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小暑時節防“暑濕”
7月7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五個節氣“小暑”。中醫專家表示,小暑正值“三伏”頭伏前後,氣溫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大,體感悶熱難耐,養生防病應從“暑”和“濕”兩方面着眼,注重益氣生津、健脾祛濕。“中醫理論認為,暑多夾濕,‘暑濕’二邪夾雜,容易
07月06日
1085

女子吃冰激凌突發“腦結冰” 醫生提醒:夏日吃冰要科學→
高溫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後,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07月06日
1466

流言|魚刺卡喉時可以喝醋、吞飯解決?
流言:吃魚卡刺時,可以使用民間流傳的“土方法”來解決,如喝醋、吞咽米飯、饅頭等。真相:魚刺的主要成分是鈣,可與醋中的醋酸發生反應,但想要用喝醋來軟化魚刺,效果甚微,因為醋在喉嚨中只是短暫停留,作用時間不長,而醋中有效的醋酸成分很低,用其軟化
07月06日
1761

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氣血足 夏季養氣血,試試這3招→
俗話說“夏季無病三分虛”夏季,我們該如何養氣血?身體哪些部位“發紅”說明氣血充足?身體這5處“發紅”說明你氣血充足!夏季,人體容易受到暑邪影響,出現面色白、嘴唇白、手掌白的情況,也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身體這5處“發紅”,則說明你氣血充足、
07月06日
1301

小暑時節,養生攻略快收下!
7月7日4時04分,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小暑。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氣的到來,標誌着季夏時節的開始。此時初伏將至,在一日勝過一日的炎風熱浪中,荷花怒放、流螢飛舞、蟬鳴陣陣,萬物用熱情禮讚生命的美好。
07月06日
1947

你以為是上火,實際卻是癌症!出現5種癥狀,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誤把癌症當“上火”的周先生周先生今年56歲,工作壓力大,加上日常飲食油膩,夏天一到,他的身體狀況開始變化。起初,他僅感覺口乾、眼睛泛黃,好像是典型的“上火”表現。依照多年“土方法”,他買了些“去火藥”服用,希望癥狀能緩解。
07月06日
1847

荔枝大量上市,醫生提醒:二者萬不可同吃,吃荔枝的禁忌要牢記!
俗話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6月7月一到,水果攤上那紅彤彤的荔枝,簡直像小燈籠一樣招人喜歡,剝開那層薄皮,水靈靈的果肉,讓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07月06日
1371

三伏天出汗多!這5種“冠軍”豆要多給家人吃,營養足、好過夏
三伏天汗流浹背全身軟?2025年7月15日入伏,40天蒸籠模式啟動,汗里嘩嘩丟鉀元素才是真兇。別光灌水,補鉀比補鈣更緊急!毛豆被小看了。每百克含鉀478毫克實打實超香蕉,煮時剪開兩頭入味快,過遍冰水鎖住翠綠。追劇當零嘴比薯片強,蛋白質還管飽
07月06日
1375

入伏必吃三道菜!老理兒養生講究全給您掰扯明白了
今兒個咱嘮嘮這小暑跟三伏天的事兒,順帶跟您說說咱北京人入伏後必吃的三道硬菜!您瞧啊,小暑眼瞅着就到了,這天兒是一天比一天熱乎。要說這三伏天,可是一年裡陽氣最足、濕氣最重的時節兒,也是調補身子的黃金窗口兒。
07月06日
1670

三伏天將至,醫生再三呼籲:天熱吃降壓藥時,一定要警惕這3點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07月06日
1903
健康分類視頻推薦

胸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三切口LBC...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