過現場示範與互動練習,引導助殘志願者們逐步精準掌握正確的手勢及表達方式。志願者們個個全神貫注,一邊認真聆聽講解,一邊仔細模仿手勢反覆練習,遇到疑難之處即刻提問求解,現場的學習氛圍格外濃厚。
關注無聲世界,傳遞有聲溫暖。黃浦區殘聯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深入推進醫療服務無障礙建設。攜手區衛健委,在醫院內設置助醫導診服務,為行動不便或缺乏獨立就醫能力的老年人、殘障(如視障、聽障、肢體殘疾)或行動受限者(如術後恢復期患者)等院內就醫的特殊人群提供助醫導診服務。
未來,黃浦區殘聯將繼續加強與區委社會工作部合作,秉持初心,持續發力,推進黃浦區無障礙環境建設,發揮各行各業的助殘志願者力量,用愛與責任為聾人朋友們撐起一片溫暖的天空,打造更加和諧、包容的社會環境。
記者 / 盛寅敏
編輯 / 陳露露
圖片 / 區殘聯
視頻 / 區殘聯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