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拒簽上合聲明引關注
最近上合組織開防長會,印度又雙叒拒簽聯合聲明了。
6月29日結束的上合組織防長會議上,印度防長辛格以“涉及帕哈爾加姆和俾路支省內容不滿”為由,不僅沒簽聲明,連聯合公報都沒碰。
印度方面稱,聯合聲明加強了巴基斯坦方面的敘述,讓印度在反恐和地區安全等問題上的立場被削弱。
印度一直指責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希望上合組織譴責4月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的恐襲案,但聯合聲明最終提及了巴基斯坦關注的俾路支反政府活動,卻未如印度所願提及克什米爾的案子,這成為印度拒簽的導火索。
要知道,參會的俄羅斯、中國、巴基斯坦等國代表都在現場,印度這一鬧,聯合公報成了廢紙,原本該討論的阿富汗局勢、區域反恐議程全卡了殼。
印度這脾氣可不是頭一回發作。
記得2017年它剛正式加入上合時,就吵着要刪“一帶一路”相關內容;2022年峰會,又硬逼着把中巴經濟走廊字眼摳掉。
2024年,印度還因拒絕支持“一帶一路”而拒簽聯合公報,今年6月上合譴責以色列襲擊伊朗時,印度也選擇保持沉默
有參會官員私下吐槽:“印度不是來合作的,是來攪局的。”
你說上合組織本是搞互利共贏的平台,咋就成了印度刷存在感的戲台?這還得從俄羅斯當初拉它入伙的算盤說起。
俄羅斯力推印度入上合
俄羅斯當年力挺印度加入上合組織,背後有着複雜且深遠的戰略考量。
往遠了看,中亞地區長期以來都是俄羅斯傳統的勢力範圍,堪稱其“後院”。
然而近些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經濟合作領域不斷深入,一系列大項目紛紛落地,從鐵路的修築到電廠的建設,合作搞得如火如荼。
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貿易額持續攀升,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俄羅斯在中亞的傳統影響力受到衝擊,俄羅斯對此難免心裡有些不是滋味。
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試圖尋找一個“平衡”來穩固自身地位。
印度人口眾多,經濟體量也不容小覷,在國際舞台上具備一定影響力,並且在邊境問題上與中國存在摩擦。
基於這些因素,在俄羅斯的戰略構想里,印度成為了制衡中國影響力的理想棋子。
俄羅斯期望藉助印度的力量,在上合組織內部形成一種新的平衡,從而維持自身在中亞地區以及上合組織中的話語權。
往近了說,俄烏衝突爆發後,俄羅斯面臨著來自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圍堵。
在這種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俄羅斯急於將上合組織打造成一個更為緊密的“安全聯盟”,以此來增強自身在國際安全格局中的地位。
而印度,一方面是全球軍火市場上的採購大戶,從俄羅斯購置了諸如S-400防空導彈系統、蘇-30戰鬥機等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為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鞏固了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關係;
另一方面,在能源貿易層面,印度也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俄羅斯因西方制裁而面臨困境的能源出口,成為俄羅斯在經濟與戰略層面的“雙保險”。
然而,現實的發展卻與俄羅斯的設想大相徑庭。
印度加入上合組織後,行事風格完全不按俄羅斯所設想的劇本走。
在反恐合作會議上,印度總是執着地堅稱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義”,並將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作為推進反恐合作的前提條件。
但克什米爾問題由來已久,情況錯綜複雜,是印巴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歷史遺留難題,將其與反恐合作強行捆綁,無疑給上合組織的反恐合作進程增添了巨大阻礙。
而在討論中亞能源管道項目時,印度又以“利益不匹配”為由,多次唱反調。
最讓俄羅斯頭疼的是,每當上合組織要推進關鍵議程時,印度總會以“國內輿論壓力”為借口進行拖延。
在一些關乎地區安全穩定、經濟合作發展的重大決策上,印度的這種拖延戰術嚴重影響了上合組織的議事效率。
原本能夠高效推動的項目和議題,因印度的阻撓陷入僵局,使得上合組織在應對地區事務時的行動力大打折扣,也讓俄羅斯藉助上合組織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的計劃屢屢受挫。
如今,俄羅斯或許已經深刻意識到,當初力挺印度加入上合組織的決策,可能是一步錯棋。
本想引入一個幫手,來制衡中國影響力並助力自身應對西方圍堵,結果卻迎來了一個時常“拆台”的角色,不僅未能實現預期目標,反而給上合組織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必要的麻煩和阻礙。
中國的應對策略
眼看印度在上合組織里三天兩頭使絆子,中國沒跟它掰扯,而是玩了手“換道超車”。
你在多邊會議上卡脖子,我就另起爐灶搭平台。
2023年,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盛大開幕。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總統全來了,當場簽了100多個合作項目:中吉烏鐵路敲定了,跨境電商產業園開建了,能源管道升級也提上日程。
到了2025年,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更是豐碩,中國同中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貿易額增長35%,產業投資、綠色礦產、科技創新等合作都在積極推進。
沒了印度在旁邊叨叨,效率蹭蹭漲。
中亞國家心裡也透亮:跟中國合作,項目落地快、實惠看得見,誰還願意陪印度玩“口水仗”?
不光是中亞,中國這兩年在東南亞搞起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自2025年以來,我國與RCEP成員國貨物貿易額達到5.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高於我國整體外貿增長1.4個百分點。
在非洲,“一帶一路”項目也紮下了根,給非洲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上合組織這邊印度還在為聲明字眼較勁,中國已經通過雙邊、多邊渠道織起了新的合作網絡。
有外媒說中國這是“務實外交”,說白了就是:不跟攪局者耗時間,誰想實實在在搞合作,咱就敞開大門歡迎。
結語:
印度老愛使“攪局”這招,俄羅斯錯估了引援的效果,說到底是沒看清時代變了。
以前搞地緣政治,講究“合縱連橫”“制衡對手”,可現在各國都盯着發展呢——你看中亞國家為啥搶着參加中國—中亞峰會?還不是因為中國帶去了鐵路、工廠、投資。
印度老拿“主權爭議”當武器,俄羅斯總想靠盟友對抗西方,這套老把戲在“合作共贏”的新趨勢里,早就不好使了。
未來的區域博弈,拼的不是誰能拉更多“小弟”,而是誰能搭好平台、帶來實惠。
中國搞的合作項目,從不管你跟誰有矛盾,只要願意坐下來談發展,就有機會上車。
反觀印度和俄羅斯,如果還抱着“零和思維”不放,上合組織的事兒搞不定,周邊國家的合作機會也得溜走——到時候被邊緣化的,恐怕就是他們自己了。
區域合作就像跑長跑,老想着給別人使絆子的,最後大概率會被甩在後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