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2025年05月22日08:22:06 歷史 1286

最近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經歷種種風波後在今年重新開播,講述了晚清動蕩時期,幾位中國青年在時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體在革命浪潮中經歷的成長與犧牲。電視劇主角梁鄉,皇族宗室、父親早亡、留學日本、主張立憲,種種經歷都在說明此人的歷史原型是清末的皇族良弼。

作為清朝貴族,梁鄉自然會想有朝一日重振家族榮耀,所以梁鄉選擇東渡求學,以求朝廷重用,當然,作為熱血青年梁鄉也想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使中國不再受外國欺負。所以在留學日本的時候,梁鄉毅然決然的剪掉了代表落後的辮子;但身為皇室後裔,梁鄉又是“守舊”而自帶優越感的,所以面對新崛起的革命思潮,梁鄉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君主立憲路線,所以他才敢對一個只有兩面之緣的謝淑紅施以強暴,並且臉上毫無愧色。而其他人如楊凱之、李人駿、再加上吳天白等,註定會因為主張路線不同而走向不同結局。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人生若如初見》中李現飾演的梁鄉

作為封建統治階級的維護者,不管梁鄉怎麼一腔熱血、怎麼發奮圖強,結局肯定是失敗的,因為腐朽的清王朝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看看“陸軍貴胄學院”那些宗室紈絝子弟組成的學員就知道,驕橫跋扈、油腔滑調、紀律渙散,跟當時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學員簡直就是判若雲泥,這樣的朝廷僅憑梁鄉一人豈能力挽狂瀾?況且除了腐朽的統治階層,梁鄉還得面對日益成長的革命勢力和實力越來越強的袁世凱新軍帶來的壓力,越掙扎就越孤獨。

作為梁鄉歷史原型的良弼,不得不說此人的軍事才能確實出眾,在辛亥革命到來之時主張鎮壓起義軍,並打壓袁世凱,冀圖“以立憲彌革命,圖救大局”,然而革命形勢的快速發展使清廷不得不再次啟用袁世凱,失去軍權的良弼又組織“宗社黨”,反對南北議和與清帝遜位,打算組織忠於清室的軍隊與革命軍決戰。最終被革命黨人彭家珍炸傷左腿,兩天後去世。良弼一死,清廷再無人主戰,十多天後,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梁鄉的原型 愛新覺羅·良弼

就事實而論,梁鄉(良弼)的個人能力和品德都不錯,也很任人唯賢,比如良弼曾經看到載振帶人欺負普通百姓、強搶民女,良弼上前交涉不成,冒着得罪慶親王奕劻的風險將載振痛打一頓,並交給宗人府,直到載振的老爹奕劻親自求情才把人帶走;良弼在任期間提攜哈漢章、沈尚謙、盧靜遠、蔣百里等日後民國的重要軍事將領,尤其是蔣百里,在日後成了國民政府的肱股之臣;辛亥革命期間,南方起義軍民往往屠殺滿人,朝廷有人提議將北京城的漢人全部殺死泄憤,竟得到清廷高層批准,而良弼卻率禁衛軍一協至軍諮府,見軍諮府大臣載濤,痛陳其中利害,“議果必行,某請先倒戈,不願與庸豎同遭奇禍也”,最終良弼以一己之力使北京的漢滿百姓免遭一場浩劫。良弼死後,家徒四壁,良弼的妻子趙氏,早卒,三個女兒依良弼友的友人廉泉夫婦接濟為生,最後還是袁世凱自掏腰包花了幾千銀元將其安葬。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甄子丹飾演的的廣東提督納蘭元述

在其他影視劇中,也有不少梁鄉之類的角色,比如《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中的納蘭元述和《十月圍城》中的清軍將領閻孝國納蘭元述鎮壓白蓮教時,囑咐手下不要打傷平民;對外國以華制華的行為深惡痛絕,甚至親手殺死英國領事館參贊,但納蘭元述是絕對不能容忍革命黨的,所以才有了後面截留革命黨名單而與黃飛鴻師徒展開決戰,最終死在黃飛鴻手下。閻孝國往上三代均為朝廷的高官,對國家,對整個清王朝絕對忠心,但受過西式教育的閻孝國又極端排外,更厭惡以西方思想來帶領革命的革命黨人,在閻孝國的眼裡,破壞革命黨的行動就是保家衛國,赤膽忠心的體現,刺殺孫中山就是在維護國體。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電影《十月圍城》中胡軍飾演的清軍將領閻孝國

不管是納蘭元述還是閻孝國,都是一身忠義卻生不逢時。作為晚清的軍人,忠於朝廷,他們沒有做錯,但面對時代的進步,他們站在了革命者和新思想的對立面,這種忠已經是愚忠,梁鄉亦是如此。良弼被炸後曾說:“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這一感慨與閻孝國在臨死前說的那句“學生以報國恩”一樣,都是在時局面前的無奈慨嘆。在這種“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封建貴族們儘管有心努力,但始終站在新式思想和革命者的對立面,最終被時代的車輪拋棄。

所以如果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將梁鄉塑造成反派,劇中梁鄉的一系列行為定能使角色的形象更加立體,起悲劇色彩也一定會像納蘭元述和閻孝國一樣給人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會為那個時代的革命潮流增添幾朵不平凡的浪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着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着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