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2023年11月12日08:52:04 健康 1625

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接收精彩內容、看到不一樣的故事

智齒,又稱第三磨牙,是人類口腔中最後萌出的牙齒,一般在18歲到25歲之間出現。智齒的作用是幫助咀嚼硬質食物,但由於人類飲食的改變和牙槽骨的退化,智齒往往沒有足夠的空間生長,導致阻生、歪斜、齲壞等問題,給人們帶來疼痛和不便。

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 天天要聞

因此,很多人選擇拔掉智齒,以免影響口腔健康和美觀。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呢?難道他們的智齒都長得很好嗎?還是他們有其他的方法來保護和治療智齒呢?為什麼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呢?

這些問題可能讓你感到好奇,也可能讓你對自己的智齒有了新的認識。本文將從歷史、生物、文化等角度,為大家揭開智齒的秘密,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有趣和有用的信息。

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 天天要聞

一、古人的智齒狀況

要了解古人的智齒狀況,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探索:一是古人類的智齒,二是古代文明的智齒古人類的智齒,指的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早期祖先,如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等。

這些古人類的智齒,一般都是完整的,沒有阻生或歪斜的現象,而且很堅固,可以咀嚼各種堅硬的食物,如堅果、根莖、肉類等。這些食物對於古人類來說,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也是促進大腦發育的因素之一。

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 天天要聞

因此,古人類的智齒,是他們生存和進化的必要條件,沒有拔掉的必要古代文明指的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各個時期,如古埃及古希臘、古中國等。

這些古代文明的智齒,一般也是完整的,但是由於飲食的改變,智齒的作用逐漸減弱,甚至出現了一些問題,如齲壞、磨損、感染等。這些問題,古代人也有一定的認識和處理方法,如漱口、剔牙、藥物、拔牙等。

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 天天要聞

但是,由於古代的醫療水平和衛生條件有限,拔牙是一種非常痛苦和危險的手術,很多人寧願忍受智齒的不適,也不願意輕易拔掉

二、現代人的智齒狀況

與古人相比,現代人的智齒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智齒的數量減少。由於人類的進化和遺傳,智齒的數量在逐漸減少,有些人甚至沒有智齒。

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 天天要聞

據統計,全球約有25%的人沒有智齒,而中國的這一比例高達40%這說明,智齒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不是必需的器官,而是逐漸消失的遺迹。

第二,智齒的問題增多。由於人類的飲食越來越精細,牙槽骨發育不完全,智齒往往沒有足夠的空間生長,導致阻生、歪斜、齲壞等問題,給人們帶來疼痛和不便。

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 天天要聞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口腔健康,還可能引起全身的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因此,很多人選擇拔掉智齒,以免影響健康和美觀。

第三,拔智齒的條件改善。由於現代的醫療水平和衛生條件的提高,拔智齒已經不是一種痛苦和危險的手術,而是一種安全和有效的治療方法。

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 天天要聞

現代的拔智齒手術,一般採用局部麻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恢復快,而且有專業的醫生和護士指導,可以減少併發症和感染的風險。因此,很多人對於拔智齒的態度也更加積極和主動。

結語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古人不用拔智齒,是因為他們的智齒還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拔智齒的條件和效果都不理想。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是因為他們的智齒已經失去了作用,而且拔智齒的條件和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為什麼古人不用拔智齒?現代人拔智齒的越來越多? - 天天要聞

這些變化,反映了人類的進化和文明的發展,也體現了人類對於健康和美麗的追求。當然,拔不拔智齒,還要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和醫生的建議來決定,不要盲目跟風或者拒絕。

智齒雖然是一種遺迹,但也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尊重它,也要保護它,讓它在我們的口腔中安享晚年。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漢25歲男子一夜之間眼睛看不清,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漢25歲男子一夜之間眼睛看不清,醫生緊急提醒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白內障往往是 50 歲以上人群的 “專利”然而武漢 25 歲的市民小吳卻在一夜之間患上了白內障經醫院檢查醫生判斷這一罕見病症與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內障的經歷,25 歲的武漢市民小吳至今仍感到難以置信:“就一夜之間,睡一覺起來開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後慢慢沒過兩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五一 "假期餘額告急!返程高峰要來了!你是否已經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融媒體工作部...
明日立夏,切記: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傳統 - 天天要聞

明日立夏,切記: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傳統

明日立夏,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標誌着夏季的正式開始。立夏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更承載着豐富的民俗文化和養生智慧。古人通過長期觀察自然規律,總結出一系列立夏時節的禁忌與習俗,以順應天時、調養身心。這些老傳統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
81人因煙霧中毒,守護銀髮族,刻不容緩! - 天天要聞

81人因煙霧中毒,守護銀髮族,刻不容緩!

養老機構是老人們頤養天年的重要場所承載着無數家庭對長輩的牽掛與期望然而這裡人員密集老年人行為能力相對較弱一旦發生火災逃生困難極易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01上海2025年2月10日,上海市虹口區保寧路上一家養護院起火。消防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赴處置,明火被撲滅,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02意大利當地時間2023年7月...
春季調理黃金期 一株薺菜化解十年寒濕 這樣吃效果翻倍 - 天天要聞

春季調理黃金期 一株薺菜化解十年寒濕 這樣吃效果翻倍

【陰陽調和湯】取帶根老薺菜3株(約200g),洗凈後與6枚草雞蛋、12顆去核紅棗、6片帶皮生薑同煮。水沸後輕敲蛋殼裂紋,轉小火燜煮10分鐘。特別注意:①保留根部藥效成分 ②不加調味品 ③經期暫停食用■ 四季活用技巧採摘開花結籽的老薺菜,晒乾
立夏時節濕熱起 護心顧脾養陽氣 - 天天要聞

立夏時節濕熱起 護心顧脾養陽氣

5月5日將迎來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中醫專家提示,立夏後氣溫逐漸升高,降雨增多,濕熱之氣漸盛,此時養生防病應順應“春夏養陽”的原則,重在養護心脾、清熱祛濕、調和氣血。
39歲抗癌博主離世,親屬:一個月前確診,沒有想到病情發展這麼快 - 天天要聞

39歲抗癌博主離世,親屬:一個月前確診,沒有想到病情發展這麼快

當事人視頻作品截圖極目新聞記者 杜光然5月2日,四川閬中市一位39歲的抗癌博主離世,家屬在網上發布了訃告,眾多網友留言送別。訃告中寫道,男子因胃癌晚期並廣泛轉移,長期與病魔抗爭。5月2日,因病情加重,突發心臟驟停,經醫生搶救20分鐘無效,最終不幸辭世,享年39歲。生命之驟逝令人扼腕,距他40歲生辰僅餘6日,命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