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一個大消息,日前,中美元首進行了通話。
按照慣例,先搞清楚,到底是誰主動來的電話?新聞通稿里寫得很明確,我國領導人應約同拜登通話。“應約”二字,說明是美國那邊,邀請咱們對話。其實這個也在意料之內。
這段時間,美國要頭疼的事,可太多了。美國大選、中東的巴以衝突、歐洲的俄烏衝突,還有國內的經濟問題,美聯儲加息的問題。說實話,這些問題,哪一個都繞不開中國,都需要中國直接或間接地幫助。
而且,這次耶倫正式訪華,過段時間布林肯也要訪華。如果我沒記錯,上次這倆人來中國,就相當於白跑一趟,基本沒撈到任何成果。所以,這次美國顯然是長教訓了,拜登親自出馬打前站,人雖然沒親自來,但好歹來了通電話,美國總統的面子,中國總得給一給吧。
我對比了中美兩國的通稿,基本大差不差。我國領導人與拜登,一共通話了1小時45分鐘,這時間不算短了。雙方討論的內容,也十分地廣泛,涉及到了中美關係、台海局勢、南海紛爭。同時也就巴以衝突、俄烏衝突,還有朝鮮半島的局勢,交換了意見。
可能這時候有人要說了,拜登的嘴裡有實話嗎?中國跟美國的溝通和對話,真的有用嗎?的確,這應該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普遍想法了。前年的巴厘島中美元首會晤、去年的舊金山中美元首會晤,拜登當面的承諾,都相當好聽。可是2年以來呢,美國又到底落實了多少?履行了多少?反正我們是沒看到的。
當然了,話雖然是這麼說,但不可否認,如果這2年,中美沒有進行類似的溝通和對話,那在今天動蕩的國際形勢下,中美關係一定會比現在更糟。甚至,在中美關係的影響下,全球局勢都只會更加惡化。
就像我國領導人,在通話里說的那樣,“中美這樣兩個大國,不能不來往、不打交道,更不能衝突對抗”。溝通和對話,有總比沒有好。而且這也並不妨礙,我們隨時做好,與美國博弈競爭的戰略準備。
好了,咱們話再說回來,中美元首會晤的新聞通稿,篇幅很長,我覺得有這麼幾個重點。首先,拜登再次向中國,進行了鄭重保證,又講了一遍老生常談的“六不一無意”。
我估計大家都聽煩了,我也懶得贅述。但大家發現沒有,每一次中美元首會晤的中國通稿中,照樣會把拜登的這番表態,再不厭其煩地複述一遍。反而是美國的通稿,以及相關媒體報道,基本都不會,着重提及這個“六不一無意”。
在我看來,這就是中國給美國立的字據。拜登表態幾次,我們就重複幾次。別管拜登嘴裡有沒有實話,反正都是美國一國總統,在外交上的官方表態。回頭美國要賴債,可沒那麼容易賴掉。這無形中,我們就佔據一份先手優勢,怎麼都高了美國一頭。大國博弈中,這種細節,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在通話中,我國領導人再次強調,台海關係是中美最大的紅線,希望美國能把,不支持“台獨”的表態,落實到行動上。這兩句話,大家肯定聽外交部也說過,但性質上能一樣嗎?顯然是不能的。
這相當於當著拜登的面,我們直接打開天窗說亮話。再結合今天的兩岸關係,以及台海局勢。大家有沒有琢磨出一點味道來,我們這是在向美國施壓,同時也是一種變相的警告。
這番話分量有多重,就看拜登老人家,能理解多少了。如果拜登理解少了,或者白宮那批人理解錯了。一旦形成戰略誤判,後果可能就要,超乎美國的預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