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由重慶市委宣傳部、四川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巴蜀同脈 文明同行”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廊四帶”建設媒體採訪活動在重慶潼南區啟動。

活動將挖掘、梳理川渝兩地聯合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做法,展現一年來兩地文明實踐協同發展成果,展示“川渝一家親、攜手向文明”的生動實踐,進一步凝聚兩地跨區域精神文明建設合力。
接下來的約兩周時間裡,來自川渝兩地的主流媒體記者將兵分兩路,圍繞重慶與四川省範圍內相關點位展開走訪調研,其中重慶線路記者將先後前往潼南、大足、榮昌、江津、永川、合川、渝北、長壽、墊江、梁平、萬州、開州、城口等區縣,深入基層一線、走進實踐陣地,用腳步丈量“一廊四帶”的建設成效,用鏡頭捕捉文明實踐的生動場景,用文字記錄兩地協同推進的創新舉措。
去年6月,川渝兩省市聯合印發《“巴蜀同脈 文明同行”川渝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方案》,提出通過3年努力,協同打造川渝文明實踐“一廊四帶”。“一廊”即川渝文明實踐走廊。“四帶”即立足川渝毗鄰地區各自的稟賦特色,根據地域分布,因地制宜打造川南渝西青少年思政教育文明實踐帶、川中渝西文旅融合文明實踐帶、川東北渝北服務經濟發展文明實踐帶、川東北渝東北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文明實踐帶。
一年以來,川渝兩地毗鄰地區幹部群眾攜手並進、共同努力推動“一廊四帶”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攜手建成文明實踐綜合體1個、聯合發布典型案例12個、共同開展理論宣講、群眾性文化活動1萬餘場次,為推動川渝兩地精神文明建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凝聚了強大精神力量。
此次活動將緊扣“協同”關鍵詞,重點關注跨區域資源整合、品牌項目聯動、志願服務互通等特色做法;突出“群眾”中心點,講述普通百姓在文明實踐中的獲得感、幸福感;聚焦“差異化”落腳點,深入報道各區縣、各文明實踐帶的創新探索和特色做法,全面呈現川渝文明實踐的溫度與力度,進一步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上游新聞記者 張皓 實習生 吳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