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看不見,我什麼都能做。”在6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征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武漢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黃鶯的這句話,讓全場動容。

兩歲那年的一次高燒,讓黃鶯成為了一個雙目失明的女孩。
2015年6月,她作為寧夏首位參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學生,以高出當地理科一本線85分的成績被武漢理工大學社會工作專業錄取。
2019年,她被保送為武漢理工大學政治學專業研究生。
2022年,她又考取了武漢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
作為第七屆全國自強模範代表,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通過高考進入全國重點大學的盲人學生,這位雙目失明的青年學者用漫漫求學路,詮釋了新時代殘疾人的奮進力量。


“我渴望的不僅是上大學”

2014年,中國普通高考開始提供盲文試卷。2015年,黃鶯考入武漢理工大學,成為中國首位通過普通高考進入重點大學的視障考生。“以前,讀研、讀博對我來說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我現在做到了,認識了更多優秀的人,還能為殘障群體做一些事情。”黃鶯說。
大學以前,黃鶯一直在盲校讀書,武漢理工大學也從未接收過盲人學生。錄取後,輔導員打來電話問是否需要單獨安排宿舍、讓家人陪讀,但她拒絕了,“我渴望的不僅是上大學,更是和其他人一樣上大學”。
黃鶯還記得,剛進入大學時她就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高數等個別課程沒有盲文教材、無法觀看老師的板書……

但這些困難並沒有使她退卻。在老師同學們的幫助下,黃鶯順利學會了使用盲杖在校園行走,並漸漸適應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為了能跟上上課節奏,她摸索出“口述-盲文記錄-盲文學習-盲文解題-口述”的學習模式,累積抄寫的盲文筆記近300頁。
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黃鶯始終致力於殘障課題研究,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為殘疾人事業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假如給我3天光明”

在學習科研之餘,黃鶯還經常性深入學院開展優秀學子報告會,並前往各地開展理論宣講。她以“除了看不見,什麼都能做”為題,結合黨和國家對殘疾人的政策,講述自己的故事,激勵大家勇敢面對困難,重拾生活的希望。
“經常會有人問我,假如給我3天光明,我會怎麼樣?”黃鶯對治癒眼睛這件事其實沒有很深的執念,在她看來,“看不見”就像身高、年齡、體重一樣,就是一個屬性而已。“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可能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當我們用優勢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困難和挫折時,我們的生命就會大有不同。”黃鶯說。

黃鶯透露,現在的自己,想要做更多與殘障相關的學術研究,也想盡自己所能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為盲人群體發聲。正如她所言:“我一直堅信,除了看不見我什麼都能做。看不見可能只是讓我的生活方式和大家有所不同,但我們獲得的快樂和價值是一樣的。所以我想和大家說,讓我們正視自己、接納自己,我們的人生同樣可以收穫精彩。”


百萬粉絲的勵志博主

與此同時,黃鶯還致力於拓寬弱勢群體的教育、就業之路。
她盡己所能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創辦微信公眾號“盲着看看”為盲人學生提供求學輔導;作為寧夏盲人協會副主席,她指導“光明之家”視障培訓項目;作為“金盲杖導師”,她帶領更多視障者學習獨立生活的技能。
黃鶯已累計志願服務時數800餘小時,先後幫助70名殘障人士升學、就業。其志願服務項目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2023年,黃鶯和她的同學兼室友一起做了自媒體,通過短視頻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普及視障者知識、講述勵志故事等傳播正能量,收穫了超過百萬粉絲的喜愛,視頻網絡總播放量突破15億。她的開朗樂觀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動並鼓勵了無數網友。
同時,黃鶯在短視頻中關於無障礙的倡導提升了社會大眾的無障礙意識,並促進了相關企業及個人進一步完善無障礙環境,讓和她一樣的殘障夥伴能夠平等、參與到社會文化生活當中。
編輯/劉世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