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終還是沒抗住,7月9日關稅“大限將至”,特朗普從越南手裡,拿到了想要的東西。
特朗普周三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在與越南領導人通話後,美國和越南達成了貿易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將對越南所有商品加征20%的關稅,對經越南轉運的商品則徵收 40% 的關稅。
【特朗普從越南手裡,拿到了想要的東西】
與此同時,越南將對美國商品完全開放市場,美國所有商品將享受“零關稅”的待遇進入越南市場。特朗普將這份協議稱為“兩國合作的偉大協議”。
雖然越南將美國準備加征的46%“對等關稅”降到了20%,但相比於其他正在談判的國家,越南讓步的幅度其實是很大的。
準確來說,“對等關稅”分為兩個部分,一是10%的“最低基準關稅”,針對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二是在此基礎上對一些國家和地區加征的額外部分,針對的是中國、歐盟、日本、越南等美國主要的貿易夥伴。
【特朗普周三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和越南達成了貿易協議】
在過去幾個月的談判中,歐盟、日本都是堅決要求美國將關稅“歸零”的,一點都不能留。而只有美國答應將關稅“歸零”,它們才會讓美國商品在自己這裡享受“零關稅”的待遇。
而面對歐盟、日本的關稅“歸零”要求,特朗普政府則堅持保留10%的“最低基準關稅”,以及專門針對汽車、鋼鋁產品的25%關稅。
在越南之前,全世界唯一跟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的國家是英國。倫敦方面就同意保留10%的“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美國開放市場。
中國的態度就更不用講了,二話不說直接反制,全世界只有我們這麼干。美國同意降關稅,中國才會跟着降。因此中美的談判進程也跟其他國家和地區不一樣。
【中國的態度就更不用講了,二話不說直接反制】
當然無法指望越南像中國這般對美強硬,畢竟這種強硬不僅需要決心,更需要實力作支撐。
很多分析也認為,越南可能會像歐盟、日本那樣,爭取關稅“歸零”;或者退一步來講,像英國那樣,同意保留10%的“最低基準關稅”。
結果卻是更進一步。10%之上再加10%,總計20%;同時對轉運商品加征40%關稅。
20%是什麼概念?要知道,在5·12中美日內瓦會談後,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也不過30%。若未來中美達成正式協議,恐怕也只能比這個數字低。
過去幾年很多中國企業向越南轉移產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裡的關稅更低。如今加了關稅後,越南在這方面相對中國的比較優勢就縮小了。
【很多中國企業向越南轉移產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裡的關稅更低】
至於“經越南的轉運商品”——誰都知道這些產品絕大部分都來自哪裡。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美國在與其他東南亞國家談判時,估計也會提出相似的內容,要求這些國家對轉運商品加征更多的關稅。
越南這次做出巨大讓步,至少能說明一點,那就是該國經濟對美國出口的依賴程度,以及該國決策層面臨的壓力,或許要遠遠大於表面上的數據和我們的想象。
2024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額近1200億美元,而自美國進口只有150億美元,順差近1050億美元。全世界對美順差去年比越南還高的,只有中國、歐盟和墨西哥。
儘管越南距離美國隔着一個大洋,但它的情況卻跟墨西哥非常類似,經濟非常依賴與美國之間的貿易。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占其國內GDP近三成,在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中,越南的這一數據是最高的。
【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占其國內GDP近三成】
相比之下,2024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只佔GDP的2.5%:同樣面臨美國的“關稅大棒”,越南面臨的風險和壓力要遠大於中國數倍。
距離90天“對等關稅”暫停期(7月9日)結束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了,而越南之所以拖到現在才達成協議,估計也是希望“以拖待變”。而在希望破滅後,最終也只能選擇妥協。
隨着20%的關稅落地,以及轉口貿易遭遇重創,越南經濟接下來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和衝擊。進一步來說,他們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左右逢源,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的日子,基本上也到頭了。
特朗普1.0時期,美國儘管盯上了越南,但並沒有完整的規劃,落地的政策很有限;拜登時期,美越關係連升兩級,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與中俄平級。為了拉攏越南,同時遏制國內的供應鏈危機和通貨膨脹,拜登選擇對越南的轉口貿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這段時期,越南可以說充分吃到了大國競爭帶來的紅利,第二產業快速發展。而現如今,最好的戰略機遇期已經過去了,面對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攻勢,當他們一開始就選擇退縮讓步時,今天的結局其實就已經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