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2022年07月14日00:01:37 健康 1640

寫此文有兩個目的:

(1)感謝中山六院的張益民教授,張教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把我父親的腎病綜合症控制住了(癥狀顯著改善);

(2)想分享下父親用利妥昔單抗腎病治療的過程,為很多的病友做借鑒,希望更多病友能得到有效的治療。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01 去年5月父親被診斷為腎病綜合症

我的父親今年72歲,他和母親兩個人生活在老家(皖北的一個縣城)

2021年的5月左右,父親感覺腿腫、腳腫(穿不上鞋子),全身無力

去縣城醫院看了下,檢查結果為腎病綜合症,PLA2R 250多(正常人應該是14以下);

縣醫院診斷結果為膜性腎病

父親住院一周,當時醫生只是給吃的利尿的藥物,把父親水腫消下去了

我和醫生溝通,醫生說想徹底治癒只有用化療(環素+激素)的方法,

但是擔心我父親年齡大,而且父親曾經有過股骨骨折過,也不敢用

最後我們選擇了保守治療,祝願一周後回家休息。

醫生給開了利尿的葯,並叮囑父親每月去醫院檢查一次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02 半年後父親的病情嚴重

父親回家後,每天服用利水的葯,也沒有特別的感覺

也沒有水腫,第一個月後檢查,好像還有一點好轉

尿蛋白從4+變成3+

但是第二個月檢查,尿蛋白就又變成4+

醫生叮囑他把利水的葯停掉(3個月前我才知道,利水的葯對治療腎病沒有幫助,反而傷腎);

當時醫生也明確如果不用激素+化療基本沒有別的辦法,

用了風險也很大,因為父親的年齡太大了。

就這樣,父親在家裡拖了半年,春節前後父親的病越來越嚴重

水腫的很厲害,去縣城醫院看醫生也沒有辦法。。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03 漫長的求醫之路

春節回家,看到父親的病情,也很難受(平時在電話里,父親不和我說實話);

他覺得,去醫院找醫生也沒有辦法;

我回去上班,開始在網上諮詢膜性腎病治療方案,

剛開始諮詢的結果和我們縣城醫院一樣。

(1)初步了解利妥昔治療腎病

後來在網上諮詢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許戎教授,中山大學第六醫院的張益民教授,

他們都告訴我可以用利妥昔給我父親治病,

利妥昔副作用小得多,我父親這種情況應該可以接受的。

兩位教授都強調,一定一次要用足1克,14天後再用1克,否則效果不好。

我看到父親治療的希望。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2)曲折的求醫路

因為距離北京、廣州很遠(加上疫情因素)

我開始考慮到哪裡給父親治療

先去的安徽省立醫院,醫生檢查後給父親開的住院單;

要父親在家等床位,陰差陽錯耽誤了一個月父親沒有住上院(疫情因素,加上醫院服務態度很一般);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我實在無奈,就想把父親帶到我工作的城市看病(總比在家裡耗着強);、

我分別諮詢了市裡的三家三甲醫院,他們都說可以看我父親的病

我挑選了一家實力最強的醫院,也和醫生溝通了他們醫院可以用利妥昔治療、

(3)第一次治療失敗

5.1期間,我回老家把父親接過來,第二天就住進醫院

父親當時水腫得厲害,醫院給父親做了全身檢查

並在第四天給父親做了腎穿刺(中山六院的張教授反對做腎穿的,事情過後,我覺得張教授的說法很對)。

腎穿的結果一周後出來,父親膜性腎病,腎基體受損,綜合評定為腎病4期。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考慮到我父親的綜合情況,醫生也建議用利妥昔治療

當時醫生擔心父親的身體受不了

計劃給父親用0.2克-0.3克(腎內科主任擔心把父親越治越嚴重,不敢用藥);

在父親住院近24天,第一次給父親治療,輸液利妥昔單抗(漢利康);

輸液後30分鐘左右,父親叫着全身發冷,然後發燒到38度。

醫院緊急處理,停止輸液,並打退燒針,1個小時後父親體溫恢復正常。

第二天和主治醫生溝通,他們明確表示不敢用利妥昔了(他們表示也是第一次遇到我父親這種情況)。

醫生給我兩個建議(1)用常規療法:環孢素+激素(減半);(2)出院去武漢聽同濟和協和的意見;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遺憾的是,我去了協和醫院西院區、同濟醫院,教授看了我父親的病歷

也認為父親不適合用利妥昔,建議用傳統聊法。

不過同濟醫院的教授給我父親開了住院單,讓我們去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園區住院

我們興緻沖沖趕過去,得到答覆是,沒有床位,不知道什麼時候有床位。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04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從武漢回來,父親的心情分低落,因為武漢的同濟醫院也沒有好的治療方法

他準備回老家熬,放棄治療

可是不甘心,於是聯繫了中山六院的張益民教授,

我把父親的出院報告發給張教授,張教授說沒有問題,他可以治療

因為住院的問題吃了太多虧,

特別擔心去了廣州住不上院,張教授表示他可以幫忙。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就這樣,我帶着父親又到了廣州的中山六院,張教授幫我們安排了病房,父親就住了下來。

父親住院檢查了3天,第三天檢查報告全部出來,

父親第二次用利妥昔單抗,這次用的是進口了(美羅華

一切很順利,可能考慮父親的年齡因素,張教授把1克藥分兩天給父親輸液。

輸液完成後,父親出院。

14天後父親第二次住院,也就4天時間,完成第二次1克輸液。

全部療程結束。

真的沒有想到:在內地醫生非常擔心,不敢給父親用藥,在中山六院張教授2天給父親用了1克藥(內地幾乎所有的醫院都不敢用)

到今天為止,父親出院接近一個月,父親的水腫已經基本消失(還有輕微的水腫),相信隨着藥效的發揮,父親的病情應該會有進一步的緩解。

72歲老父親患腎病綜合症一年,用利妥昔在中山六院控制住病情 - 天天要聞

05 寫在最後

寫到這裡,父親的看病歷程基本結束,後期複查結果出來,我會繼續更新,

關於父親的看病歷程,我有幾點感悟,在此做個分享。

(1)家人生病,一定要把病情了解清楚,因為我對父親的腎病一無所知,導致父親的病在耽誤了1年才有好的治療;

(2)如果聯繫到好的醫院或醫生,不要糾結,直接去看病,給父親看病我折騰了4家醫院(市級、省級),當時在中山六院效率高,療效好,之前的醫院可以說又受罪又花錢,關鍵沒有效果。

(3)父親的治療費用在4.5萬左右,其中美羅華3.2萬,住院、檢查費用1.3萬左右;

(4)如果您或者親人有慢性腎病,不妨找一下國內比較優秀的醫院治療,可能效果要好的多。

最後再次向中山六院的張益民教授表示感謝,謝謝您!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一個我們平常根本不會多想的生活習慣——打麻將。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動的老人。年紀到了七十多,有些人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聞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來源:福州晚報】“四年了,終於找到這怪病‘真兇’!”近日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脊柱外科病房裡看着恢復正常的腳踝、腳趾60多歲的程大叔熱淚盈眶4年前,程大叔發現左側腳踝、腳趾無法正常動作,他輾轉多家醫院求治無果。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 天天要聞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無影燈下,腹腔鏡顯示屏清晰呈現患者右腎上腺區3.8厘米的腫物。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鉗,在毫米級空間內精準分離血管組織。隨着一枚完整切除的腫瘤被取出,困擾患者鄧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壓病根被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 天天要聞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今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方信息互通與協同,做好醫保數據資源管理,推動醫保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利用。在確保數據安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探索為創新葯研發提供必要的醫保數據服務。依託全...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聞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還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醫院停車場收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近期,有網友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醫院停車場收費太貴的問題,患者反映稱,湖南長沙某附屬醫院停車場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沒有考慮住院的病人和家屬要承擔多麼高的停車成本,這是否涉嫌違規收費?醫院是公益性組...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 天天要聞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不靠手撐地,你能輕鬆從坐姿站起來嗎?這個看似簡單“坐下-起立”的動作,已被研究證實與死亡風險相關。AI生成圖一個動作預測未來能否長壽!2025年6月,《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通過簡單的“坐立試驗”評估身體機能,可預測中老年人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坐立試驗”(SRT)是一項簡單的體能...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 天天要聞

誘因不可忽視,高血壓或提高中風風險,做好日常管理很關鍵

在每日如陀螺般高速運轉的忙碌生活里,我們被瑣事纏身,無暇他顧,以至於身體悄然發出的那些細微小信號,都被我們輕易地忽略掉了。你是否經常感到頭暈、疲勞,或者有時站起來感覺一陣不穩?很多時候,這些癥狀我們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畢竟生活壓力大、工作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