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2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跟往年一樣,社會平均工資分為多種口徑。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為114029元,月均為9502.42元,增長率是6.7%。城鎮私營單位職工的平均工資為65237元,月均為5436.42元,增長率為3.7%。全國規模以上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為92492元,月均7707.67元,增長率為5.0%。
跟我們社保相關的一項工資,實際上是加權了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後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國家統計局並沒有公布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和增長率,不過,估計有關工資的增長率也就是5%左右。
如果說全口徑社平工資增長5%的話,養老金是不是也會按比例增長呢?養老金的增長主要分為兩類情況:
第一,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調整。
一般在5月底以前,人社部和財政部會公布2023年的養老金調整通知。養老金調整通知會針對部分退休人員進行養老金調整。
養老金調整人員的範圍是:上年度12月31日前辦理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待遇的退休人員。
如果說有的退休老人是12月份辦理的退休、1月份領取的養老金,實際上也屬於養老金的調整範圍。
養老金調整水平是如何確定的呢?社會保險法僅僅是說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上漲情況,調整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但具體的調整水平,最終還是由人社部和財政部統一宣布。
近年來,由於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變化較大,國家在制定養老金調整的時候也會平衡工資的水平變化情況。2018~2020年,連續三年養老金調整的水平是5%。2021年調整水平為4.5%,2022年調整水平為4%。估計今年的調整水平會在3.5%~4%左右。
調整的方式並不是人人乘以相應的調整比例,而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鈎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來進行的。通過這樣的調整方式,既貫徹了公平原則,又體現了多繳多得和長繳多得的激勵,而且還能夠對某些群體適當照顧。儘管養老金調整水平可能會低於5%,但是也有部分人員的養老金調整比例會超過5%,這是對低收入人群的照顧。
第二,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重算。
按照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是計算養老金的一項重要因素。它主要用於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
2023年度退休的老人要使用2022年的社會平均工資計算養老金。在各地的社會平均工資公布以前,只能使用上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計算臨時性養老金。當2022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公布以後,養老金將會進行重算。
養老金測算的時候,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鈎的部分(比如說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會按比例增長。不過,由於個人賬戶養老金跟社平工資無關,因此基本養老金的總體水平增長幅度是趕不上工資增長率的。
到了下半年,新退休的人員會一般直接使用新社平工資計算養老金,這種情況下就沒有重算了。
不過,目前由於很多地區正在由城鎮非私營單位社會平均工資向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過渡,採取的是公布養老金計發基數的模式。養老金計發基數增長率一般會低於社平工資增長率的。
所以說情況比較複雜,但總體來說,養老金不會按社會平均工資的同比例進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