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2022年07月01日00:58:11 健康 1288
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

開欄語:鄒旭診室故事】欄目是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教授帶領團隊開辦的專刊欄目,將圍繞鄒旭診室里發生的真實案例,有故事,有醫生的建議和指導,有專業的醫學剖析,同時介紹一些效果確切、操作性強、簡便廉驗的日常調理小妙招,以達到養神健體、培育正氣、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

診室故事

78歲的何爺爺在2年前因無明顯誘因於夜間休息時出現胸骨後緊縮樣疼痛,於外院急診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心梗”,在外院行PCI術後癥狀緩解出院。1月前患者出現頭暈昏沉,伴行走不穩,左側肢體乏力,向左側傾倒,左上肢麻痹等癥狀再次入院,頭顱CT:1、雙側基底節區少許腔隙樣腦梗塞;2、側腦堂旁腦白質變性,腦萎縮;3、雙側頸內動脈及椎動脈顱內段硬化,診斷為“短暫性大腦缺血性發作”。西醫予抗聚、調脂穩斑等治療,癥狀好轉後出院。此後患者仍間中發作頭暈乏力,輾轉各大中西醫院診治,癥狀均未見好轉。某日,廣東省中醫院舉行義診活動,各位疑難病患者紛紛前往,而在此機緣下,何爺爺便來到了鄒旭教授的義診桌前:

刻下症見:神情,精神一般,頭暈,昏沉感,伴行走不穩,飯後加重;少許胸悶心悸,頭汗較多而黏,口苦口乾。納眠可,小便可,大便偏干,排出不暢。舌暗紅,苔白膩,雙關動,脈弦滑,而尺脈稍微凹陷,太陰脈顯形。心臟彩超示:冠心病PCI術後;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主動脈辨少量返流;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張功能減退;主動脈硬化。頭顱CT:1、雙側基底節區少許腔隙樣腦梗塞;2、側腦堂旁腦白質變性,腦萎縮:3、雙側頸內動脈及椎動脈顱內段硬化。TnT:0.018ug/L。既往高血壓病史8餘年,收縮壓最高160mmHg,平素服用拜新同1粒,qd,自訴血壓控制尚可;2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於外院住院治療,行PCI術。術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維、立普妥藥物控制,現已停用波立維1年左右。

中醫診斷:眩暈(痰瘀阻絡)

西醫診斷:1.缺血性腦血管病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PCI術後)2.高血層3級(很高危組)

鄒教授根據長桑君脈法理論,依據患者的脈象及癥狀特點,通過六經及臟腑辨證方法,考慮患者病位在腦竅,與肝、腎、脾有關,病機則為痰濁瘀滯於內,而肝腎不足,陰虛陽亢,挾痰瘀上擾清竅,上虛下實,治以化痰通絡,健運脾胃,滋養肝腎為法。予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加決明子、女貞子、山萸肉以滋補肝腎;茯苓澤瀉、石菖蒲化痰祛濕;丹參、赤芍活血化瘀;火麻仁滋脾潤腸;雞內金消積運脾,太子參健脾益氣,以助升清。囑患者此方可水煎內服,隨時服用。

3年後,患者陪伴其子至鄒旭教授門診就診,訴服藥十餘劑後眩暈已無發作,胸悶心悸,頭昏沉較前明顯減退,日常生活質量大為提升。三年間患者若有頭暈不適,便服此方,均有顯效。患者定期體檢,檢驗檢查結果均無明顯異常。

鄒旭教授指出:“痰”並非眩暈發作的唯一要素,位列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所論眩暈的原因為“痰挾氣虛併火……無痰則不作眩,痰因火動。”可見“痰濁”與“相火”作為眩暈病發的兩個因素,且認為只有相火妄動,才引發伏留之痰飲致眩。而中醫經典《內經》也提到:“陰虛生內熱奈何?……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由此可見,“相火”與“氣虛”兩者聯繫緊密,其所指氣虛可由相火過盛引起,相火妄動亦可因氣虛導致。所謂“相火,下焦包絡之火,元氣之賊”,元氣與相火不可兩立,氣愈虛則火愈熾,反之亦然。

按照臟腑相關理論,腎和肝兩臟關係密切,正所謂乙癸同源,生理上肝藏血,腎藏精,在病理上也相互影響。腎陰素虧不能養肝,水不涵木,陰不維陽,肝陽上亢;肝陰不足,“子病及母”又可導致腎陰虧虛而致相火上亢。正如《類證治裁·眩暈》所謂“良由肝膽乃風木之臟,相火內寄,其性主動主升”,老年患者腎氣虧虛,精氣漸衰;腎精不足,虛火內生,灼津成痰。痰濁上犯清竅,也可導致眩暈;肝腎為母子之臟,腎陰虛則水不涵木,木不疏土,脾失健運,痰阻經絡,清陽不升,清竅失於所養,故頭目眩暈。

該患者初診時見雙關動,脈弦滑,而尺脈凹陷,根據長桑君脈法理論,雙關動則陽亢上,而尺脈凹陷則為肝腎下焦之虛損,恰為陰虛陽亢,水不涵木之象;太陰脈顯形則為脾虛生痰,郁濁內生,陰虛火旺煉液成痰。患者年過七旬,元氣漸衰,腎精不足,腎主藏精生髓,腎陰不充,水不涵木,肝陽上亢,故發為眩暈;而中焦脾胃虛弱,不能充養元氣,元氣虛損,則相火更為熾盛;脾氣一虛,飲食入內,水谷精微不得運化為氣血,痰濁內生,挾熱上擾,故飯後眩暈加重;“津血同源,痰瘀相關”上述原因形成的痰濁之邪滯於脈道,釀生瘀血,痰瘀膠結,阻塞脈道則清竅不通,發為眩暈。口乾口苦,正為肝氣鬱結化熱,虛火上炎之象;胸悶心悸,正為痰瘀交結,樞機不利,阻於胸中,而虛熱內擾心神;但頭汗出而黏,為痰濁虛熱互結,脾胃不運,閉郁中焦,胃陽不能敷布之故;腎司二便,腎虛則氣化不足,無力推行,腎精虧少,無以滋濡,故大便乾結難排。

對於此類患者,鄒教授在蠲化痰飲,活血化瘀之外,更加註重滋養肝腎,調補元氣,以此標本並治。關於眩暈的治療大法,《丹溪心法》中明確提出“治痰為主”,選瓜蔞薤白半夏湯作為主方,祛痰通脈,行氣解郁;配以茯苓、澤瀉利水燥土,瀉飲消痰;丹參、赤芍活血化瘀,通絡寬胸;石菖蒲在化痰除濕之外,更有通竅寧心之效。女貞、決明搭配,有傳統名方“二至丸”之意,滋肝腎,補精血,而不滋膩;山茱萸能補能澀,正能收斂相火,使火不上逆,不致擾動其伏留之痰;火麻仁潤腸通便之外,亦可滋陰養血;太子參味甘性溫,能回元氣於無有,使元氣充盈制約相火,進而使失調的氣火關係得以恢復正常,達到蠲化痰飲,益氣降火的目的,標本兼顧,故眩暈得平,胸痹得安。

虛實並調止眩暈

《丹溪心法》強調“無痰不作眩”,而《景岳全書》指出:“無虛不作眩”,眩暈機理為虛實兩端,虛者為髓海不足或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實者為風、火、痰瘀擾。

中醫認為,眩暈以虛實分型,可總結為五大類:

1.肝陽上亢,症見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相火上炎,則見失眠多夢,急躁易怒,舌紅苔紅,脈弦或數。治宜平肝潛陽,清火熄風。

2.氣血虧虛,症見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白,神疲乏力,倦怠懶言,唇甲不華,發色不澤,心悸少寐,納少腹脹,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3.腎精不足,症見眩暈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軟,健忘遺精,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養肝腎,益精填髓。

4.痰濕中阻,症見眩暈,頭重昏蒙視物旋轉,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膩,脈濡滑。

5.瘀血阻竅,症見眩暈頭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舌有淤斑,脈澀。治宜祛瘀生新,活血通竅。

在現實生活中,眩暈病機錯綜複雜,復因失治誤治,每呈虛實並見之勢。因正虛易留邪,邪盛易傷正,故虛實並見可謂眩暈纏綿難愈的主要原因。鄒旭教授認為,臟腑相關,臟腑之間互相影響,功能失調是眩暈之本,是決定其發生髮展的主要內在因素;而風、火、痰、虛、瘀是眩暈發病的病因,往往為標,同樣左右着疾病發展。在治療時不應一味扶正,或只顧攻邪;辨證時要善於分清虛實的輕重,應機而變。

腦血管病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

1、合理膳食:適當限制脂肪、糖及鹽的攝入,多吃含鉀、鈣、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土豆、香蕉、海帶、紫萊、木耳、蘑菇、山藥、黃豆、魚、蝦、西紅柿、芹菜、洋蔥、胡羅卜等。要控制體重,每餐吃七八分飽。

2、適量運動: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堅持有氧鍛煉(散步、簡化太極拳、球類運動等), 要持之以恆,每日堅持30~60min為宜;中年人鍛煉時心臟脈搏140次/分左右,每周要堅持3~5次。這種鍛煉,氧氣能充分酵解體內的糖分,時間長些還能消耗體內的脂肪,運動本身可降低血壓,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是健身和減肥的主要運動方式。但要注意避免寒冷及烈日下運動,不主張晨練及空腹運動,運動時避免過分的低頭、彎腰及用力。

3、戒煙限酒:中醫認為,酒為水谷發酵熏蒸而成,為熟谷之液,性熱而質濕,為濕熱蘊結之品;因此,長期飲酒過量,加之肥甘厚膩,會使人體內陽熱盛、生痰濕,釀成濕熱。長此以往,導致“濕熱”蘊積於體內,形成濕熱體質。香煙性大熱,有毒。大熱之性再加火燒,則熱上加熱,加上有焦油物質,易和肺中之痰濕相合,且燥熱傷陰,大火食氣,所以吸煙的人,多見肺氣陰兩虛而兼痰濕阻滯。“無痰不作眩”,濕熱痰濁膠結於體內,堵塞腦竅,窒澀脈絡,則會誘發加重腦血管病。

4、保持平和心態:腦之所以發揮其主元神的功能,必須以氣血的濡養和氣機的升降有序為先決條件。在緊張的生活、工作之餘應學會放鬆精神,這樣使大腦得到休息有助於減輕心理社會因素對血壓的影響。腦病多因七情所致,七情多致內傷,氣血逆亂,上沖於腦,則見眩暈、頭痛、失眠、煩躁等症。因此,要淡薄名利,養成平和的心態,少與他人爭執,精神內守。

5、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身體的新陳代謝及各臟腑功能正常運轉。防止大便乾燥: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飲水,防止超重和肥胖;重視每年查體,定期測量血壓,檢測血脂、血糖水平。

鄒旭診室故事 | 胞衣不下責於痰,化痰血生瘀得祛

鄒旭診室故事 | 昏昏沉沉痰濕重,降濁昇陽三焦通

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

鄒旭,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胸痛中心主任。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第二屆全國傑出青年中醫,廣東省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青年名中醫。擅長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傳染病及內科疑難雜病。

擔任國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領隊、武漢雷神山醫院C6病區負責人,奮戰在抗“疫”一線,發揮中醫辨證論治、針葯結合的優勢,所在雷神山醫院醫療隊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時代楷模”稱號。

之後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成員,馳援河北邢台、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雲南瑞麗、福建廈門、陝西西安等多地開展中西醫聯合巡診,2022年作為中央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成員赴港,均取得良好療效,得到患者和中西醫同行的認可。

中央文明辦國家衛健委中國好醫生”、廣東省委省政府“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廣東省委宣傳部省衛健委“廣東好醫生”、廣東省衛健委“抗擊新冠病毒COVID-19最美逆行者”、人民網“人民好醫生-醫學人物特別貢獻者”等稱號。

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嶺南鄧氏內科流派傳承工作室

鄒旭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審核:廣東省中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醫師 徐珉

執行編輯:曾夢芸

審核校對:庄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鄒旭診室故事 | 化濁活血兼補腎,虛實並調定眩暈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一騎絕塵丨洛拉替尼 mPFS 突破 5 年,樹立 ALK+ NSCLC 一線治療新標杆 - 天天要聞

一騎絕塵丨洛拉替尼 mPFS 突破 5 年,樹立 ALK+ NSCLC 一線治療新標杆

肺癌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種[1]。然而,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癌患者,靶向藥物的問世為患者的長期生存帶來了質的飛躍。其中,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關鍵驅動基因之一。從 2007 年 EML4-ALK 首次在 NSCLC 患者中發現以來[2],ALK 通路藥物的研發已從一代克唑替尼快速進展到三代洛...
肺癌骨轉移如何處理?看這篇輕鬆掌握 - 天天要聞

肺癌骨轉移如何處理?看這篇輕鬆掌握

骨轉移作為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通常會引起患者發生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關事件(SREs),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如何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肺癌骨轉移顯得至關重要。本文結合《肺癌骨轉移診療專家共識(2019 版)》[1]、《中國肺癌骨轉移臨床診療指南(2024 版)》[2],整理出肺癌骨轉移臨床診治的關鍵信息,旨...
2024 泌尿領域醫生交流討論會 | 從手術技術到系統治療,共話腎癌新進展 - 天天要聞

2024 泌尿領域醫生交流討論會 | 從手術技術到系統治療,共話腎癌新進展

引言近年來,腎細胞癌(RCC)手術技術及全身系統治療均取得了長足發展。腹腔鏡手術技術和安全性不斷提高,圍手術期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晚期 RCC 一線治療新方案層出不窮,不斷改善患者的治療結局。為及時掌握 RCC 診療最新進展,指導臨床治療實踐,2024 年 5 月 31 日,「健康同行 多領域專業交流項目——2024 泌尿領域醫...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打造“家門口”近享國家級醫療服務 - 天天要聞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打造“家門口”近享國家級醫療服務

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黃思寧 通訊員 駱秋妤 許超艷 曾春梅)“謝謝醫生,讓我重新拾起了對生活的信心。”6月12日,曾感染耐葯結核菌的外地患者陳先生向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送來一面錦旗,感謝醫生的幫助。外地患者來求診。該患者有乙肝病毒攜帶病史,2016年診斷“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因為進行未...
補腎最高的境界是健脾,推薦3個中成藥,脾腎同補,脾好腎更好 - 天天要聞

補腎最高的境界是健脾,推薦3個中成藥,脾腎同補,脾好腎更好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腎臟為先天之本。脾胃在消化吸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腎臟負責生殖發育。當兩者功能出現異常,如脾陽虧虛或腎虛,便可能導致諸多不適,如腹瀉、手腳發冷、疲勞等。華主任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三款中成藥,可同時滋養脾腎,使脾臟健康,
大學生減重20斤猝死,拳擊賽場外的殘酷“秘密” - 天天要聞

大學生減重20斤猝死,拳擊賽場外的殘酷“秘密”

2024年6月,全國少年(U16)拳擊錦標賽現場。圖文無關。視覺中國瀋陽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大一學生小許(化名)的生命遺憾地停留在18歲。其門診病歷顯示,小許2024年6月9日中午倒在學校寢室,送醫搶救半小時仍無生命體征,死因初步診斷為“猝死”。在過去的4月28日至6月6日間,為了備戰拳擊賽,他由60.85公斤減到50.90公斤...
日媒:罕見“食人細菌”在日本蔓延!感染後48小時即可致命。 - 天天要聞

日媒:罕見“食人細菌”在日本蔓延!感染後48小時即可致命。

近日,日本媒體紛紛報道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一種罕見的“食人細菌”正在日本國內迅速蔓延。這種細菌被稱為“食人細菌”,因其強大的破壞力和極高的致死率而備受關注。據悉,一旦被這種細菌感染,患者將在短短48小時內面臨生命危險,而且該細菌大多可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