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負責人強勢宣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預計為200到210噸。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早在8月24日,東京時間13點,北京時間12點,日本核污廢水排海行動,不顧一切的開始了。
日本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核污水經由長達1公里的海底隧道流向太平洋。
截止2023年8月28日零點,日方核污水的排放總量已經累計達到1555噸。
根據日媒發布的消息,日方曾表示,該次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或將持續30年之久。
福島第一核電站隸屬於東京電力公司,而東京電力公司並不是很多人所想的國營企業,他是一家民營企業。
東京電力公司,成立於1951年,前身是1883年創立的“東京電燈”,日本勢力最大的財閥之一。
東京電燈早在二戰前就實現了對東京等地的電力市場控制,是關東地區實力雄厚的財閥。
因為20世紀30年代,日本經濟政策發生轉變,“東京電燈”被迫成為了半國營半民營的電力企業。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經歷二戰後,東京電燈分離出來進行整編整改後,民營企業東京電力成立。
“東京電燈”在歷史上與日本政客的關係可以說是十分親密,而前首相福田康夫和東電上層之間的親密關係,都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東電每年都會向日本主要政黨捐贈巨額的‘物資’,其中的大部分都‘捐獻’給了長期執政的自民黨。
慢慢的,東電成為了大多數日本政客退休後的歸宿,很多日本通商產業省的退休官僚,都會在東電掛靠,成為東電的一員,享受着東電的福利。
截止2011年,在過去的50年里,日本政界共有68名從經濟產業省退休的高級官僚,被東電僱傭。
隨着東電的體量越來越大,背後的資本開始向政界插手,開始不斷的滲透着日本的政界。
東電的前副社長加納時南,曾於1998年成功競選日本的國會參議院議員,之後更是更為了日本國土交通省副大臣。
而東電的前總聯副會長小林正夫,也在2004年得到民主黨的提名,參選參議員成功,直到現在還在擔任日本參議員厚生勞動委員會會長。
俗話說的好,‘朝中有人好辦事’,更何況是棵搖錢樹呢。
197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開始運轉,東電公司的核電歷史由此開始。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作為石油進口國的日本更加堅定了核電發展的戰略,
在此背景下,東電公司除了發展火電、水電、清潔能源發電外,將核電發展納入公司重點發展戰略。
東電慢慢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民營核電商,運營着3個核電站共17座反應堆,覆蓋了東京都及周邊的八個縣。
在核能發電佔全國電力供應份額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本,東電的核電廠曾一度供應了全國一半的核能發電量,也就是說,東電承擔起了全日本近六分之一的電力供應份額。
日本共有九大電力公司,而東京電力公司則是九大電力公司中,收入最高的電力公司。
2010年,東電銷售總額約為4000億元人民幣,在《財富》500大公司中,排名第128位。
但盛極而衰,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島海域發生9.0級特大地震,因為東京電力公司的自私自利的行為,沒有及時採用海水冷卻反應堆,導致了震驚世界的福島核輻射泄露事件。
而這已經不是東電第一次瞞報,早在2011年以前,東京電力公司就已經是世界上醜聞最多的核電企業。
核泄漏事件發生後,核污染水排海被東電視為是推進福島第一核電站報廢工作的重要步驟。
根據多家日媒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報廢工作預計將會耗資4000億人民幣。
其中四分之三左右,將用於取出約880噸核殘渣,但由於反應堆內部的情況不明,實際費用可能還有進一步的增加。
除此之外東電還需要承擔核污染的除污費用以及核事故的相關賠償,東電目前正在面臨嚴重的支出壓力。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估算,東電每年至少要實現約150億元人民幣的營業利潤才能夠負擔這一系列的支出。
自此,東電開始背負了巨大的債務,就在很多人以為東電會將國有化,由國家打理時,日媒曝出了多家日本財團的高管對東電的看法,宣稱“再爛也不能倒”。
之後有報道稱,日本政府正在考慮暫時將陷入困境的東電國有化,幫助其重建。
之後日本戰略大臣玄葉光一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東電國有化是一個將要考慮的選擇方案。
但很快,日本首相菅直人的代表發言人便表示,日本政府並未將東電國有化置於議程之內,政府正與東電商討其負債問題。
.由此,我們就能看出,東電背後,是多麼的龐然大物與盤根錯節。
根據相關統計,東電因核泄漏造成的損失債務,恐要到2064年才能全部還清。
東電作為日本最大的電力企業,日本東京都、關東地區和山梨縣的電力供應全部依賴東電,而面對東電公司,日本政府一部分是認而為之,一部分則是管不上。
最有意思的就是,關東控制的關東電網和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電網,使用的是不同頻率的發電,兩大電網割據一方,像極了諸侯爭霸,而關西的電力想要供應關東地區,必須要經過變電站。
也就是說,東電如此的體量下,就算是重組,其軀殼也不會變多少。
由於核泄漏事件的持續惡化,東電的股價持續下跌,而因為資金問題,核事故的安全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因此東電的盈利在進一步下降。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方面所發布的財報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份的2022財政年度報告,東電財政出現了巨額的赤字,凈虧損60億元人民幣。
由於核電站無法啟用,導致東電目前火力發電高達近八層,而相關燃料全部都依靠進口,在全球能源都上漲的情況下,東電的發電成本也在大幅的上升。
儘管東電名下還擁有柏崎刈羽核電站,但因為安全隱患頻發,東電遲遲無法啟動該核電站,因此如今的東電難以擺脫對火力發電的依賴。
而從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後到2021年,10年里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內的核廢水儲水罐容量累計138萬噸,即將達到極限值。
每年福島核電還會產生近14萬噸新的核廢水,並且還在每年遞增100噸。
因此2021年4月9號,經過‘協商’後,日本政府已經基本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廢污水排入大海。
此消息一傳出,日本的本地居民,以及環保組織紛紛痛斥譴責,這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2011年4月11日,日本福島縣當地的居民更是自發舉行集會,遊行示眾,反對東電公司將核污水排放入海。
4月13日,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核污染水經過過濾稀釋後排放入海,排放時間預計在兩年後開始,預計時間為20年至30年。
而這一行為,竟然得到了美國務院的支持,美國務院表示該做法“似乎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
2021年8月,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基本敲定,將修建一條從福島第一核電站通往近海的海底隧道,將核污染水經過海水稀釋後,通過隧道引流到距離海岸線一公里的海中。
同年12月,東京電力公司向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提出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申請。
2022年7月22號,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正式批准了東京電力公司有關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2023年4月26號,東電公司宣布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隧道挖掘完成。
在經過試用檢測後,北京時間2023年8月24號12點,日本不顧外界的反對,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核廢污水排放。
東電錶示首次完成排放需要17天左右,而且由於核污水每天都在增加,因此因此預計本年度內的核污水削減量約為1.12萬噸,相當於約10個儲水罐的容量。
日本政府自私自利的做法,引起了世界的恐慌,人類的災難開始了,很多網友宣稱要將8月24號,定義為國際海洋災難日。
日本政府不顧民意強行排放核污染水的決定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不僅違反了國際海洋法公約,還將給人類帶來巨大的隱患。
核廢水經過海流擴散、海鳥遷徙、魚類和鯨豚的洄遊,會形成長期的跨國的影響,尤其是對俄羅斯、韓國、中國和加拿大等國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根據模擬日本核污水排海擴散過程的數據顯示,日本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進行廢水排放後,相關放射性物質會在57天內擴散至太平洋大半的區域,而在240天左右,就會到達中國沿海,1200天後,覆蓋北太平洋,十年後,將覆蓋整個世界。
而隨着近年來,全球氣溫的變暖,海平面蒸發速度也在大幅度的增快,那麼核污染遍布世界的過程或許會大大的早於人們的估計。
為什麼日本要冒着大不韙向全球宣戰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錢了。
2010年,東電在《財富》500大公司中排名第128位。
而2019年,僅僅只排第178位,2022年更是跌落到第290位。
利潤赤字的情況下,東電還背負着高額的債務貸款。
日本政府工作組曾在2016年提出了5種處理污水的方案,包括置於地質層中、以蒸汽形式釋放等。
但他們選擇了花費最低也是最快的方式,將核污水稀釋後排放入大海。
據悉,如果固化之後埋在地下將花費2400億日元,而排放到海洋當中,最高只需要花費34億日元。
東電公司以及日本政府選擇了成本最低的排海方案。
至於說為什麼阻止不了日本排放核廢水,首先就是,日本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大國,在國際法和國際規則內,他有權決定自己國內發生的任何問題。
甚至於他如果不進行公布,就排放,這也是可以的,但他還是非常有‘禮貌’的打了聲招呼。
其次,關於核廢水排放的問題,也得到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認可,而且在提交報告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也認為日本的標準符合IAEA公布的安全標準。
最主要的呢,還是因為老大哥美國在背後支持着日本。
對於日本排放核污水這一行為,只有我國、俄國和韓國,在一直發生堅決反對,一向最重安全、環境等問題的西方各國,則是全部沒了聲音,保持沉默。
從這一點中,我們不難懷疑,這是對日本的放縱,也是對亞太地區各國的壓制。
由於國際上,特殊的複雜關係,才導致了這次日本這種罪惡滔天的行為發生,對此除了譴責之外,作為普通群眾的我們,只能默默的保護好自己。
相信我國政府,會採取積極可靠的措施,來保證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順利度過這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