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情況如何?看這份“體檢報告”就知道了。今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實施體檢評估報告(2024年度)》(以下簡稱“體檢報告”)正式發布,示範區朝着最初擘畫的“藍圖”又邁進了一步。
2023年2月,國務院批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是國內首個由省級行政主體共同編製的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如何確保規劃在建設實施過程中“不跑偏”?“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重點領域專項評估”的實施監測機製成為示範區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干到底”的有力保障。
去年今天(2024年2月20日),示範區首份(2023)體檢評估報告發布之際,2024年度體檢評估工作同步部署啟動。本次體檢評估持續聚焦示範區總規明確的目標任務,並首次增加先行啟動區總規核心指標、“一廳三片”(跨省共建區域水鄉客廳和青浦西岑科創中心、蘇州南站科創新城、嘉善祥符盪創新中心)等重點地區項目建設等內容,從不同層級不同尺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體檢評估。
報告認為,過去一年,示範區建設取得了六大主要成效:跨區域規劃體系持續完善,空間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嚴守耕地和生態保護紅線,藍綠空間基底持續夯實;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國土空間格局持續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成色更足;跨域空間聯繫日漸增強,協同發展機制不斷健全;規劃引領作用有效發揮,重點區域建設全面推進。
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韓凌/攝
“過去的一年,示範區建設發展持續向好推進。重點項目、重點區域已經有了很好的顯示度。”示範區執委會生態和規劃建設部主管何良將說,生態環境是示範區發展的底色,這一點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好風景”與新經濟一體共生,推動了區域內的創新產業發展,“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樞紐節點、中國電信示範區算力調度中心(青浦)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中新智地(吳江)蘇州灣智能製造產業園、嘉善祥符盪創新中心等平台落地,集成電路、數字產業、智能製造、綠色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建設中的方廳水院。張俊健/攝
方廳水院五館三橋結構封頂、水鄉客廳區域內11條道路全面開工、西岑水質凈化廠竣工、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建成投用、蘇州南站建成投用、祥符盪科創綠谷研發總部生態修復及配套工程、長三角智慧綠洲(一期)等項目陸續開工……“一廳三片”重點區域建設加快推進,一系列涵蓋生態環保、互聯互通、創新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的項目加快建設,重點片區建設初具形象,集中示範效應逐漸顯現。
蓄勢待發的蘇州南站。徐樑/攝
“隨着重點項目建設的推進,示範區內跨域路網不斷完善,各類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可達性顯著提升,青浦區世界外國語高級中學、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示範區青浦分院、蘇州大學未來校區(二期)、嘉善縣婦幼保健院等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成投用,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何良將說。
在2024年度“體檢報告”發布的同時,全國首個《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實施體檢評估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同步發布。這是基於示範區總規實施體檢評估工作實踐,總結提鍊形成的跨區域國土空間規劃實施體檢評估技術指南,向全國複製推廣示範區經驗。
“針對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涉及多層次、多主體的特點,為解決體檢評估工作存在的組織協調不暢、數據流動障礙、任務分工不明、成果應用不力等問題,示範區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創新制定《技術指南》,填補了國內相關技術標準的空白。”何良將說,《技術指南》進一步充實了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標準體系,擴大了體檢評估的覆蓋範圍和區域維度,為其他毗鄰區域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參照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