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一杯水,心梗和腦梗的風險或倍增?提醒:中老年一定要注意!

2025年04月06日11:13:06 健康 1188

晨曦微露,柔和的光線穿過窗帘的縫隙,灑在張大爺的卧室里。牆上的老式掛鐘指針穩穩指向五點半,和往常一樣,張大爺準時從睡夢中醒來。他伸手拿起床頭櫃上的保溫杯,擰開蓋子,仰頭將一杯溫白開一飲而盡。長期以來,張大爺都深信,清晨空腹喝水是養生的妙方,能讓自己精神飽滿地開啟新一天。


早起一杯水,心梗和腦梗的風險或倍增?提醒:中老年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可今日,張大爺的神色卻與往日不同,眉頭緊鎖,一臉凝重。腦海中,鄰居王阿姨昨天說的話,像魔咒般不斷迴響:“老張啊,我聽說早上空腹喝水,要是不注意,可能會增加心梗腦梗的風險,你可得多留個心眼兒!” 這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攪得張大爺心緒難安,一整晚輾轉反側,越琢磨越害怕。這早起喝水,真如王阿姨所說,暗藏巨大隱患?

張大爺今年六十五歲,退休前,他是一名貨車司機。那些年,為了生計,他常常熬夜跑長途,三餐不規律,飲食也不健康,日積月累,身體落下不少毛病。最近,身邊老友和鄰居的健康狀況頻出問題,更是讓他憂心忡忡。

不久前,他的老同事李師傅,大清早出門遛彎,突然毫無徵兆地心梗發作,被緊急送往 ICU 搶救。好在送醫及時,李師傅的命是保住了,可醫生說,他的心臟功能已嚴重受損,往後得長期服藥,生活質量大打折扣。這事兒剛過去沒多久,王阿姨又拋出晨起喝水可能有風險的 “重磅炸彈”,張大爺坐不住了,決定今天非得把這事兒弄個水落石出。


早起一杯水,心梗和腦梗的風險或倍增?提醒:中老年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張大爺戴上老花鏡,拿起兒子給他買的智能手機。平日里,兒子教他用一款健康 APP 查詢養生知識,他學得認真,這會兒派上了用場。手指在屏幕上輕輕滑動,一條醒目的提示映入眼帘:“早起喝水,警惕血液濃度變化對心腦血管的影響。” 張大爺心裡 “咯噔” 一下,愈發覺得事情嚴重。思索片刻,他撥通了老朋友趙醫生的電話。趙醫生在市醫院的心內科深耕二十餘載,醫術精湛,平日里,也常叮囑張大爺關注身體健康。

電話接通,那頭傳來趙醫生親切的聲音。張大爺竹筒倒豆子般,把自己的擔憂一股腦說了出來。趙醫生聽後,溫和地笑了笑,安慰道:“老張,別慌。早起喝水到底好不好,得看具體情況,也講究方法。你先別急,我給你細細講講。” 張大爺趕忙起身,從抽屜里拿出紙筆,端端正正坐在桌前,準備把重點記下來。

趙醫生先深入淺出地講解心梗和腦梗的發病原理:“老張,簡單來講,心梗和腦梗,就是心臟或大腦的血管被堵住了,血液過不去,組織得不到氧氣,時間一長,就會壞死。為啥說早晨容易出問題呢?人睡覺的時候,會不自覺出汗,加上一整晚沒喝水,身體處於輕微脫水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加。要是這時身體調節功能不好,血管就容易堵塞。特別是像你這種有高血壓高血脂的老年人,風險更高。”


早起一杯水,心梗和腦梗的風險或倍增?提醒:中老年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張大爺聽得認真,忍不住插話:“那王阿姨說得沒錯啊,早晨喝水,稀釋血液,不是能預防血栓嗎?怎麼還可能增加風險呢?”

趙醫生耐心解釋:“喝水本身沒毛病,關鍵有兩個要點。第一,喝水方式很重要。很多人早上空腹,一下子灌下一大杯水,這樣一來,短時間內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加重。要是本身心臟功能不好,有心功能不全的問題,很可能引發心絞痛,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心衰。第二,喝水種類也得注意。有的人早上喜歡喝涼水,或者沖杯蜂蜜水喝。但早晨喝涼水,會刺激胃腸道和血管收縮,影響血液循環;蜂蜜水雖然好喝,可會讓血糖迅速升高,對糖尿病患者特別不利。”

張大爺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原來喝水還有這麼多門道,那我以後咋喝才健康呢?”

趙醫生細細叮囑:“早晨起床,別急着喝太多水。先漱漱口,潤潤喉嚨,再小口小口喝幾口溫開水,分幾次慢慢咽下,這樣能避免刺激心臟和腸胃。要是感覺喉嚨幹得厲害,可以多喝一點,但最好別超過 200 毫升。還有,晚上睡覺前,別喝太多水,免得夜裡頻繁起夜,影響睡眠質量。”


早起一杯水,心梗和腦梗的風險或倍增?提醒:中老年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聽完趙醫生的建議,張大爺心裡踏實不少。他反思自己平時的生活習慣,又問:“除了喝水,早上還有啥要特別注意的?”

趙醫生接著說:“早晨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時段,除了正確喝水,起床的時候,別太猛。先在床上躺一會兒,活動活動四肢,再慢慢坐起來。飲食上,別空腹喝濃茶、咖啡,這些會刺激血管收縮,加重心腦血管負擔。另外,早晨氣溫低,出門記得多穿點,保暖很重要,不然寒冷刺激,容易引發血管痙攣。”

掛了電話,張大爺長舒一口氣,緊繃的神經總算放鬆下來。他暗暗下定決心,往後再也不盲目相信那些道聽途說的養生說法,有健康疑問,就找專業醫生諮詢,只有科學養生,才能真正守護好身體。


早起一杯水,心梗和腦梗的風險或倍增?提醒:中老年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當天傍晚,張大爺特意去找王阿姨,把趙醫生的話一五一十轉達。王阿姨聽後,不住點頭:“看來咱們得好好學學醫學知識,別再被那些謠言牽着鼻子走。”

自那之後,張大爺晨起喝水的習慣依舊保留,只是變得更加講究。每次喝水,他都小口慢飲,嚴格控制飲水量。早晨起床後,他也會在床上多躺幾分鐘,活動下身體,再慢悠悠起身。日子一天天過去,張大爺的生活多了幾分規律,少了些焦慮,每天都精神抖擻,臉上常掛着笑容。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科學應對糖尿病,這些方法值得一試 - 天天要聞

科學應對糖尿病,這些方法值得一試

提到糖尿病,很多患者都會皺起眉頭。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不僅需要長期服藥,還得時刻注意飲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疑問:有什麼好辦法能讓糖尿病治好呢?
文博日曆丨600多年前,夏醫生的“外科裝備”都有啥? - 天天要聞

文博日曆丨600多年前,夏醫生的“外科裝備”都有啥?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外科手術一直是西醫的強項今天(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跟我們穿越到明代掛個號見識下古代老中醫是怎麼做外科手術的三個看點帶你了解明代醫療器械 600多年前的“柳葉刀”找到了別再說中醫不會做手術了600多年前的這套手術工具主打一個全面不僅有鑷子、剪子還有大家眼熟的“柳葉刀”這套明代醫療器械是我...
告別失眠!老年人改善睡眠的5個關鍵技巧 - 天天要聞

告別失眠!老年人改善睡眠的5個關鍵技巧

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激素變化、慢性疾病等因素,睡眠質量容易受到影響,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早醒或睡眠淺等問題。以下是一些科學且實用的改善建議:一、調整生活習慣1. 規律作息固定起床和入睡時間(即使周末也盡量保持一致),幫助穩定生物鐘。
減輕外周靜脈補鉀疼痛的11個妙計,太實用了! - 天天要聞

減輕外周靜脈補鉀疼痛的11個妙計,太實用了!

導 語護士一定要看的實用小妙計分享!靜脈補鉀是臨床工作中最為常用的補鉀方式,其又分為外周靜脈補鉀和中心靜脈補鉀兩種方式(註:靜脈補鉀≠靜脈推注,禁止直接靜脈推注氯化鉀溶液)。臨床研究及實踐表明:在重症監護下經中心靜脈高濃度補鉀能夠安全有效快速地糾正低血鉀的情況,同時能避免輸鉀引起的疼痛感!事實上,在...
確認了!又一地要求:嚴控公立醫院分院區數量,控制在3個以內 - 天天要聞

確認了!又一地要求:嚴控公立醫院分院區數量,控制在3個以內

導 語專家建議:一院多區六大問題需警惕!3月20日,上海市衛健委印發《2025年上海市醫政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明確提出嚴控公立醫院分院區數量,要求在3個以內。圖源:上海市衛健委《要點》提出,加快醫療資源布局優化調整。制定本市“十五五”醫療機構設置規劃。除國家戰略承載區和市級重大戰略發展區外,在醫...
心臟心包疾病六經辨證整合 - 天天要聞

心臟心包疾病六經辨證整合

一、少陰經證(心腎虛衰,水火不濟)典型癥狀第五椎壓痛(心俞反應心臟結構異常)草莓舌(心陰枯涸,舌體萎縮)汗多無根(少陰表陽不固)病機與治療心陽不足:桂枝甘草湯(辛甘化陽,急救心陽)組成:桂枝12g 炙甘草6g特徵:胸悶氣短,手足不溫心血虧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