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他每日都按時服藥,怎會突然遭遇意外呢?”這是許多人對最近一起因為服用抗凝藥物而喪命的案例所提出的疑問。
雖然抗凝藥物在現代醫學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幫助許多人預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風或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但這類藥物的使用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事實上,隨着服用抗凝藥物的人群不斷增多,相關的藥物事故也逐漸顯現。一次看似平常的用藥,可能因一些小細節而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對抗凝葯的使用,究竟有哪些隱蔽的危險?
許多專家在對抗凝葯事故的反思中,提出了三個需要特別警惕的要點——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忽視出血徵兆、擅自停葯或增減劑量。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家屬和醫生,都應該認真對待這些潛在的風險,確保安全用藥。
抗凝藥物,顧名思義,是可減少血液凝固、降低血栓形成之藥物,常被用於預防中風、心臟病與深靜脈血栓等疾病的發生。
然而,抗凝藥物的作用機理很特殊,它通過改變血液的凝固機制來減少血栓的形成,這在很多情況下是十分有效的,但也正是這種作用,使得它非常敏感於外部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食物、其他藥物,甚至患者本身的健康狀態。
研究表明,若藥物與食物或其他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可能引起嚴重的出血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對於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來說,食物與藥物的相互作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尤其是一些特定的食物,可能會影響抗凝藥物的效果,甚至導致血液變得過於“稀薄”或“濃稠”。
許多綠色蔬菜,尤其是如菠菜、甘藍和花椰菜等,都富含維生素K,攝入過多這些食物可能使抗凝藥物的效果降低,增加血栓的風險;相反,如果過少攝入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藥物的效果則可能過強,導致出血的風險增加。
因此,服用抗凝藥物的人群,尤其是華法林使用者,必須特別注意自己飲食中維生素K的攝入量,保持食物的穩定性,避免暴飲暴食和隨意更換食物習慣。
除了食物,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很多人因為健康問題而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然而,某些藥物與抗凝藥物相互作用時,可能會導致不良後果。
例如,部分非甾體抗炎葯(NSAIDs),像阿司匹林之類,常被用以舒緩疼痛與炎症,然而此類藥物會加重抗凝藥物的出血風險。
如果在服用抗凝藥物期間同時使用這些藥物,可能導致出血癥狀更加嚴重,甚至引發致命的出血,因此,患者服用抗凝葯時務必與醫生細緻溝通,以保證不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不良的相互作用。
忽視出血徵兆,也是抗凝藥物使用過程中常見的危險之一,抗凝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減少血液凝固,防止血栓形成,但它也會讓血液凝固的能力降低,使得出現出血的幾率增大。
一些常見的出血癥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皮下淤血,甚至是尿液或大便中帶血,都是抗凝藥物可能引起的出血反應。
若沒有及時發現這些異常,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導致更為嚴重的出血性疾病。
許多人在使用抗凝藥物時,可能因為對出血的徵兆不夠敏感,而錯過了最佳的處理時機。特別是對於老年人群體,他們的身體機能已經有所下降,出現的出血徵兆往往不如年輕人那麼明顯,甚至可能僅表現為輕微的頭暈或乏力等癥狀,這讓很多人未能及時發現問題。
一旦出血失控,可能引發內部出血,甚至威脅生命,因此,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需要密切關注身體狀況,一旦出現不尋常的出血癥狀,應立即就醫,接受檢查和治療。
擅自停葯或增減劑量,往往是患者誤用抗凝藥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抗凝藥物的效果不容易直觀感知,很多患者往往覺得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轉,就擅自停葯或調整劑量。
尤其是在服用抗凝藥物時,劑量的控制極為重要,如果藥物劑量過大,容易引起嚴重的出血;如果藥物劑量過小,則無法達到有效的抗凝效果,可能導致血栓的形成。
過量使用抗凝藥物,會導致肝臟代謝負擔加重,甚至導致肝臟損傷,因此,患者在使用抗凝葯時,必須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檢測血液指標,確保藥物的劑量處於安全範圍內。
不少患者出於自我判斷,常常忽視醫生的建議,覺得自己的癥狀有所緩解後,就自行減少藥物劑量或直接停葯。更有一些患者在感到不適時,擅自增大藥量,試圖“加速”治療,這種做法不僅沒有幫助,反而大大增加了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抗凝葯的劑量調整和停葯決策,應該由專業的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而不是個人隨意決定。
通過對抗凝葯使用中常見問題的分析,不難看出,藥物與食物的相互作用、忽視出血徵兆、擅自停葯或增減劑量,這三點是使用抗凝藥物過程中必須特別警惕的地方。
患者和家屬要時刻保持對藥物使用的高度警覺,避免因小失誤而釀成大禍,每一次用藥決策都應基於專業醫生的指導,切忌盲目自行調整。
抗凝葯的安全使用,並非依靠藥物本身的效果,而是依賴患者是否能夠按照醫囑合理使用,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風險。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又一起,吃抗凝葯喪命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徐艷莉,心房顫動治療的基石———口服抗凝藥物的研究進展,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