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健康素養66條(49~52),一起來學習吧!

2025年02月16日19:52:03 健康 1158

健康素養66條

為了適應和滿足當前公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2024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修訂並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簡稱“健康素養66條”)。一起來學習新版“健康素養66條”,提升健康知識和技能,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第49條

冬季取暖注意通風,謹防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在密閉、通風不良的室內使用煤爐、煤氣爐、液化氣爐或木炭取暖時,可引起大量一氧化碳在室內蓄積,造成人員中毒,嚴重者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中毒後,輕者感到頭暈、頭痛、四肢無力、噁心、嘔吐;重者可出現昏迷、體溫降低、呼吸短促、皮膚青紫、唇色呈櫻桃紅色、大小便失禁,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


發現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應儘快撥打“120”急救電話呼救。現場應立即打開門窗,有條件時把中毒者轉移到室外通風處,保持呼吸道通暢,注意保暖;如中毒者無意識但呼吸正常,將其翻轉為側卧位,防止嘔吐物誤吸,隨時觀察生命體征;如中毒者無意識、無呼吸,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日常生活中要謹防一氧化碳中毒。使用爐灶或木炭取暖時,要安裝風斗或煙筒,定期清理煙筒,保持煙道通暢。使用液化氣和煤氣時,要經常查看管道和閥門是否有泄漏,如有泄漏應及時請專業人員維修。在液化氣和煤氣灶上燒水、做飯時,要防止水溢後熄火,導致氣體泄漏。如發生泄漏,應立即關閉閥門,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降低液化氣和煤氣的濃度。嚴禁在現場撥打電話、點火或開啟照明設施。



第50條

主動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適齡生育,孕期遵醫囑規範接受產前檢查妊娠風險篩查評估,住院分娩。


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婚前、孕前諮詢和醫學檢查,可以幫助準備結婚或懷孕的男女雙方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發現可能影響婚育的有關疾病和健康問題,接受針對性的評估和指導,提高婚姻質量和促進安全孕育。

提倡適齡生育,科學備孕,保持適宜生育間隔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4~29歲,男性最佳生育年齡為25~35歲。女性生育年齡≤18歲或≥35歲均屬於高危妊娠。高危妊娠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胚胎停育、流產、胎兒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兩次妊娠之間間隔太短或太長都不利於母嬰健康,推薦生育間隔為 2~5年。

孕婦應定期接受孕期檢查,儘早建立《母子健康手冊》,接受妊娠風險篩查評估,整個孕期至少接受5次孕期檢查。首次孕期檢查最晚不應超過懷孕12周,有異常情況者應適當增加檢查次數。定期產前檢查能夠動態監測胎兒發育情況,及時發現妊娠併發症或合併症。

孕婦要到有助產技術服務資格的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提倡自然分娩。高危孕婦應提前住院待產,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嬰安全。

新版健康素養66條(49~52),一起來學習吧! - 天天要聞


第51條

孩子出生後應儘早開始母乳餵養,滿6個月時合理添加輔食。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嬰兒所需的幾乎全部營養素以及免疫活性物質,有助於嬰兒生長發育,降低感染性疾病和成年後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母乳餵養不僅能增進母子間的情感,促進嬰兒神經和心理健康,還能促進母親產後體重恢復,降低母親乳腺癌卵巢癌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為了母乳餵養成功,孩子出生後1小時內就應開始哺乳。純母乳餵養可滿足6個月內嬰兒所需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6月齡內應純母乳餵養,不需要添加任何輔食和液體。母乳餵養可以持續至2歲或 2歲以上。

嬰兒滿6月齡起,在繼續母乳餵養的同時,必須添加輔食。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一種到多種,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軟到硬,由細到粗。首先從富含鐵的肉泥、肝泥,強化鐵的谷粉開始,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達到食物多樣化,1歲內適時引入各種食物。開始添加的輔食形態應為泥糊狀,逐步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輔食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輔食頻次和進食量。提倡回應式餵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新版健康素養66條(49~52),一起來學習吧! - 天天要聞



第52條

青少年要培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每天應堅持戶外運動2小時以上,應較好掌握1項以上的運動技能,預防近視、超重與肥胖,避免網絡成癮和過早性行為。

新版健康素養66條(49~52),一起來學習吧! - 天天要聞



青少年時期是行為生活方式養成的關鍵時期,學校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提供必要的心理諮詢和幫助;家長要了解青少年身心發育特點,正確引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青少年處於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階段,生理和心理發生着巨大變化。體格生長迅速,內臟器官功能逐步完善,第二性徵更加明顯,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到青春期晚期已具備生殖功能。處於過渡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渴望獨立,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性意識覺醒和發展,但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需要關注和正確引導。


青少年應該培養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要有充足睡眠,保證精力充沛;保持平衡膳食,加強戶外活動,預防超重和肥胖;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看書、看電視和電子屏、玩電子遊戲,保護視力,預防近視,避免網絡成癮;遠離煙草和酒精,拒絕毒品。


預防近視,近距離用眼要記住三個“20”,即近距離讀寫或視屏20分鐘,要看6米以上(20英尺)遠距離目標至少20秒。讀寫姿勢注意三個“1”,即前胸與桌子距離1拳,眼睛與書本距離1尺,握筆手指與筆尖距離1寸。每天進行2小時及以上自然陽光下的戶外活動,上下午做眼保健操各1次。每年進行眼健康視力篩查。視力下降或視覺異常時,應及時就醫。


青少年處於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容易出現一些心理行為問題,嚴重者會發展為心理疾病。青少年要學會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困難。出現心理問題,要及時向親人、朋友、老師尋求幫助,也可向心理諮詢與治療專業機構尋求幫助。合理、安全使用網絡,提高對互聯網信息的辨別力,抵制網絡成癮。


青少年要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了解青春期第二性徵的發育,客觀理智地認識自我和他人,樹立正確戀愛觀,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和不安全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不安全性行為是指在性交過程中接觸到對方的陰道分泌物、精液等體液並可能發生體液交換的行為,不安全性行為會增加感染艾滋病、性病、乙肝等傳染病的風險。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

聲明丨資料來源網絡,且僅用於科普公益宣傳,如侵刪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小暑時節防“暑濕”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防“暑濕”

7月7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中醫專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頭伏前後,氣溫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難耐,養生防病應從“暑”和“濕”兩方面着眼,注重益氣生津、健脾祛濕。“中醫理論認為,暑多夾濕,‘暑濕’二邪夾雜,容易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 天天要聞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高溫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後,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 天天要聞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流言:吃魚卡刺時,可以使用民間流傳的“土方法”來解決,如喝醋、吞咽米飯、饅頭等。真相:魚刺的主要成分是鈣,可與醋中的醋酸發生反應,但想要用喝醋來軟化魚刺,效果甚微,因為醋在喉嚨中只是短暫停留,作用時間不長,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軟化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 天天要聞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俗話說“夏季無病三分虛”夏季,我們該如何養氣血?身體哪些部位“發紅”說明氣血充足?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你氣血充足!夏季,人體容易受到暑邪影響,出現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況,也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身體這5處“發紅”,則說明你氣血充足、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 天天要聞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時04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標誌着季夏時節的開始。此時初伏將至,在一日勝過一日的炎風熱浪中,荷花怒放、流螢飛舞、蟬鳴陣陣,萬物用熱情禮讚生命的美好。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兒養生講究全給您掰扯明白了 - 天天要聞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兒養生講究全給您掰扯明白了

今兒個咱嘮嘮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兒,順帶跟您說說咱北京人入伏後必吃的三道硬菜!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這天兒是一天比一天熱乎。要說這三伏天,可是一年裡陽氣最足、濕氣最重的時節兒,也是調補身子的黃金窗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