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特朗普划下的談判“大限”日期不斷逼近,各方氣氛都愈發緊張了起來。但有了中方創下的成功先例,莫迪政府難得挺直了腰桿,直接給美國立起了“規矩”,打算為了14億人的發展,和美國好好爭一個高低。
莫迪
近日,距離特朗普給各國划下了“關稅大限”正式生效,僅剩下一周時間。在這種緊張氣氛下,各國都加快了與美方的談判進程,希望能在最後期限之前達成協議,以免遭受難以估量的損失。
而特朗普本人還於近期多次強調,這一日期絕對不會進行延長或更改,而他的這一表態,也就相當於給各國下發了“最後通牒”,讓他們做好被美國關稅強力報復的準備。
印度同樣是美國的重點針對對象之一,儘管兩國官員都曾表示,印度有望成為首批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但雙方談判進展並不順利,甚至一度陷入僵局。
特朗普與莫迪
按照目前的發展來看,如果兩國無法在7月9日的最後期限前達成協議,印度將面臨高達26%的關稅。然而,面對這種壓力,莫迪政府卻展現出難得的強硬立場。印財長西塔拉曼表示,印美雙方都希望達成“大、好、美”的貿易協議,但農業和乳製品,是印度必須堅守兩條“紅線”。
目前,印度的貿易代表團仍在美國停留。本應於上月底結束的談判,被延長至七月初,且印方官員透露,為推動協議達成,代表團可能還會再停留幾天。
目前看來,雙方的分歧並不算小,據印媒報道,美方希望印度進一步開放農產品和乙醇市場准入,同時擴大乳製品、汽車、酒精飲料和藥品等行業的市場准入範圍。在農業領域,美國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要求印度一步步出讓本國利益。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
而印度則希望美國能取消互惠關稅及鋼鐵、鋁和汽車零部件等附加關稅,並承諾未來不再加征新的關稅。而雙方這種巨大的利益分歧,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着,這場談判恐怕不會順利。
事實上,印方之所以如此硬氣地給美方“劃紅線”,很可能也與中國取得的成功有關。自從美國宣布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後,中方的堅定反制態度就從未動搖過,甚至一度將反制關稅提高到了125%,逼得特朗普連連低頭,主動找上中國尋求談判。
在日內瓦會談後,雙方共同發表了聯合聲明,將關稅不斷壓低。而中國也因此成為了首個和美國成功談判,且獲得美方大幅讓步的國家。而中美談判的結果,也間接影響了不少國家,讓他們在談判中表現出了更多的強硬態度,印度顯然也位列其中。
中美高官會面
畢竟,中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對於霸權主義和單邊制裁,一味地妥協和退讓沒有任何效果,只會換來變本加厲的打壓,不僅會在經濟領域一敗塗地,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在國際舞台的話語權,最終落得個得不償失的結局。
如果莫迪政府這次能夠堅持和美國“硬剛”到底,沿着中國給出的正確道路走下去,說不定能為本國民眾爭取真正的利益,但如果印方與之前一樣,只是耍耍嘴皮子功夫,最終依舊選擇對美“投降”,恐怕只會換來美國一頓“狠錘”,進而助長特朗普政府的霸權野心,莫迪政府的威望,則會因為這次“東施效顰”,徹底成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