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
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一個我們平常根本不會多想的生活習慣——打麻將。
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動的老人。年紀到了七十多,有些人越打越精神,有些人卻越打越退化。為什麼?
我接觸過不少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打麻將是他們生活中最規律的事情之一。有的每天固定時間坐下來四五個小時,風雨無阻。
你要說是圖個樂子、鍛煉腦子,這沒錯。但久而久之,我發現,這種看似“健康社交”的方式,其實對某些人來說,慢慢變成了一種“慢性消耗”。
先說最明顯的一點,久坐不動。老人本身基礎代謝率就低,血液循環也沒年輕人那麼通暢,有的老年人本來就有高血壓、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結果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不喝水、不動彈,血壓升高、血糖波動、下肢水腫,通通找上門。
有一位七十六歲的老先生,幾年來每天晚飯後準點打麻將,後來查出來下肢靜脈血栓,還是因為一次打牌時間太長,坐得腿都麻了才被家人發現送到醫院。
久坐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可不是小事。尤其是一些心腦血管基礎病比較重的老人,這樣的生活方式反而會加速問題的出現。
再說說用腦過度卻缺乏休息的問題。很多人以為打麻將能鍛煉大腦,防老年痴呆。理論上但你得看怎麼打。打得有節制、每次控制時間、注意勞逸結合,那自然好。
但現在很多老人打麻將不是“鍛煉”,而是“沉迷”。一打就入迷,精神高度集中,輸了還情緒激動,贏了也上頭,心率上來了,血壓也跟着往上飆。
你應激激素長期升高,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反而是一種慢性損耗。尤其是那些本來就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人,越是這樣高強度的“娛樂”,越容易加速他們的認知退化。
我接診過一個八十歲的阿姨,兒子帶她來複查記憶力,說她最近變得特別健忘。我了解下來,她幾乎每天都在打麻將,從下午兩點一直打到晚上八點,連晚飯都是草草了事。
她的睡眠質量也很差,入睡困難,半夜醒來後還會回憶白天的牌局。睡眠不足對老年人來說殺傷力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大,尤其是深睡眠減少,直接影響記憶鞏固和情緒調節。
除了身體和大腦上的影響,打麻將對情緒和人際關係的影響也不小。
有些老人麻將桌上脾氣暴躁,情緒波動大,輸了就鬧情緒,贏了也可能引起矛盾。尤其是那種“固定搭子”,一打十幾年,關係特別微妙,吵了架又放不下,沒麻將打又失落,形成了一個怪圈。
更讓我擔憂的是,有些老人把打麻將當成生活的全部。子女上班,老伴去世,生活中沒有其他社交了,麻將桌成了唯一的“寄託”。
一旦身體不允許打了,或者搭子不在了,他們會非常失落,甚至陷入抑鬱。這種社交依賴性,其實是一種心理風險。
也有正面的例子。有些老人打麻將很有節制,每次控制在兩小時以內,定期休息、注意飲水、情緒穩定,反而成了一個社交小圈子,增加了生活的樂趣。但說實話,這樣的老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都是一坐下就不知時間,一打起來就情緒激動,甚至影響飲食和睡眠。
我確實見過少數老人,打了一輩子麻將,到八十多歲還精神矍鑠、思維清晰、情緒穩定。
但這類人往往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生活節律很好,每天按時鍛煉、飲食規律、睡眠充足,麻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停,該休息。
但更多的老人,是在麻將桌上慢慢變得疲憊、焦慮、認知遲鈍,甚至出現社交退縮、記憶力減退、情緒波動不定等問題。一些家屬會說,怎麼感覺我爸最近變得脾氣暴躁、記憶力差了,好像整個人都變了。很多時候問題就藏在那一張麻將桌上。
別忽視一個現實:打麻將雖然是社交活動,但它並不是認知訓練的最佳方式。
真正有益於老年人大腦健康的,是規律的作息、有氧運動、營養均衡的飲食、適度的認知挑戰,比如閱讀、寫字、學習新的興趣愛好。這些才是真正能讓大腦保持活力的方式。
而麻將,如果失去了節制和邊界,反而會成為一種精神消耗和生理負擔。有些老人到75歲以後,身體每況愈下,情緒不穩定、記憶力下降、睡眠紊亂,其實都和長期沉迷麻將有關。
我不是反對打麻將,它確實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也很有社交意義的活動。但關鍵是怎麼打、打多久、和誰打、打完之後怎麼休息。就像吃飯一樣,吃對了是營養,吃錯了是負擔。
有時候,我會和一些病人聊天,說你打麻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自己晚上會睡不着?有沒有發現最近記性變差、做事容易急躁、腿腳更容易腫脹?他們往往一愣,然後點頭。很多問題,就是這麼慢慢積出來的。
如果你家裡有老人長期打麻將,不妨從旁觀察一下,看他們是不是越來越依賴麻將來填補內心空虛?是不是越來越不願意運動或者參加其他活動?是不是越來越失眠、健忘、情緒起伏大?這些信號都不能忽視。
我們當然希望老人晚年生活豐富、有趣,但健康的老年生活,是多維度的,不只是靠麻將支撐起來的。要有運動、有社交、有認知、有情緒的平衡。
如果你已經七十五歲,或者家裡有這樣的老人,不妨重新審視一下麻將在生活里的角色。不是不打,而是要打得有度、打得健康、打得開心。別讓一張麻將桌,偷走了你原本可以更健康、更自在的晚年。
適度運動、規律作息、情緒穩定、認知鍛煉,這一整套組合拳,比任何一種“單一的娛樂方式”都來得更長久、更實在。
參考文獻:
[1]黃玉蓉,宋潔,戴艷,等.老年人認知功能障礙與生活方式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誌,2023,43(14):3665-3669.
[2]李文靜,張麗,賀玉芳.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社交活動參與度關係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24,38(02):112-116.
[3]吳建華,劉曉琴.打麻將行為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誌,2022,38(10):7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