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胃鏡,在很多人的內心中,仍然是拒絕去做的一項檢查項目,對於腸鏡和胃鏡,仍然是存在着比較深的誤解,覺得做腸鏡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但其實腸鏡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對早發現一些腸道疾病,會有比較好的作用,因此,一些高風險人群很有必要定期做腸鏡。
有說法表示一次腸鏡能保十年,是真的嗎?
這個是需要因人而異的,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不能給出太絕對化的答案,要知道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對於一些健康人群來說,一次腸鏡確實能管很多年,可能是5年或者是10年。
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還會存在一些差異,或者說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接觸了一些致癌物質,也就有可能導致腸道出現比較嚴重的疾病。
未知的風險還是會存在,但如果能夠儘可能地排除一些危險因素,發生腸道疾病的可能性也會因此而下降,那麼,腸鏡的檢查頻率也就無需多高了,還真是10年左右查一次。
對於一些本身存在腸道息肉,或者說其他腸道疾病,還有一些存在其他高風險因素的人群,複查的頻率就會相應地縮短,5年或者是10年檢查一次腸鏡,顯然是不合理的。
正常來說,對於50歲以上的人群,就建議1-2年檢查一次腸鏡,有助於早發現腸道疾病,如果發現一些異常的息肉,也是能順便進行摘除,儘可能的降低腸癌風險。
所以說,一次腸鏡能保十年,對於此種說法不必太過較真,不同人群腸鏡檢查頻率也會有差異,並沒有嚴格的標準,已經存在腸道疾病或者腸道息肉,以及腸癌發生風險性比較大的人群,儘可能的縮短腸鏡檢查間隔時間。
有4類人群,最好能定期做腸鏡檢查!
腸息肉患者
被檢查出腸道有息肉的人,特別是已經有癥狀的腸道息肉患者,還有就是腺瘤樣的腸息肉患者,最好是能一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還有已經摘除腸息肉的人,不能說摘除了就一勞永逸了,為避免出現意外的風險,保證腸道更健康,最好也是能定期地去做複查,若是發現問題也是能及時的處理。
家族裡有腸癌病史或自身患過腸癌
在一級親屬中,有人曾經患過腸癌,作為直系親屬,發生腸癌的風險性,相對也是比較大,或者說為了更好地守護腸道健康,也是應該定期做腸鏡檢查。
本身患過腸癌的人,就更加不能掉以輕心了,即便治療效果很好,也不能大意,以免癌症再捲土重來,做好定期檢查,可降低癌症複發風險,或者說即便複發,也能早一點發現,對治療癌症也是會有益處。
慢性腸胃炎患者
有慢性腸胃炎的患者,若是不能合理地進行治療,且在生活方面也不能做好調理,就可能會增加腸癌的患病風險,或者說容易導致病情加重。
為了保證腸道更加的健康,有必要定期的做腸鏡檢查,對治療腸胃炎也是有好處。建議此類人群最好是在1-3年內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已經出現癥狀
有些腸道有息肉,或者說腸道發生癌變的患者,早期會出現一些癥狀,如果能夠及時留意到,並且及時地能去做檢查,對早發現疾病,早進行治療其實會有很大的益處。
一般來說,腸道發生一些疾病,大多會表現在大便上,如果在排便後,發現大便中帶有血液,即便很少量,但卻頻繁地出現,也是要關注起來,很有可能是腸道有息肉或者是腸道癌變的信號。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大便的形狀和氣味,發現大便形狀變細,或者說呈現稀水樣,又或者是便秘或腹瀉交替的出現,都是應該放在心上,小心是癌細胞偷襲腸道。
腸癌篩查,非腸鏡不可嗎?
根據四川大學肖麗娜醫生解釋,腸鏡對腸道進行的檢查,會更為直觀,且更為清晰,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做腸鏡檢查時,還能同時進行活檢,也可在腸鏡中對於一部分息肉進行摘除。
可以說腸鏡檢查在腸道疾病篩查和治療中,都會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判斷腸癌的一個重要依據,雖說肛門指檢對於發現腸癌或者說一些腸道息肉,也會有一定的用處,卻沒有腸鏡來得更加重要,或者說判斷疾病的準確性沒有那麼的高。
不過,倒是可以將兩個檢查方式結合到一起,要知道肛門指檢這項檢查,對於發現一些疾病,也會比較重要,很多人都沒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腸鏡,可能在其它檢查項目中,不算是一個有良好體驗的檢查,可在發現一些疾病上,以及配合治療某些疾病,還是較為重要的,還是希望能減少對腸鏡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