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和印度坐不住了,眼見懂王的90天紅線即將臨近,歐盟印度連忙對美“跳反”,紛紛對對特朗普划出了紅線,而更讓一眾國家沒想到的是,我方直接開始乘勝追擊,再次堅定了自身立場。
特朗普在今年4月2日宣布了他的“對等關稅”政策,在遭到世界各國的反制,以及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壓力下。
他在4月9日宣布暫緩徵收90天,但維持10%的“基準關稅”,並要求其他國家在7月9日前完成談判。
如今,90天的緩徵期馬上就要結束,但美國與世界各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談判卻進展遲緩,這意味着,美國政府之前設定的時間表幾乎不可能實現。
再加上特朗普表示美國可以延長期限,也可以縮短,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實際上還是在對正在與美國談判的相關國家施壓。
就目前情況來看,特朗普繼續暫緩執行對等關稅應當是大概率事件,但這並不意味着他會放棄自己的計劃。
之前特朗普已放話,將向多國發送“支付多少費用才能在美國開展業務”的通知函。這種“發賬單”式外交,實際上就是將正常的貿易關係改變成赤裸裸的付費入場模式。
面對美國這種霸道的做法,仍在與美國進行談判的印度亮明了自己的“紅線”,印度財長西塔拉曼表示,印度希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但農業和乳製品是談判中的兩條“紅線”。
這也確實能理解,畢竟,美印談判中的分歧在於,美國希望打開印度的農業市場,推動經濟作物和乳製品進入印度,印度則不願接受這樣的條件,因為這極可能會損害本國農民的利益。
要知道,農業對於印度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旦印度放開市場,不僅會危及從事農業生產的企業,而且連農民,也很可能會受到嚴重的衝擊,因此印度對於這一問題非常堅定。
此外,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同樣陷入僵局,不同於美印在農業和乳製品之間的分歧,美歐之間的問題在於,美國要求歐盟在數字政策上做出讓步,這讓歐盟難以接受。
而且,歐盟曾於2 0 2 2年通過了《數字市場法案》,要求所有成員國對類似蘋果、微軟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進行監管,規範這些企業的行為,遏制大型網絡平台的惡性競爭。
同時,歐盟再次加碼,於2 0 2 4年實施了《數字服務法案》,要求這些科技公司打擊非法和有害內容,以保護消費者及其基本權利,並促進小型平台、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發展。
但美國認為這些法案正在不公平的對待美國公司,要求歐盟廢除這些法案,隨着貿易談判期限的臨近,不少人擔心歐盟可能會對美國做出讓步,放寬對這些科技巨頭企業的監管,以換取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
但是6月30日,歐盟委員會明確表示,歐盟通過的法案不會改變,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不會涉及到相關數字法案,這也成為歐盟對美國划下的“紅線”。
歐盟認為,如果在其他國家的壓力下,歐盟就去隨意改變自己已經通過的法案,將會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對整個歐盟的立法體系都會造成危害,在這個問題上,歐盟堅決不向美國讓步。
而不同於歐洲和印度的慌亂,我們一直都保持了“超然而穩定”的態度,如今依然堅定不移,“談打皆奉陪”的做法讓美國沒有佔到絲毫便宜,如今在稀土出口管制方面更是扼住了美國的脖子。
同樣的,對於其他一些針對我們實施不合理貿易政策的國家,我方一樣進行了對等反制,2 0 1 9年時,針對一些國家的無理政策,中國對原產於歐盟、日本、韓國和印度尼西亞的進口不鏽鋼鋼坯和不鏽鋼熱軋卷徵收反傾銷稅,為期五年。
這項政策已於去年到期,經過我方的複審調查,6月30日,我方公布了相關的複審裁定。
裁定認為,以調查得到的結果來看,如果終止相關反傾銷措施,這些進口產品仍有很大可能繼續傾銷,繼續對我方的相關產業造成損害。
因此,我們決定自2 0 2 5年7月1日起,繼續對這些產品徵收反傾銷稅,期限仍為五年。
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這些國家的貿易壓力,畢竟,在他們正在與美國進行貿易博弈的關口,我方的乘勢追擊,可以讓他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採取不合理貿易措施所造成的危害。
而眾所周知,我方一向是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維護者,絕不會主動向他國挑起貿易戰,但如果某些國家認不清形勢,肆意妄為出手,那就別怪我們的反制措施了。
只是不知道,當美國無法在最後期限之前與大部分國家達成協議的時候,特朗普會如何處理這一問題,是繼續延期,還是乾脆不談了,直接向這些國家“收費”,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