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在“大而美”法案上籤下大名,昔日盟友馬斯克就掀桌自立門戶,“美國黨”的橫空出世,是否預示着美國分裂已進入不可逆階段?
美國獨立日這天,特朗普正式簽署了所謂"大而美"法案,現場齊聲高喊"美國正在勝利"——殊不知這場勝利的代價,正在悄然撕裂美國社會。
【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
要知道,這份被特朗普極為看重的法案,在國會山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拉鋸戰。參議院51:50、眾議院218:214的投票結果,暴露出這項法案脆弱的政治基礎。
民主黨人集體投下反對票不說,就連共和黨內部也有多位議員臨陣倒戈。最後全靠特朗普下場施壓,才勉強湊夠票數。但有分析認為,這哪是美國的勝利,分明是特朗普和富豪俱樂部的狂歡。
法案內容堪稱"劫貧濟富"的教科書案例:一邊給大企業和富人減稅,一邊砍掉社會福利支出。表面看是減稅和縮減開支,實則是給後續的產業政策騰籠換鳥。但市場普遍預測,到年底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飆升至4.9%,美債"死亡螺旋"已隱約可見。
【馬斯克成立“美國黨”】
而就在法案簽署不到24小時,特朗普昔日盟友馬斯克在X平台扔下重磅炸彈:正式成立"美國黨"。這位曾經的特朗普金主,如今公然打出"將自由還給人民"的旗號,誓要打破美國延續至今的兩黨格局。
“美國黨”自稱代表了美國80%沉默多數,試圖讓中間派的聲音被聽見。在綱領上,他們想融合兩黨優點,並加入科技創新的調味劑:減少債務、軍事現代化、加速人工智能競賽、放鬆監管、言論自由、鼓勵生育等。
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馬斯克這步棋實屬被逼無奈。因為馬斯克的商業帝國特斯拉可能受到了“大而美”法案的衝擊,電動車市場前景暗淡。更諷刺的是,法案生效當天,五角大樓就宣布暫停SpaceX的火箭發射合同,明擺着要給馬斯克點顏色看看。
【馬斯克或參加中期選舉】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斯坦報》報道,有網友問及馬斯克的政黨是否會參加2026年的中期選舉或者2028年的總統選舉,他回了一句頗具懸念的“明年”。短期來看,“美國黨”似乎要削弱共和黨的票倉,因為馬斯克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但從長遠的眼光看,“美國黨”的崛起可能成為引發美國社會變局的導火索。在政治界,這不僅打破了兩黨長期以來的權力平衡,還可能引發他們的激烈反彈。
共和黨和民主黨不會坐視不理,可能會用盡各種方式壓制“美國黨”,造成政策僵局,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和社會保障或許都會受到影響,民眾利益恐難得到保障。
社會文化層面,由於政治立場的對立,導致社會撕裂愈演愈烈,人們之間的爭執可能會從鍵盤大戰上升到現實衝突。不論是社區氛圍還是族群關係,都面臨緊張局勢,美國的社會凝聚力可能會被肢解得七零八落。
【“美國黨”或成為被兩黨合力打壓的對象】
當然,“美國黨”面臨的不僅僅是這些宏觀阻力。首先是美國複雜的選舉制度,對於新興政黨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美國黨”需要在全美50個州收集超過2千萬有效簽名才能登上選票舞台。選舉人團和贏者通吃的規則更是讓新黨派幾乎毫無立足之地。
其次,兩大傳統政黨的抵制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歷史上看,美國的政治法律已經適配兩黨制,使得第三勢力往往夭折。同時,特朗普作為老手,隨時可能用商業手段壓制馬斯克的企業,尤其在財務和科技政策上,“美國黨”與傳統兩黨的分歧可能讓其首當其衝,成為被合力打壓的對象。
另外,馬斯克作為“美國黨”的掌門人,自己也是面臨不小的瓶頸。他在商業領域無往不利,但政治畢竟是另一個戰場。他缺乏政治經驗,過於理想化,人際交往方面不算擅長,身份上更是沒有競選總統的資格,不容易制定長遠計劃。
【特朗普不會坐視不管】
加上,“美國黨”本身面臨著戰略定位的困境。它吸收了保守派和進步派的部分主張,混雜得有些無所適從,看似沒有準確的政治綱領和強大凝聚力,只能吸引一些政治狂熱者,一旦遭遇挫折可能會自行崩潰。馬斯克打政治牌更多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
儘管挑戰重重,馬斯克的行動也並非毫無勝算。伴隨着“大而美”法案的推進,拜登突然出山,稱收到了歐洲領導人的密集來電,對特朗普的政策表示憤慨。
這不僅讓特朗普在國內被不斷掣肘,也增加了國際上的壓力。特別是在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時候,其他國家擺出了針鋒相對的態勢,讓他的處境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