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2024年04月16日18:25:04 國際 1691

人世間最大的痛苦之一,莫過於滿心歡喜迎接小生命,憧憬着日後幸福生活時,卻被告知寶寶時日無多。

特蕾莎·波克萊是一位單親母親,1984年10月14日,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巴斯托醫院準備生寶寶。

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 天天要聞

經過幾小時的努力,陣陣啼哭宛如美妙的讚歌,響徹在產房中,此時的特蕾莎別提有多麼開心,看着女兒熟睡且稚嫩的面容,她已經在幻想着女兒長大後的模樣。

然後醫生的一席話,卻讓特蕾莎的心情從“天堂”墜入“深淵”,因為醫生在檢查後發現寶寶患有“左心發育不全綜合征”。

通俗易懂的說,寶寶心臟先天畸形,只有一半的健全心臟,無法支持全身血液運轉,以20世紀80年代的醫療水平,很遺憾無法治癒,並且壽命不超過30天。

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 天天要聞

在了解到巴斯托醫院無法治癒女兒的疾病後,特蕾莎立刻轉到洛馬琳達醫院,這裡的醫生在得知情況後,迅速召開了研討會。

經過數小時的討論,最後的結果是“心臟供體不足”,也就是說,洛馬琳達醫院也無法拯救寶寶的生命。

就算放眼當下,心臟供體也是極其緊缺的器官,況且還要考慮到嬰幼兒的特殊性,所以在30天內幾乎不可能找到適配的移植心臟。

特蕾莎只能帶着孩子悲痛的回到家中,但參與討論的主刀醫生卻沒有放棄,他叫倫納德·貝利,畢業於洛馬琳達醫學院,年僅25歲就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並發表了大量高價值醫學論文,在醫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 天天要聞

倫納德苦思冥想,終於想到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寶寶在30天後就會死亡,當下又沒有合適的心臟,對於寶寶而言,基本就是死局,那麼是否可以用動物心臟來搏一線生機呢?

回到家的特蕾莎,每一秒都格外珍惜,她用相機記錄著女兒的最後時刻,正在她感到絕望悲痛的時候,倫納德醫生的助理打來電話,表示醫院想用動物心臟來嘗試。

當聽到“動物心臟”時,特蕾莎格外憤怒,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可能用動物心臟!

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 天天要聞

但過了幾天,她開始明白這或許是唯一的機會,否則一旦超過30天,女兒就會在悲痛中死亡,於是答應了這場手術,即便親朋覺得極其荒謬,但作為母親的特蕾莎還是決定試一試。

1984年10月26日,全球第一例異種器官移植手術開始了,倫納德醫生將一顆狒狒心臟小心翼翼的放入菲伊(特蕾莎女兒)體內,手術進行了十幾個小時。

最後一步完成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直到儀器發出“滴滴”聲,大家明白這場史無前例的手術成功了!

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 天天要聞

手術室外的特蕾莎聽聞後,激動的掩面哭泣,這絕對是醫學史上的一個奇蹟。

菲伊的生命特徵開始穩定,並且四肢逐漸擺動起來,哭啼聲也異常的響亮,就在眾人覺得菲伊能依靠狒狒心臟生活下去的術後第21天,她的身體開始出現異常劇烈的排斥反應。

即便經過搶救,但菲伊還是走向了死亡,全球首例異種移植堅持20多天後,最終宣告失敗。

至於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失敗?

當時的醫療學者認為問題出在血型上,菲伊的血型是O型,而狒狒的血型是AB型

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 天天要聞

但從如今的醫療科學角度出發,異種器官移植除了血型不同外,最難的地方在於基因異體排斥。

簡單的說,動物的基因和人類的基因無法在同一具身體內共存,例如人類的免疫系統會將動物基因當做外來侵略者消滅,就算無法消滅,雙方也會展開戰鬥,而戰鬥表現就是人體出現的一系列癥狀。

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 天天要聞

其實美國在2022年1月和2023年11月,也做過兩個異種心臟手術,57歲戴維·貝內特接受“基因編輯豬心臟移植手術”2個月後死亡;58歲勞倫斯·福塞特在1.5個月後死亡。

現如今器官移植手術越來越多,但器官供應卻極其有限,中國每年晚期心衰患者多達150萬人,但真正能接受移植的病人約在500~600人,足以見得,器官的需求量是多麼龐大,但供應量卻出奇的低。

從技術上來講,目前全球已經掌握了異體器官移植的技術,但主要源於異體基因排斥。

39年前,美國母親不顧反對,為女兒移植狒狒心臟,後來怎樣了? - 天天要聞

不過隨着生物科技越來越發達,現在人類已經能逐漸對生物基因進行編輯,例如將有刺魚優化成無刺魚,背後的邏輯就是找到“魚刺”的基因,通過抑制這類基因就能實現“無刺魚”。

當然了,基因編輯往往是複雜深奧的,但考慮到人類器官的供需關係極其不平衡,從動物身上尋找器官來源,也是一種新的突破,前提是需要解決基因排斥。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處長夫婦雙雙被策反!境外間諜情報機構這些招數須警惕 - 天天要聞

處長夫婦雙雙被策反!境外間諜情報機構這些招數須警惕

當前,保密工作形勢複雜嚴峻,我黨政機關和涉密單位一直是境外間諜情報機構覬覦的重點目標,他們不遺餘力進行政治滲透、情報竊密、勾連策反等破壞活動,對我國家安全構成極大威脅。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必須繃緊思想之弦,強化危機意識,時刻警鐘長鳴。
3小時!破案! - 天天要聞

3小時!破案!

離車上鎖 記得抽鑰匙。防範電動車被偷盜,離開車時,要隨時隨地鎖車,並將車鑰匙隨身攜帶。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着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