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11歲女孩腹痛持續一年多
住院檢查發現病因不是胃病
竟是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蟯蟲
怎麼被感染的?
感染後有哪些典型癥狀?
如何預防寄生蟲?
一起來聽聽醫生的建議
今年11歲的小蕾(化名)近日因為腹痛住院檢查,卻意外在體內發現了一位“寄居客”——蟯蟲。
醫生提醒,蟯蟲屬於腸道寄生蟲,如果平時沒做好個人衛生,就很有可能被感染,引發一系列不適癥狀。
11歲女孩肚子里出現寄生蟲
算起來,小蕾的腹痛情況,斷斷續續已經持續了一年多,因為平時她不愛吃飯,家人總以為是胃病導致的肚子痛,平時偶爾讓她吃點胃藥。直到最近,小蕾腹痛的情況反覆加劇,還經常拉肚子,媽媽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對,於是趕緊帶她到醫院就診。

小蕾的大腸部位有一條長約1厘米的蟯蟲
視頻中清晰可見蟲子在腸黏膜間隙蠕動
通過胃腸鏡檢查,醫生意外發現,小蕾的大腸部位有一條長約1厘米的蟲子,蟲子看起來十分活潑,時不時在腸黏膜間隙蠕動幾下。這可把小蕾的家長嚇壞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小蕾的檢查報告,再結合她最近的表現,醫生初步推斷,肚子里這條蟲子,應該是一種名叫“蟯蟲”的寄生蟲。
“聽家長說,孩子平時有啃食指甲的習慣,再加上她喜歡小動物,經常把家裡養的小烏龜和小白兔拿到手裡玩,這就造成了一定的寄生蟲感染風險。”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兒內科副主任呂青青回憶,“根據孩子的自述,她說自己有時候還會覺得屁股周圍痒痒的,忍不住要用手去抓一抓,而這也是蟯蟲病的一大典型癥狀。”
屁股癢
跟蟯蟲有什麼關係?
聽聽醫生怎麼說
呂青青告訴記者,蟯蟲是一種腸道寄生蟲,通常在人體內的腸道生活,靠吸收腸道里的營養為生。每當到了晚上,蟯蟲往往會從肛門爬出,或活動或產卵,從而刺激肛門引起瘙癢。這也是為什麼患蟯蟲病的人,通常會感到屁股痒痒的,還會在肛周附近看到一顆顆小小的白色蟲卵。
蟯蟲病與個人衛生習慣好壞有關
確定了這位“寄居客”的身份,接下來就是驅蟲治療了。醫生當即給小蕾開了幾副口服驅蟲葯,並叮囑她,只要按時服藥、平時注意衛生,再加上定期複查就沒什麼大問題了。
為什麼蟯蟲會“盯上”
年僅11歲的小姑娘
醫生說患病不分人群
成人和孩子都有感染的風險
呂青青告訴記者,蟯蟲病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普遍流行,患病不分人群,但孩子的發病率較高,原因和蛔蟲病一樣,都是因為孩子缺乏一定的衛生習慣。
“蟯蟲廣泛存在於環境中,個人衛生習慣沒做好就很可能被傳染。”呂青青說,得了蟯蟲病以後,夜間肛門口會出現瘙癢癥狀,進而引起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煩躁不安、失眠等。當出現異位寄生的情況,也就是蟯蟲爬到闌尾部或尿道、陰道時,還會引發闌尾炎、尿道炎和陰道炎等。如果孩子有以上癥狀,最好儘快去醫院看看,通過化驗檢查確定是否感染蟯蟲。
蟯蟲的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播。換句話說,群居的環境更容易引起感染。“一大家子群居生活,或者孩子在幼兒園集體生活時,家長和學校管理者一定要注意環境的衛生、整潔。”呂青青說,尤其是幼兒園裡小孩多,當蟲卵粘在手上時,如果沒有徹底清洗雙手的話,就會通過孩子之間的互動,隨手沾到別的地方,從而引起更多人的感染。
“不同的腸道寄生蟲病,治療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驅蟲葯,達到殺死蟲卵的目的,但也沒有必要定期給孩子使用驅蟲葯。”呂青青提醒道。
講究衛生,讓蟲卵“無空可鑽”
預防感染,最好方式是講究衛生
“老師、家長要做好對孩子的衛生教育工作,督促他們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勤修指甲,糾正啃指甲的壞習慣。”呂青青說,做好個人衛生的同時,平時家裡、學校的環境衛生最好也要定期打掃,衣服、被褥勤晾曬,保證孩子平時會用到的食具、玩具的清潔和衛生。
在預防蟯蟲的感染上,由於孩子的自身衛生意識不強,因此,出現反覆蟯蟲感染的情況也是常有的。
轉自台州晚報
來源: 浙江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